2023—2027,杭州全力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日期: 2025-10-22 12:06:09|浏览: 9|编号: 159949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沪杭甬高速公路杭州市区段改建工程之彭埠大桥

机场地铁站

萧山区彩虹快速路

杭州西站枢纽

杭州机场新航站楼(T4)

京杭运河浙江段三级航道整治工程杭州段八堡船闸

水路行舟,陆路驰骋,继而铁轨延伸,云霄穿梭,地下潜行,世世代代,人类的移动途径持续演变,不断重塑着人们的行走模式,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存状态,同时也是一个城市兴盛与繁荣的坚实基础。

天体运行、岁月流转,自20世纪50年代起,陆路水路航空等交通方式开始融合发展。居民出行选择变得多样化,城市经济进步对交通体系的依赖日益加深。

杭州如今正迈向国际舞台,力求成为顶尖都市,但早些时候,它在地铁系统、区域铁路以及市区道路网络覆盖方面,确实落后于纽约、伦敦、新加坡、香港这些全球知名城市,也跟国内领先的城市存在明显不足。

在此背景下,杭州市委市政府借助杭州亚运会的平台,紧紧抓住了2018至2022年这段交通建设的最佳发展时期。

二零一八年十月,杭州市依照建设国际级区域交通中心的目标,发起了现代综合交通的全面作战,启动了“5433”这一核心工程战役:兴建总长达五百五十二公里的快速干道与高速公路,另外建设四百公里长的轨道交通网络,同时运河第二通道、铁路西站核心区、萧山机场T4航站楼及综合交通中心等水陆空三大关键节点工程同步推进……众多重大交通设施陆续开工,在随后的五年时间里,为杭州城市实力的迅速增强持续提供了强劲动力。

五年光阴荏苒,我们终于成功构筑起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区域交通核心。杭州市交通运输局一位负责人表示。

到2022年岁末,“5433”工程关键项目已大体建成:众多交通干道贯穿城区,一个个交通中心相继落成,本市开始构建起包含航空、铁路、公路、水运、市内轨道以及城市高速路网在内的多元交通体系,各交通系统加速整合。

“接下来,我们将迈向下一发展时期,致力于建设具有全球视野的复合型交通枢纽都市。”杭州市交通运输局一位负责人如此表示。

大道通衢 联通八方

迈向新纪元、构筑新乐园。亚运号角催促杭州城市交通设施加速推进,日夜不停歇。

“通车了!”2020年12月22日,绕城西复线正式开通,经常在德清和富阳之间行驶的货车司机张师傅深有感触地表示:“以前走杭州绕城高速,本来只需一个半小时就能到达,可一旦遇到堵车,就得耗费两个多小时的时间。”有了绕城西复线,就无需再担忧这种情况了,我从阜溪互通上高速,便能够直接开往富阳,每天运输货物时可以多跑几个来回,宽阔的双向六车道,驾驶起来非常惬意。

西复线建成,减轻了以往进出杭州的车辆,仅能选择绕城高速的难题,借助杭州绕城高速西复线,可直接连接杭新景、杭金衢、杭宁、杭徽等众多高速,从而将原杭州绕城范围约800平方公里,扩展到近5000平方公里。

此刻,绕城西复线每日通行车辆大约达2.2万辆,这条车流不息、往来频繁的高速公路,不断闪烁着车尾的灯光。

杭州的“二绕”时代是以绕城西复线的开通为标志而开始的,而沪杭甬高速公路杭州市区段的改造工程,则是在交通网络从单一走向多元、从平面转向立体的背景下,打造出一个融合了城市快速路、轨道交通快线和步行绿道等多种交通方式的“一廊多线”综合立体交通示范项目。

二零二二年九月二十八日,沪杭甬高速公路杭州市区部分经过三年施工,已经正式启用,这一事件也表明了公路、水路、飞机场、地下铁路、铁路以及西站综合交通枢纽这六大类共三十一项亚运交通保障工程全部按照预定时间完成交付使用。

“江潮浪花”的桥梁设计令人眼前一亮,这种造型非常独特;地铁快线横跨江面,让乘客感受到如踏浪飞行的全新出行感受;空港高架路和空港大道连接了火车东站、机场等重要交通站点,它们是杭州东部进出城最便利的通道,同时也是今年亚运会期间,全球运动员往返亚运村的主干道。

杭州城市核心区过江通道交通承载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沪杭甬高速公路杭州市区段改建工程对此贡献巨大;该工程有效连接了沪昆高速、杭州湾环线高速等杭州周边主要高速公路,进一步强化了杭州与嘉兴、绍兴之间的快速路网;同时,它还加强了杭州城区通往宁波、上海方向的高速公路网通行效率,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础交通保障。

二零一八年起,杭州市快速路网发展迅猛。到目前为止,全市已经建成四十五个快速路工程项目,总长度达二百九十八公里。全市快速路实际通车的总长度为四百八十公里,不包括绕城高速,这一里程在国内城市中位居前列。

城东区域里,钱塘快速路与江东大道快速路这两条主要的高速通道,担当起支持城市向东发展的关键任务,它们连接起钱塘区,并与杭州市中心紧密相连,形成连贯的交通网络,同时为今年杭州亚运会的顺利举办提供了优越的交通条件。

城西区域有四条主要的东西走向道路,分别是天目山路、文一西路、留石快速路和彩虹快速路西延,它们共同形成了城西科创大走廊“一体两翼”中的“金纽带”;这些道路连接了大走廊内的多个重要产学研基地;文一西路上的“最长樱花景观大道”将在亚运会期间,向全球展示杭州这座城市的浪漫气息;

城南区域,彩虹快速路等主要道路,以及江南大道、时代大道、风情大道、通城大道南延段相继建成,促使江南副城与主城区联系更加紧密,加速了“萧滨一体化”进程,促进了区域协同发展。

在城北地区,莫干山路、秋石快速路以及东湖快速路北延段,正促进城市持续发展和大城北区域的开发,让中心城区与外围城区的联系更为紧密。

如今,本市城区内部“四纵五横”的高速路网已经完全建成,城郊区域的高速路网“十城区”也实现了全面覆盖,从而构建了1小时内的便捷交通范围,高速路网在早晨和傍晚的拥堵程度分别降低了11.3%、10.8%,每天最严重拥堵的持续时间与去年相比减少了20分钟,让民众的日常出行体验得到了切实的改善和愉悦。

轨道相接 高效快捷

历史长河中,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交通的率先推动,交通先行,百业才能兴盛。2017年,杭州铁路枢纽的总体规划方案,得到了原铁路总公司和省政府的一致认可,并获正式批准,方案中确立了“一条主轴,两个分支,五个客运站”的核心架构,清晰地表明了杭州铁路作为交通枢纽的定位,它将连接八个不同的方向,并引入十二条重要的干线铁路,形成放射状的交通网络,为杭州铁路未来的发展,描绘了一幅宏伟的画卷。

二零一八年十二月,杭黄铁路开始正式提供服务,它的启用终结了浙江省西部富阳、桐庐、建德、淳安等区域无法直达高铁的状态,显著缩短了杭州和黄山之间的时空间隔,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强大推动力。

二零二零年七月,钱塘江南岸的杭州南站经过翻新后开始服务,本城市在原有的城站火车站、火车东站之外,又添设了一个现代化的大型铁路客运站点,从而有效减轻了其他铁路客运站点的交通负担。

2022年9月22日,首批旅客抵达湖州站,乘坐湖杭铁路首发列车,以每小时350公里的时速驶向杭州,这一天标志着湖杭铁路正式启用。同日,备受关注的铁路杭州西站正式启用,“一站”与“一线”联手,共同打造了杭州铁路西翼通道,为城西科创大走廊的高质量协同发展打下了牢固根基。

现在我们城市已经建成一个庞大的铁路系统,包括六条高速铁路线,分别是沪杭线、杭甬线、杭长线、宁杭线、杭黄线和湖杭线,三条普通铁路线,分别是沪昆线、宣杭线和萧甬线,以及十一条客运站,有杭州东站、杭州西站、杭州站、杭州南站和临平南站、富阳站、富阳西站、桐庐站、桐庐东站、建德站、千岛湖站,总长度达到576公里,其中高速铁路部分占了376公里,已经能够比较便捷地连接全国以及省内的重要城市。

过去5年,杭州轨道交通以厚积薄发的姿态,迎来了盛大的丰收。

自2018年10月开始,杭州地铁陆续开通了1号线三期、5号线、6号线、7号线、4号线二期、8号线、9号线、16号线、19号线等多条线路,五年来总共增加了398公里的运营长度,平均每年新增近80公里。

2022年2月后期,3号线首段、4号线后半部分、10号线首段这三条线路一起开始服务乘客,成功缩短了杭州西北区域到西湖景点以及杭州中心区域的交通时间,增强了杭州东站站点的服务能力,促进了城市中心地带的成长。

二零二一年六月,杭海铁路与杭绍铁路相继落成启用,它们同杭州地铁网络完全融合,促成杭州、嘉兴、绍兴三地轨道交通“一张票通”的格局,为杭嘉、杭绍区域一体化发展开辟了新路径,同时拉近了嘉绍两地与亚运会的时空距离。

目前,杭州地铁已经拥有十二条线路,总长度达到五百一十六公里,覆盖了整个市区十个区域,其总长度已经在全国排名第六位,杭州地铁的总客运量已经超过四十五亿人次,在公共出行方式中占比超过百分之六十八。

三大枢纽 拔地而起

2023年元旦刚过,国家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公布了上一年度交通科技示范项目立项名单,其中京杭运河浙江段智能建设管理养护项目作为该省唯一代表被选中。

京杭运河浙江段三级航道整治工程的关键构成,运河二通道全长26.4公里,是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联合推进的重点工程,同时也是浙江省“大通道”建设中的十大标志性项目之一,也是杭州市“5433”现代综合交通大会战中水陆空三大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

运河二通道目前已经通水,等整体通航之后,千吨级船只便能够从山东一直开到杭州,然后经由八堡船闸驶入钱塘江,浙北、浙东以及浙中西部的航线将完全连接成高等级的内河运输网络,嘉兴、杭州、绍兴等杭州湾区域也将连为一体,这对推进“港航强省”和“内河水运复兴行动计划”的实施,乃至促进“海洋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月8日,在杭州工作的河南籍安先生,利用春运返乡的机会,搭乘地铁19号机场线,游览了崭新的萧山机场T4航站楼。这次旅程十分便捷,从家门口出发直接乘坐地铁,全程无需忍受交通拥堵。初次接触这座现代化航站楼,最令他感到赞叹的是“荷花谷”,设计别致,景色宜人。候机大厅环境优雅,给人以舒适的感觉,各种设施也相当完善。

二零二二年九月,萧山国际机场三期一阶段正式启用,新建成T4航站楼面积达七十二万平方米,较既有三座航站楼总面积增长了百分之八十,同时新建陆侧交通枢纽及地上建筑共六十四万平方米,其中涵盖萧山机场高铁站和地铁一号线、七号线、机场轨道快线站点等设施。

与2019年处理的4000万旅客量不同,升级改造后的萧山国际机场现在每年可以服务9000万出行旅客。货物方面的表现同样亮眼,早在2021年就实现了超过90万吨的货邮处理量,在国内排名第五。

如今,萧山国际机场确实担当起杭城和全省社会经济发展的“空中桥梁”角色,构建起覆盖国内、联通东亚、东南亚以及欧美、非洲的客货运输线路网络,位列全国机场前十强,位居华东地区第三,同时跻身全球机场百强行列,未来,萧山机场有望成为华东地区仅次于浦东机场的第二大航空中心。

严寒时节的杭州,杭州铁路西站遭遇了建站后的首次春运严峻考验,并在农历新年前的1月17日出现了高达2.5万人的客流顶峰。刚一进入售票厅,宽敞的候车室里人头攒动,座位上挤满了携带各种行李的旅客,车站的电子显示屏正不断更新列车时刻表,现场呈现出一派繁忙而井然有序的景象。许多旅客被车站的云顶构造、云梯设计以及宏伟的大穹顶所吸引,在赶路的空档时刻也不忘拿出手机拍照记录。

杭州西站是国内首创的“站城融合”式现代化铁路客运站,于2020年1月正式启动建设,经过两年时间精心打造,如今已发展成为集高铁换乘、城市配套、产业承载于一体的杭州新地标,除了满足基本的旅客运输需求外,还为周边居民创造了集日常生活、职业活动、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空间。

杭州西站同时也是节能型建筑的杰出代表,曾荣获国家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中的最高三颗星评级。为了配合当前“碳达峰、碳中和”的进步理念,杭州西站在其“云顶”部位安装了太阳能发电装置,该装置每年平均能产生231万度电力,每年能够节省超过八百三十吨的标准煤,同时减少超过两千三百吨的二氧化碳排放,充分展现了“科技云城”的完整形象。

经春运检验合格的萧山机场T4航站楼和交通枢纽,以及杭州西站,即将面临新一阶段的重大任务,为今年杭州亚运会提供交通支持。

抵达杭州的运动员、教练团队、同行官员和后勤保障队伍,最先感受到的非凡体验,就在萧山机场T4航站楼,这个站点可以轻松应对约3.6万名亚运会相关人员的客流。

从杭州西站动身,十三个小时车程便可抵达德清,前往德清的排球场;二十三个小时车程就能抵达桐庐,去桐庐的骑马场参观;二十八个小时车程可到达湖州,前往湖州的篮球场等亚运比赛场地,切实做到“乘坐高铁观赏亚运赛事”。

铺陈新愿景 开启新征程

当代交通运输是都市焕发新活力的关键纽带。往昔今朝,杭州市民正为交通条件持续改善而感到愉悦,崭新的目标已在潜移默化中形成。

二零二一年二月,中央与国家层面发布《国家综合交通立体网规划纲要》,将杭州列为全国二十座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之一,因而对杭州的交通设施发展设定了更严格的规范。

二零二二年一月,国家层面颁布了《“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为杭州市交通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明确了前进道路;往后,杭州将持续提高与世界各地的联系程度,扩大对外影响力,构建海洋陆地空中多种交通方式体系,强化其作为国际重要通道的作用,逐步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交通中心。

勇立潮头肯担当,走在前列谋新篇。杭州需要适应超大城市千万居民优质出行需要,需要实现国际综合交通中心目标,需要符合世界级国际大都市建设标准,因此未来五年将着重建设八个重点项目,包括顶尖国际航空港建设、优质轨道交通网络整合、一流内河运输系统建设、骨干道路网络升级、城乡道路网络完善、交通枢纽连接强化、智能环保交通系统建设以及安全抗灾交通系统建设。

与此前“建设国际性区域交通枢纽”的目标不同,现阶段将更侧重国际连接,提升海陆空全方位的循环联动效能;将更注重区域带动,强化杭州在长三角的桥梁角色;将更致力于资源整合,构筑具有全球重要性的物流供应链协调中心;将更强调协同发展,创建世界一流的创新服务核心平台;将更注重运营品质,持续树立交通优质发展的“杭式典范”。”杭州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目标已经锚定,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即将阔步向我们走来。

到2027年,我市将建成一个方便快捷、成本节约、环境友好、技术领先、稳固耐用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基本达成杭州都市区1小时内可以到达,杭州到长三角核心城市2小时内能够抵达,杭州到全国重点城市3小时内能覆盖的目标,全力建设让人民满意的交通杭州典范,迅速推进交通强国示范城市的建设进程。

到2035年,我市将基本建成覆盖全球、通达全国、区域协调、城市合理、城乡兼顾的综合交通体系,出行质量和服务水平将媲美国际先进标准,基本成为民众满意、功能完善、全球领先的国际交通中心。

名词解释

什么是“5433”交通大会战

新建一条长552公里的快速路和高速公路,构成了总长464公里的“四纵五横三连十一延”快速路网,同时形成了总里程902公里的高速公路网,另外还要新建和改建900公里普通国省道,建成3000公里高标准“四好农村公路”。

新建一条长达四百公里的轨道交通线路,构成十三条组成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整体长度达到五百一十六公里,覆盖了全部十个城区。

首条“3”涉及四条新建铁路,总长度达350公里,包括杭黄铁路、湖州至杭州西连接杭黄铁路的杭温二期工程、建衢铁路等,同时需加速推进杭武铁路(杭州至临安至绩溪)、杭州萧山机场高铁接入工程、沪乍杭铁路、金建铁路(金华至建德)的准备工作,以便逐步构建起“一轴两翼双十字”的铁路整体规划。

第二个“3”包含三个重要交通项目,分别是京杭运河浙江段升级改造工程,也就是运河二通道,还有杭州铁路西站的核心建设,以及萧山机场新建的T4航站楼和综合交通枢纽工程。

未来五年 重点交通项目抢先看

萧山机场能级再提升

优先发展中东欧航线,同时开辟北美和非洲航线,力求国际(地区)航点数量突破七十个;建立全球航空快递体系,建立覆盖范围广的72小时航空物流网络;加快机场东向交通建设,提升萧山国际机场货物集散效率;借助高铁机场专线,实现萧山国际机场与杭绍台铁路、沪杭铁路的衔接,并构建以萧山国际机场空公铁联运中心、萧山白鹿塘铁公水联运中心为骨干,全市协调发展的三级货运网络体系。

“一轴两翼”铁路枢纽布局

完成杭温铁路第二期工程、杭衢铁路项目、金建铁路工程以及高铁机场线的建设,形成更高水准的省内“1小时出行网络”;推动沪乍杭铁路的施工进度,力争与规划中的沪杭城际铁路嘉兴南至松江南段工程同步开展;在前期做好杭临绩铁路、宁杭高铁第二通道等项目的准备工作,迅速达成与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粤港澳地区主要城市之间实现多点对接、多通道快速通达的目标,并确保市域内高铁网络全面覆盖。

中欧班列杭州号

计划开行新欧班列杭州线路,借助在杭设立中欧班列停靠点,公司能够直接在杭州处理货物上下,有助于降低其经营所需耗费的时长和物流开销。

城市轨道交通四期

涉及3号线二期工程、4号线三期工程、9号线二期工程、10号线二期工程、10号线三期工程、12号线一期工程、15号线一期工程、18号线一期工程以及5号线五常停车场共九个工程,整体线路长度达152.9公里,计划在2022至2027年间完成建设。这些项目落成之后,杭州市的轨道交通总规模将扩展至669公里。

大运河千吨级航道

京杭运河、杭甬运河和钱塘江这三条“Y”字形内河主骨架航道将整体升级为千吨级标准,高等级航道总长度将增加到477.6公里。

打造下沙港、临浦港等一批现代化港口

发展“园区联动港口物流”模式,建设下沙港、临浦港、临江港、明智港等系列现代化港口;开辟内河外运集装箱优质航线,增强海河合作能力,共谱“杭甬协作曲”。

杭淳开高速杭州段

杭淳开高速杭州段起始点处在规划中环320国道相接的地方,终止点在江西省德昌高速德兴互通,与德昌高速相连接。该工程依照高速公路的规范施工,时速设计在100到120公里每小时之间,从起点到千黄高速公路部分为双向六车道,其他部分则使用双向四车道。

该项目计划于“十四五”时段动工,落成之后将作为杭州市区通往千岛湖的第二条快速路,有助于减轻杭新景高速的通行负担。

杭绍甬高速杭绍段

杭绍甬高速杭绍区段工程起始点在杭州市萧山区南阳镇,终止点在绍兴和宁波的接壤地带,整体路程大约53公里,计划在2023年完成并开放使用。

这个项目旨在建设一条具备先进性能的示范性智慧公路,其核心特征在于高效便捷、环保节能以及稳固可靠。具体实施过程中,将综合运用数据收集分析、云端处理以及车辆互联等尖端科技手段,同时利用已停运的乍嘉苏高速公路路段,设立一个专门的试验基地。

杭州都市区国道联网提能(中环)工程

迅速推进104国道、320国道、329国道在主城区的路段建设,同时着手完成国道环线的构建,并同步完善连接道路的网络系统,以便尽快形成杭州的新产业通道和物流主干道。

快速路网优化

优化城市快速路系统中的连接通道,着手解决快速路网中的关键节点问题,并实施升级改造工程;同时,完成天目山路、文一路、通城大道、头蓬快速路等城市快速路网的建设任务。

“四好农村路”提升工程

不断提升乡村道路建设水平,新建和改扩建农村公路共计1350公里,同时完成养护路段4870公里。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