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新颜静待八方来客 镇江东站(丹徒站)综合交通枢纽基本完工

日期: 2025-10-10 18:11:14|浏览: 2|编号: 151515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站前广场处,一些工人正在用水冲刷路面,另一些工人在为“城市山林”公共艺术雕塑清洁表面。经过一年多的施工,镇江东站丹徒站)这个汇集了铁路、公路、公交、出租车以及社会车辆等多种交通方式的大枢纽已经建设完成,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来自各方的旅客。

镇江东站(丹徒站)综合交通枢纽作为国家干线连镇铁路的重要配套工程,项目占地面积9.38公顷,总建筑面积达到60423平方米。此工程由镇江交通产业集团负责主体建设,镇江铁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具体执行,主要建设部分包含公共广场、接驳平台、通行道路、客运枢纽站、公共交通中心、出租车停靠点、地下车辆停放区、防风雨通道、交通安全设施、生态绿化以及夜间照明系统等。

镇江东站(丹徒站)综合交通枢纽的项目负责人付炼说明,该工程于2019年6月动工,在周密的计划安排和严谨的执行管理下,顶住了疫情等外部挑战,成功与连镇铁路同期完成通车,确保了工程质量和进度达标。

“以旅客为中心,把交通放在首位,视换乘为关键,重体验感受”是该项目的构思思路。付炼说明,依照整体统筹规划的要求,镇江东站(丹徒站)综合交通中心达成了站内直接转换、多层转换,并且经过改进转换区域内的步行路线,减小了转换的总路程。

项目以站前中心广场为中心,通过地面广场和地下通道的配合,打造出3分钟、150米范围的“换乘范围”,达成枢纽内“无缝衔接”。广场中心位置对称摆放了观赏性植物和绿化设备,营造出开阔的视觉感受,同时在两边对称建造了两个下凹式广场。

那个交通枢纽坐落在广场的右边,里面设有专门等待飞机的等候区,也有服务旅游团队的集中办理处,并且带有商业服务设施,整个建筑占地大约三千三百五十平方米。大型客车让乘客下车的地点,离可以换乘火车的地点大约有七十米的距离。出租车停放的地方在火车站房的外侧,在高架桥的后面,这个区域和下高架的坡道相连,通过一条单独的坡道可以进入,这样出租车在把乘客送到高架平台后,就能沿着坡道开回停放区继续等待客人。候车大厅设置在停车场、火车站和汽车站旁边,既为火车抵达的乘客服务,也为长途汽车站的乘客提供服务,火车和长途汽车到达的乘客离开后,沿着地面步行道前往出租车等候区。公共交通大楼位于广场景观的东面,占地面积大约是3360平方米。

站前广场地下设有公共汽车停车站位,大概能容纳960辆车。这个地下停车场(包含人防区域)的总面积达到38000平方米。地库的入口和出口分别设置在铁路站房的两端,出口正对着站西路,这样社会车辆在驶出停车场后能迅速离开交通枢纽。在铁路站房上方的高架桥正下方,还规划了无障碍车位和女性专属车位等特殊停车位。另外,在交通枢纽的西部区域,也设有自行车停放场地。

这个综合交通枢纽项目完全贯彻了“以人为本、交通为先、衔接为要、感受至上”的理念。设计上处处体现着周全的考量。比如,各处设置的“风雨连廊”就考虑到了行人的便利。公交站点入口、高架桥下方区域、站台位置这三个地方的步行过渡地带都铺设了防风避雨的通道,一旦遇到刮风下雨天气,乘客在离开车站乘坐交通工具时会感到更加放心;类似的通道也安装在出租车等候点,从站口移动到出租车搭乘处,通道能够连续覆盖;长途汽车站与高速铁路站建筑之间也是这样,从高铁站出来的旅客可以通过通道,顺畅地抵达长途汽车站,进而前往省内各个城市。

“零等待,全程干爽,车人分开,场地连通,多维通行,这些方面都细致规划了,目的是让公交、私家车、出租车、长途车和旅游车能够顺畅衔接,付炼解释道。”

站前广场之中,矗立着一座规模宏大的“城市山林”主题公共艺术作品。它以“一水蜿蜒,环绕三面”的格局著称,镇江自古以来便享有“城市山林”的美称。这里既有“无需出城便能享受山水之乐,身处繁华亦可感受林泉之趣”的独特魅力。得天独厚的真山真水资源,构成了镇江城市风貌的核心要素。北宋时期的大书画家米芾曾在此居住长达四十年,并且将丹徒选为生命的最终归宿。他喜爱江南水乡变幻莫测的景致,得益于南山的山水画开创了“米氏云山”技法,并且存留了“城市山林”的画作。

城市精神体现于文化之中,艺术形象承载城市特质。付炼说明,广场中心的公共艺术作品,依据镇江鲜明的地域特点,选取地方历史文化的关键部分,运用北宋书法家米芾的笔法,并结合中国传统的印章技艺,通过图形的重新塑造和空间的调整,创造出一个全新的艺术造型。具有镇江地方特色,又具备突出的视觉新颖性和形象震撼力。鲜明的中国红,体现喜庆祥和,富有旺盛发展的动力,反映了镇江市民积极进取、奋勇向前的精神风貌。(全媒体记者 朱秋霞 通讯员 顾雨薇)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