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数量激增,反馈信息存在延迟,由于配送人员众多,送达时间或会延后,但不会完全中断服务,1月31日中午时分,桂林某家面包店的负责人谢先生通过社交平台发布上述内容,当天正值该面包店重新营业的首日,正式运营后便接收了超过三十笔外卖请求。
面包店米粉店外卖生意火爆
谢先生表示,年前就商定好初七动工的,由于疫情关系众多人都不外出,前晚他还忧虑过是否会有顾客光顾,自今日上午九时起,他的微信服务号的新动态就没间断过,至下午三点,他已经处理了四十笔外卖订单,售出两百多个面包。
“目前所有订单我都亲自配送。”谢先生在访谈时表示,受疫情影响,跑跑的派送成本增加了,原本10元的费用,现在需要15到18元,请人送不经济,自己多费些力气算了,“戴上口罩,商定好交接位置,放下后不直接碰触即可。”
谢先生的情况,七星区骖鸾路的提亚面包店也类似,这家店初五就开张了,现在所有订单都是外卖或者顾客来取的。面包店是封闭管理的,买东西的可以直接在门口拿,不用进店里。负责人丁超说,现在每天大概能做300个面包,只相当于以前的三分之二。
“初中阶段就特别渴望吃米粉,在美团上查了查,居然真的能买到。”正月初七,市民刘女士已经在美团上订购了好几份米粉外卖了。她表示,因为疫情关系,过年期间没能外出,只能一直吃年糕、粑粑这类常备食物。从初三起就开始下单购买米粉。与从前不同,外卖配送员不再允许进入小区,她需要到小区大门口去取餐。“两个不认识的人戴着口罩在门口接头,感觉特别像谍战片。”
外卖小哥一天接40多单
小张今年已经29岁了,他是桂林人,做送外卖的工作已经一年多了,这个春节他没有休息,一直坚持在岗位上工作。他说,春节这几天外卖订单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变多了,他每天不停地跑,差不多能送四十多单。
小张表示,疫情之后,工作情形有了变化。流程方面不再相同,每天上班需要先量体温,接着对车辆和装食品的容器进行消毒,送餐时必须全程佩戴口罩,送餐途中还要经常洗手、更换口罩,抵达后同样要洗手、消毒并再次量体温。
送餐途径今非昔比。往昔多直接派送至府上,现今即便医院亦常有订单注明:“置于前台、搁置门房、放置门口等”,加之商场与小区等处多禁止陌生访客入内,他只能守候于门外供取餐,或按规矩将餐食置放于指定处所。
现在感觉负担重了些,以前从未体会过这种感受。最近送餐时,无论是碰上顾客还是商家,都有些担心没法近身交谈,很多订餐的人取货时都是隔着门戴着手套,双方沟通也变少了,虽然相处起来有点陌生,但大家都能明白,毕竟加强防范措施是正确的,这样既照顾了自己,也维护了顾客的安全。
记者陈静 蒋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