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有一些面包作坊,设立在厂区附近,它们是直营性质,比如上海有阿本布鲁特面包作坊铺面,江苏太仓有莱卡尔面包作坊铺面,这些铺面的外观布置不如第一种那么光亮、吸引人,但售卖的食品种类多,售价也较低廉。
这些工厂原本主要承接品牌方的生产任务,如今它们开始把生产出的面包直接面向个人客户销售。
正因为如此,他们所宣称的身份是“高端仿品”“名品复刻”,例如太仓的莱卡尔面包作坊,原本是烘焙企业“百卡弗”的生产基地,如今自称是瑞幸、星巴克烘焙商品的提供方;同样位于苏州的米诗薇尔食品作坊,则是盒马、山姆的代工点。
品牌替代品也是这些烘焙店招徕顾客的一个关键因素。太仓莱卡尔面包工厂的品牌主管姚先生向《DT商业观察》透露,顾客持续光顾的缘由在于,产品有品牌支持,原料源自海外,并且售价维持五六年前水平,仅在个位数范围。
(莱卡尔烘焙工厂店是苏州面包蛋糕甜品打卡人气榜TOP1)
比2元面包店更多SKU,比大牌烘焙更便宜
低价并非罕见现象,曾经有2元面包店以价格实惠迅速走红。除了价格优势,烘焙工坊还凭借哪些特质吸引顾客呢?它们的经营方式又有哪些独特之处?
最明显的产品差异在于,烘焙作坊与两元面包铺之间,商品种类繁多程度不同。
我们审视了那些品牌的菜单,发现不论是以生产大牌仿制品为主的制造商,还是类似连锁零食店里的超级糕点坊,提供的商品种类都相当多样,包含西式烘焙品,也有中式点心、蛋糕、甜点等。从蛋挞、吐司面包,到碱水面包、贝果,乃至近期流行的黄油年糕,各式各样,种类繁多。
若你身处大都市,大概会发觉各式面包铺、蛋糕店林立,各类点心唾手可得,然而在小城镇,特别是居民区附近而非购物中心,烘焙食品的种类确实不多。
十豆川超级糕工厂在安徽蚌埠的大学城店周边情况是这样的,距离它两公里之内,有九家面包烘焙店,其中五家主要售卖蛋糕,一家是卖中式糕饼的,还有一家专门经营老式面包,另外两家虽然卖的东西种类不少,不过它们的人均消费都比十豆川要高。
可以想到,产品多样,价格实惠,店铺位于高校区域,这家烘焙作坊在创业阶段确实容易吸引周边居民光顾。
烘焙工厂热卖的产品都有哪些呢?
我们整理了各大品牌在大众点评上被网友推荐次数最多的商品,发现畅销商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曾经风靡一时的网红爆款,比如脏脏包、草莓蛋糕、奥利奥挖挖杯等,另一种则是经久不衰的基础款商品,例如牛角包、北海道吐司。
上海麦小匠面包作坊的主管向《DT商业观察》透露,店里最受欢迎的商品是菠萝包,这种产品通常被陈列在店铺的入口位置,顾客光临时很容易顺便购买几个。
另外,产品原本价格就低廉,品牌方还会在大众点评、抖音上推出几种更廉价的产品用以吸引顾客。
诸如萌鸭琪琪出售的单个1.99元的大蛋挞,糕如意·超级糕工厂提供9.9元的榴莲千层,中原铺子超级工厂售卖每份9.9元包含六个的黄油年糕等等
低价从何而来?
传统面包作坊的获利状况是,售出商品的价格与成本之间的差额,可以带来高达六成的毛利润,但扣除各项开支后,最终净利润仅剩九分之一。这种情形在许多食品服务行业中普遍存在,究其原因在于,店铺的租赁费用、食材的浪费以及员工的薪酬,这三项主要支出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收入。
依据美团发布的《2022年烘焙行业发展状况分析》以及红餐研究所掌握的信息,当前现制面包店大致存在几种经营形态:
起初,多为夫妻经营的小铺子,售卖些中式传统点心,制作和售卖都在店里进行,因为厨房设在店铺后方,设备占地方,流程复杂,不仅需要更大的店面和更高的租金,而且常常需要面包师傅亲自操作,导致产量不高。
九十年代往后,85度C、巴黎贝甜等西式烘焙店大量进入市场,这些品牌通常自行设立中央工厂,再以此为中心在本地开设分店。中央工厂负责集中生产半成品,配送给各个门店,门店只需进行基础烘烤即可对外销售。
凭借高效的产能和品类空白填补,这些西式烘焙品牌迅速扩张。
此后,一批新中式烘焙如鲍师傅、泸溪河等遍地开花。
它们运用了中心厨房搭配店铺内部厨房的经营方式,虽然中心厨房同样会供应半成品,但这些半成品的“预先制作水平”相对较低,需要在店铺后厨进行进一步处理,从而实现“即时制作即时售卖、维持原有口感”的目标。
盒马、山姆等大型超市及仓储式会员店的烘焙商品,近些年引发了广泛讨论,这些店铺采用了不同的经营方式,它们的烘焙产品与多数咖啡、茶饮品牌的同类商品类似,通常与冷冻烘焙的供应商或代工厂进行合作,委托其生产特定款式的成品,随后在店内进行二次分割和包装,再进行销售。
山姆的瑞士卷、榴莲千层、芝士蛋糕,这些点心都出自冷冻烘焙企业“恩喜村”。这家企业也为盒马、Ole’、喜茶等商家供应烘焙食品。
烘焙工厂们属于哪种模式呢?
表面上看,这些产品品种繁多,售价也较低廉,然而,代工厂与超级糕工厂的经营方式存在显著差异。
代工厂供应的面包,是预先在厂里制作完成的冷冻品,无需店家再加工便可以直接售卖给顾客。顾客可以买来直接吃,也可以一次性买很多,放在冰箱冷冻起来,需要时解冻加热就能享用。
它们价格低廉的原因很明显,原本面向企业的业务直接转向面向个人客户,由于省略了中间商环节,费用因此降低。
此外,由于工厂生产的物品即为最终产品,无需再行处理,同一般面包房相比,它们在人力开销上更为节省。
上海麦小匠面包作坊的联络人向《DT商业观察》透露,店堂多数时候仅由她独自负责,每逢周末休假时,会安排一位兼职人员短暂值守。
这类以合作经营为主的巨型面包作坊,其商品供应模式与85度C的“总部加工厂+直营店”类似,它们同样从总部加工厂获取“未完成品”,在店铺中实施基础的切片、烘烤等工序。
一些大型面包作坊会在店铺内设置专门区域,安装玻璃展示柜,由工作人员对烘焙品进行保温和切片处理,借此传递“即时制作、刚出炉”的商品信息。
这类品牌的成本节约可能主要在于门店租金。
根据先前的表述,超级糕工厂在确定经营地点时,倾向于选择位于欠发达地区城市或县城的位置,并且常常将店铺设立在社区内部或学校周边等租金较低的区域,这样做既能够避开商业区开店与高档品牌产生的竞争,同时也能有效降低门店运营开支这个难题。
但值得注意的是,主打低价的超级糕工厂产品质量可能难以保证。
到2025年3月时,超级糕工厂的产品品质及安全状况,在社交平台上引起了广泛讨论。一些在本地购买过该品牌的顾客表示,其产品带有人工香料感,怀疑背后有过度添加的成分。同时,有人发布提醒信息,指出产品缺少保质期标注,而且奶油出现异味,不确定是否已经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