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留学生24年前开的
最近,某个面包店在网络上备受关注,经常有顾客光顾,原因是它由一对外籍夫妇经营了长达24年。这两位店主汉语流利,而且他们制作的面包凭借地道的欧式风味,赢得了众多顾客的青睐。有网友评论:“这家经营了24年的面包店,真是难得,让人想起童年的味道。”还有人说:“这是一家充满怀旧气息的面包店,勾起了许多人的青春回忆。”
当年的云中食品店
9月26日午后,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抵达“云中食品店”。店内客流尚可,数位邻近居民正带着小辈在门口桌椅上嬉戏,一位刚买面包的女士向记者表示:“此处的面包味道极佳,我常陪孩子光顾。”
这家面包店规模不大,拥有两个楼层,面积达到六十多平米,多数餐桌座无虚席,部分顾客正排队购买面包。该网红面包店由53岁的德国人贺杰克与49岁的比利时人卡明丽共同打理,两人已携手创业二十四载,逐渐融入南京当地生活,从外国人转变为地道的南京居民。
贺杰克向记者表明,1992年,他随同友人前往南京钻研针灸技艺,次年与友人一同学有所成返回故土。然而,由于被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亲切的民众所打动,他于次年再度回到南京,在南京中医药大学修习了三年的中医学问。
1997年,贺杰克与友人共同创办了一家西餐厅,目的是满足对故乡饮食的思念,于是决定开设店铺提供西餐服务,并聘请了外籍厨师,同时从海外采购食材。那个时期,由外国人经营的西餐厅尚不多见,因此吸引了许多南京市民光顾,经营状况良好。贺杰克表示,餐厅经营了大约一年后,合 tác nhân 离开中国,导致店铺停业,他本人却难以割舍,因此1998年8月,他拿出个人储蓄开办了另一家食品店,命名为“云中食品店”,店铺主要供应地道的欧洲风格面包和冰品。
创业期间收获了爱情
店主变成了“老外夫妻”
贺杰克谈到,在创办餐厅期间,他遇到了未来的妻子卡明丽,当时正值1996年,他正忙于筹备餐厅事务,由于要从意大利引进设备和食材,语言交流成了障碍,在寻找意大利语翻译时,他认识了卡明丽。卡明丽向人透露,由于热爱中华文化,她从比利时奔赴南京大学进修,彼时南京的外籍人士数量不多,她与贺杰克迅速建立了深厚情谊,起初她为对方提供意大利语翻译服务,紧接着两人又携手开创事业。
贺杰克和卡明丽
贺杰克对记者表明,他们最初共同开办了一家餐饮店,这家店停业之后,又一同开办了“云中食品店”,他本人专门负责食品的制作环节,卡明丽则负责店铺的运营管理和公司的财务事务。
贺杰克回想,创业初期困难重重,部分原料难以采购,需从德国直接空运。因此店铺命名为“云中”,寓意食材皆来自“云端”。他笑着说,作为美食爱好者,对食品的口感和味道标准极高,坚持“保持本真”,所以一直希望在南京制作出“最为地道”的欧洲面包。
卡明丽谈到,在创业期间,她注意到贺杰克表现出了高度的敬业精神,他为了采购沙拉的食材,不惜花费大量时间,先后探访了多个市场,最终通过联系国外的供应商,确保了食材的新鲜度,并将它们寄了过来,她对此印象深刻。新店开业后的第一年,两人承受了巨大的工作压力,几乎每天都要在店铺里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他们不仅要研究面包的种类,还要仔细计算各项开支,同时还要处理诸如招聘员工等繁杂的事务。贺杰克与卡明丽在面包店朝夕相伴,彼此感情日益加深,慢慢从朋友发展为恋人。
贺杰克和卡明丽感情很好
从“老外”变成了“老南京”
南京就是共同选择的家
这家店铺经营状况良好,数年之内,他们又增设了两家新分支。“其中一家位于南京大学周边,卡明丽作为该校毕业生,便将店开在了附近,吸引了不少留学生光顾。我们的定价十分亲民,而且留学生可以和店员用英语或德语轻松交谈。因此,这家店逐渐发展成为众多留学生常聚集的地方。贺杰克谈到,凭借面包店,他结识了许多外籍友人,因此开店不仅获得了经济收益,也增加了许多生活情趣。
贺杰克夫妻俩和留学生们
现在贺杰克和他的配偶,已经经营着四家烘焙作坊,并且育有两个孩子,儿子已经成年,女儿尚年幼,兄妹二人都是南京人,在当地学校接受教育,能够使用标准汉语交流,卡明丽表示,经常有路人询问他们籍贯,他们总是自豪地回答自己是南京本地人
刚到南京的时候,我觉得南京这个城市面积不大,我的学校位于汉中门那边,在我记忆中,28年前南京城的范围仅到汉中门的城墙,城墙外面的地方相当荒凉。他清楚记得,那时候南京仅有两座高楼,一座是金陵饭店,另一座是古南都饭店。
贺杰克深有感触,在南京生活这么多年,最明显的变化是城市规模持续扩张,摩天大楼不断涌现,公共交通网络覆盖范围极大,如今无需再从德国进口原料,许多优质材料在南京本地就能轻易采购,特别是制作面包所需的酸奶和牛奶,在超市里随处可见,品质新鲜,种类繁多,每次选购都难以抉择。创业初期,我们尚是学子,仅以消遣为目的,未曾料到能够持续至今,如今维持店铺运转已然是一种担当。
贺杰克夫妻和两个孩子
卡明丽表示,店铺客流量大的时候,她的手机会持续响起,因为顾客急于预定面包,偶尔还有老顾客来迟了,发现店内的面包已经售罄,他们会带着些许失望地说,第二天一定准时光临。还有那些曾经是学生的回头客,他们上学时就来过,毕业后许久又重新光顾,每次遇见这样的熟客,我们双方都充满感慨,我们店铺记录了他们从学子转变为职场人的历程,他们同样也见证了店铺规模日益壮大!
卡明丽接着说,经营店铺这些年,依靠南京老顾客们的关照,始终能够支撑下去。过去两年,由于疫情关系,营业额出现下滑,不过这确实给经营带来了一些困难,但也让她的生活步调放缓了些,能够有更多空闲陪伴家人和朋友们。
采访结尾,贺杰克谈到,他们感觉拥有两个故乡,一个是出生之地,另一个是自主挑选的地方,南京便是他们共同挑选的地方,他们已经是南京本地人了,很多人询问他们为何选择留在南京定居,其实他也解释不清楚,大约就是这里宜人的环境,以及和善的居民吸引了他们,他们在该城市生活得十分惬意,用中文表达,这就是一种缘分。
紫牛新闻见习记者|闫春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