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头王后”送给法国人的可颂面包
您了解吗,有个王后将本国创造的美味面点引给了法国人,这款面点随后成为全球上最受欢迎的面点之一。不过,这位王后最后却被法国人处决了。
可颂在港台地区是以法语音译的方式传播的,如今多数中国人已经认可这个译名了。从外形上看,不少国人喜欢叫它“法式羊角面包”或者“牛角包”。我个人更倾向于用“夸颂”来音译它,因为这个译法更贴近法语的实际发音。在法语里,“夸颂”就是“新月”的意思,而指面包时,则称为“新月形面包卷”,这和英文中的“Roll”是同义的。
可颂是一种弯曲如月牙的酥软面点,采用千层酥面团制成,与其说是主食,不如说是甜品,虽然基础款不带甜味,但风味和传统享用方式更贴近甜品,所以这种面点也称作Puff- Bread。法国人最偏爱可颂,他们对面包的认知涵盖法棍,却不包含可颂,将后者归类为“维也纳甜酥点心”,具体而言,维也纳甜酥面包属于类似面包的酥点,多数拥有轻盈的酥皮,表层吃起来香脆,里面则柔软,可以说它处在面包和甜点之间。通常维也纳甜酥面包的卡路里和糖含量都比面包要高,不过又比其它甜食低一些,这可能是因为这种可颂原本就是源自喜爱甜食的奥地利维也纳人的饮食习惯。但不论怎样,从它的制作过程中发酵这一步骤来说,将它归类为面包是完全合理的。
可颂是法国特有的经典早点,也常作为午后茶点享用,这种食品与中国人的油炸面食、美国人的甜面圈颇为相似,法国人习惯用其搭配咖啡食用,堪称法国本土的“豆浆油条”。
可颂的历史,看起来十分古老。新月本身,对很多民族和宗教而言,是极富象征性的几何图案或徽记。大约四千年前,曾热衷战争的古亚述人,在祭祀月亮的仪式中,以形似新月面包(姑且看作其早期形态)和含酒精的饮品,作为供奉的食品。信徒们觉得“螺旋面饼”蕴含着耶稣基督死而复活的寓意。在圣餐礼上,“螺旋面饼”配以代表“基督之血”的深色葡萄汁,体现对耶稣身躯与鲜血的崇敬,并追思耶稣重生的时刻。类似地,当波斯人举行丧葬时,会将“螺旋面饼”递给逝者,作为“确保来世永生”的标志物。四世纪时,波斯某墓碑上刻有男子诀别家人,前往冥界的画面,离别之际,女子将“牛角面包”递给儿子,嘱咐转交给亡夫,以此寄托来世重逢的信念
巴黎另有一则传说流传甚广。远古时期,有位希腊巫师曾致信月神,信封上压印着新月形状的图章。后来人们将此图案演变为今日的牛角面包。十二世纪左右,法国乡野地区将牛角面包称作“小牛角”,因其外形酷似弯月。每逢“逾越节”()来临之际,修道院的僧侣们就习惯于制作许多“牛角面包”,它们是“逾越节”期间的主食,象征着“基督耶稣重生”的寓意。
奥斯曼帝国的高级指挥官卡拉穆斯塔法帕夏,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黑帕夏”,
倘若说先前的那些传闻都虚幻不实,那么接下来的记述应当更为真切可信。在阐述百吉饼贝果(Bagel)时,提及过某个至关重要的年份,即1683年。即便我们无意探究欧洲历史,这个年份在某种层面上确实是欧洲人某种形式的近代开端。这一年,奥斯曼帝国军队向欧洲的心脏地带维也纳发起了攻击,倘若当时维也纳不幸沦陷,奥斯曼军队或许会势不可挡地席卷整个欧陆,到那时,现在的欧洲居民很可能大多成为穆斯林信徒,并且使用突厥语进行交流。这件事虽然只是推测,但并非全无希望,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着重提及的1683年,当时“欧洲联军”(神圣罗马帝国联合波兰、立陶宛联邦的武装力量)确实对实力雄厚的奥斯曼帝国(The )土军发起了猛烈的反攻。土耳其统帅大维齐尔,也就是“卡拉·穆斯塔法·帕夏”,因为围攻维也纳两个多月都未能成功,内心焦躁不安,或许这位奥斯曼帝国的“宰相兼兵部尚书”研究过中国的《三十六计》,打算秘密挖掘一条通往城池的地道,趁奥地利人没察觉时,从内部发起进攻或许是因为中国人对“地道战”技巧掌握得不够熟练,在深夜挖掘地道时,被清晨醒来的面包师撞见了,显然“比鸡早起”这种做法自古有之,古代厨师的工作同样十分辛苦。向奥匈帝国统治者进军的部队,最终促成了“盟军”战胜“巨人”,阻断了突厥军队的攻势,迫使突厥军队撤退,影片《1683年维也纳战役》(The of )重现了这段往事。颇为奇特的是,那场战役过后,人们创造出两种新式面包,一种是先前提及的百吉饼贝果,另一种则是我们现在要讲到的,其最初并非以此命名。为了庆祝维也纳战役的凯旋,并且颂扬烘焙匠人在那场战斗中的卓越贡献,维也纳的烘焙匠人们把糕点雕琢成号角模样,那个造型也和奥斯曼帝国军旗上的弯月图案别无二致,仿佛是意在表达要吞噬“奥特曼”的气势,人们给这种兼具面包特质又类似甜品的点心冠以名称,这个名称后来被中国人翻译为“维也纳甜酥面包”。
在深受喜爱的法国,相传那位声名显赫的路易十六的皇后、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洛林皇朝的奥地利公主玛丽·安托瓦内特1770年嫁入波旁王室之际,从娘家维也纳携来了这种习俗,然而反对这一观点的人指出,早在1549年巴黎皇室的档案文献中就记载了此事。无论如何,这一切都无法阻止成为法国人最爱的美食之一。
早期并非采用当前的酥皮做法,传入巴黎后制作技术多次改进,基本在上个世纪初期确立了现今的形态,此外富有想象力的烘焙师们,把巧克力、果酱、奶油、葡萄干等成分融入其中,打造出风味多样的产品线,而另一些技艺精湛的烹饪师们,将生菜、火腿、培根熏肉、香肠、奶酪等夹入里面,制作出广受欢迎的“牛角三明治”。
如今,这已不只是法国人的专属喜爱,中国的年轻群体虽然未必熟悉它,却毫无缘由地对其情有独钟。制作它本就困难重重,要制作夹心黄油的Puff,必须反复将面团冷冻至和黄油相同的坚硬程度,因此在缺乏冷冻设备的数百年间,不知当时的厨师们如何应对这一挑战。如今的人相当幸运,不仅在大型连锁酒店的面包房能买到可颂,就连四五线城镇的西点店也普遍能找到这种点心,更有专门的“可颂”品牌店铺开设在都市繁华的商业区里。
想要更便捷地在家中享用刚出炉的面包,除了亲手制作之外,市面上售卖的冷冻面团也很容易获得。设想一下,从冰箱取出冷冻的面团,经过十多分钟的处理,就能烤出散发着浓郁黄油香气的牛角面包。斜靠在阳台栏杆上,凝视着夕阳的余光,一杯味道醇厚的咖啡,伴随着眼前的热面包,让人颇有“身处异乡胜似故乡”的感受。
作者简介
具备三十余年知名跨国连锁酒店、国内大型国有企业酒店餐饮以及大型国际活动中心筹备与经营专长的高级酒店餐饮管理者,曾于海外顶级酒店服务行业任职十余年,同时作为酒店餐饮领域战略投资规划师,大型餐饮管理权威,并负责撰写餐饮及烹饪相关文章。
早先在《中国烹饪》和香港《食神》等权威刊物担任专栏撰稿人,以别具一格的行家眼光,为众多餐饮烹饪美食评论及潮流刊物撰写过专业文章。
创作了《欧洲九大传奇食材》、《世界美食的女王~意大利面》、《餐桌上的钻石~松露》、《源自法老时代的埃及美食》、《盘点那些世界级美食的前生今世》、《发现奶酪世界的奥秘》等多部美食类书籍。
擅长提供酒店餐饮项目从规划到落地的全方位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协助完成酒店餐饮的启动、筹备及日常管理咨询,负责高端城市商务、会议及休闲度假酒店的全权委托管理或第三方托管运营,参与高端酒店和大型会议展览中心餐饮、连锁社会餐饮及特色餐厅的风格构思、市场开拓、项目启动和开业准备,精通专业厨房的规划、筹备、开业及后续管理,策划并执行大型文化旅游小镇、商业美食街区、美食嘉年华活动、主题美食节、都市啤酒节等项目,制定并监督各类餐饮经营数据、财务规划、风险防范及运营策略,指导星级酒店和餐饮设施设备的选型采购,并控制投资风险。
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出版物,比如杂志、报纸、在线媒体,专门创作关于饮食文化、餐饮服务以及美食评论的文章内容,并且愿意承接付费的写作任务。
联系方式: (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