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创新涉及一种便于携带的电动草莓收获工具,属于农业产出物采集设备的技术范畴。
背景技术:
草莓的保鲜期不长,成熟时间很短,一旦成熟就要立刻摘取,否则果实很快就会坏掉,让种植者蒙受重大损失。国内草莓多采用垄作方式栽培,刚成熟时每两天收一次,进入盛果期后每天采摘一次,一个工人每天能摘取五十到一百公斤,连续工作大约三十天,摘果子时一只手提着收果篮,两脚踩在宽约二十厘米的田埂上,身体需要弯腰九十度,侧向操作,在数小时的收摘过程中,必须不停移动,反复弯腰抬身,这对人体健康损害很大,主要表现为腰部肌肉磨损和腿部疼痛,对于草莓种植者而言,这无疑是对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国外一些先进的草莓收割设备主要适配立体栽培模式,而针对平床式草莓的收割设备,因其构造复杂,难以契合国内农户的零散种植环境,加之当前多数草莓收割设备虽具备自动化功能,但操作精度仍无法媲美人工采摘水准,常会造成果实损伤,所以必须研发一种符合国内平床式草莓种植特点,成本可控,对果实无损伤,且能实现无需弯腰操作的微型收割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宗旨是,研发一种构造简便、使用方便,成本不高,对草莓无损伤的设备,能够满足草莓栽培者无需弯腰就能进行草莓收获的需求,这种手持式电动草莓收获装置。
本发明是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便于携带的电动草莓拾取装置,它包含拾取杆件、握持部件、小型马达、主要传送带、次要传送带、切割部件和收纳容器;其独特之处在于:拾取杆件的一端设有握持部件,拾取杆件的另一端头设有拾取凹槽,该拾取杆件为中空结构,由上盖体和下盖体相互卡合组成,上盖体顶部一端装有小型马达;小型马达前方的上盖体上设有辅助握持部件;拾取杆件的下盖体底部沿轴向设有传送沟槽,传送沟槽的一端与拾取凹槽相连,传送沟槽的另一端端头下方通过下盖体两侧的固定翼安装有收纳容器;传送沟槽一侧的下盖体内经主要传动轴和次要传动轴装有主要传送带,传送沟槽另一侧的下盖体内经传动主轴和传动副轴装有次要传送带;主要传动轴上设有传动齿块,传动齿块与小型马达输出轴上的传递齿块相互咬合;主要传动轴与传动主轴之间经传动带相互连接。
所述的传动带呈8字形设置。
所述的主传送带和副传送带之间呈长短状错落设置。
主传动柱的圆周,轴向设有传动齿,副传动柱的圆周,轴向设有传动齿,传动主柱的圆周,轴向设有传动齿,传动副柱的圆周,轴向设有传动齿。
所述的采摘凹口呈v字型。
所述采摘凹口一端的传送槽,其两侧的下壳体,内部各通过安装座,设置了切刀。
所述的切刀呈交叉状设置。
传送槽的两侧,对称地分布着许多导向柱,主传送带和副传送带借助这些导向柱紧密相接。
这个手柄是中空的,里面放置有电源装置,手柄的上端设有控制电源通断的部件,该部件用来连接微型马达,使得电源能够驱动马达运转。
该装置呈长方体构造,顶部为开放设计,一侧的壁面上设有入料缺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这种手持式电动草莓收获设备构造精简,应用价值高,非常契合国内小块田地起垄栽培的草莓收获作业,运作时,主传送装置和副传送装置夹持草莓茎秆,通过切割部件时,茎秆被切断且持续传送,最后掉入集货容器内被收纳,收获与收集同步完成,显著减轻了种植者的体力消耗,具备操控便捷,成本不高,不会损伤草莓的优势,作业效能增强,能够满足草莓种植者无需弯腰即可进行草莓收获的要求,拥有广阔的普及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去掉收集网盒后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收集网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下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4中的b处放大示意图。
图中展示的部件包括:手柄,一个微型电动机,主传送带,副传送带,切刀装置,收集网盒,上壳体,下壳体,采摘凹口,传送槽,装配翼,进料凹口,装配挂杆,主传动柱,副传动柱,传动主柱,传动副柱,传动齿轮,传动带,导向柱,电源开关,以及辅助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这个手持式电动草莓收获工具包括收获杆、操控部件、动力单元、主运输带、从运输带、切割装置和收纳容器;操控部件安装在收获杆一端,收获杆另一端为锥形,锥形端部设有v形收获凹槽,收获杆内部中空,由上盖和下盖卡合组成,上盖顶部安装动力单元;动力单元前部上盖上设有辅助操控部件,收获杆下盖底部沿轴向设有传输沟槽,传输沟槽一端与收获凹槽相连,收获凹槽所在传输沟槽两侧下盖内部通过固定装置分别安装切割装置;切割装置以交叉方式布置。传送槽10的另一端端头下方,借助下壳体两侧的装配翼11,活动安装着收集网盒6;该收集网盒6呈矩形体,顶部为开口设计,一侧端面上设有进料凹口12;收集网盒6的顶部,安装有装配挂杆13,此挂杆用于与装配翼11实现卡扣连接。
传送槽10左侧的下壳体8中,主传送带3由主传动柱14和副传动柱15承托安装,右侧的下壳体8中,副传送带4由传动主柱16和传动副柱17承托安装;主传动柱14、副传动柱15、传动主柱16和传动副柱17的周围,均沿轴向设有传动齿,用以避免主传送带3和副传送带4在运行时发生滑动。
主传动柱14装有传动齿轮18,该齿轮与微型电动2机输出端的传输齿轮相接;主传动柱14和传动主柱16借助传动带19相连,传动带19呈8字形排布;这样就能确保主传送带3和副传送带4运转保持一致。
传送槽10的两侧,对称地分布着若干导向柱20,主传送带3和副传送带4借助这些导向柱20紧密相接。
主传送带三和副传送带四的排列方式不规则,存在长度差异。副传送带四的驱动支柱十六的安装位置与集物箱六相吻合。
这个手持式电动草莓收获工具的把手部分是中空的,把手里面可以移动地装有供电装置,把手的上方一端设有控制电源通断的部件,电源经过那个控制部件与小型马达相接。
这种手持式电动草莓收获装置运行时,借助电源开关21激活微型马达2旋转,进而驱动主传送带3和副传送带4朝相反方向运动,操作时,需让采摘杆上的夹持槽9精准对准待摘草莓的果梗,果梗向前伸展以便其能穿过夹持槽9,此时待摘草莓会悬挂在下壳体8的下方位置。
草莓果柄进入采摘凹口9后,会接触到主传送带3和副传送带4,在两条传送带的夹持和推动下,沿着传送槽10向采摘杆的后方移动,当果柄与呈交叉状排列的切刀5相遇时,主传送带3和副传送带4继续施加传送力量,果柄随即被切断,这样待采摘的草莓就与植株完全分开了。
脱离枝头的草莓,在主传送带三和副传送带四的驱动力下,沿着传送槽十,向采摘杆的后方,逐步行进。草莓行进到收拢盒六所在位置后,通过进料口十二进入收拢盒六之中,此时草莓恰好在辅助传送带四的尽头位置;由于主传送带三和辅助传送带四呈参差排列,两者对草莓的支撑作用消失,草莓因此落入收拢盒六内部,这样便实现了一个草莓的收获过程。网盒6设有两端开口的锥形防护装置,草莓从该网盒坠落时能获得缓冲效果,避免果实受损,从而有助于提升商品果的完好度。
该便携式电动草莓采摘机的主传送带3和副传送带4依靠微型电动机2持续转动,能够逐个不断拾取草莓,这样有助于提升采摘成效,当盛放草莓的收集网盒6装满之后,只需调换一个新的收集网盒6,就可以继续进行采摘任务。这种手持式电动草莓收获工具构造精巧,应用价值高,集采摘与收集于一体,显著减轻了农业劳动者的工作负担,具备运用方便,成本不高,对草莓无损伤的优势,作业效能增强,能够满足草莓生产者无需弯身即可进行果实采摘的要求,具备广阔的普及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