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别红蓝宝石饰品方法多
许女士任职于北京一家外贸企业的管理层,同时她也是一位无可救药的珠宝迷,不仅个人装扮十分华丽,家中还存放着各式各样的珠宝,特别是红宝石和蓝宝石数量最多,令人叹为观止。但是许女士向人透露,她家中珍藏的那些宝石里,见不到多少出身显赫的佳品,这让她感到非常不快,因为她本人很喜爱宝石,每次去淘宝石时总是被人误导,因此她希望请专家分享一些基础的分辨红、蓝宝石的技巧。
指导专家:中国地质博物馆资深专家 於晓晋教授
何谓红、蓝宝石
人们常说的红宝石、蓝宝石泛指红、蓝两色宝石,实际上真红宝石和蓝宝石都属于宝石级的刚玉,刚玉是矿物名称,红、蓝宝石的硬度在所有矿物中仅居第二位,仅次于金刚石,它们的化学成分是氧化铝,纯净时无色,含0.9%-4%铬元素时显红色,含铁和钛时变蓝色;它们属于三方晶系,自然界晶体多为柱状,柱状两端细中间粗,或呈板状六边形,外观常像桶状;颜色主要有无色、红色和蓝色,红宝石多为深紫红或橙红,蓝宝石多为蓝色或蓝绿,还有绿、黄、粉、褐等色;硬度是9,相对密度在3.99-4.0之间;因常见聚片双晶和接触双晶,容易有裂理;整体透明到半透明,光泽介于玻璃光泽和亚金刚光泽之间,红宝石在紫外灯下有显著红色荧光,蓝宝石多数无荧光;通常红、蓝宝石的折射率在1.762-1.778,含有三组定向纤维状内含物的红、蓝宝石,用弧形素面切割能产生星光效果。
红、蓝宝石的价值衡量
红、蓝宝石的身价同它的体积、分量关系甚大,半克拉之内的宝石较为普遍,售价不高;若在一克拉以上就昂贵许多,三克拉以上则呈指数式增长。倘若超过十克拉,并且品质上乘,便极为稀有,价值能够达到数百万美元。
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级别来估计价值:
0.5克拉以下,细粒,很容易得到,用于群镶很便宜;
0.5-1克拉,小粒,易得到,可用做小戒面,便宜;
1-2克拉,中粒,一般可以买得起,可用做戒面吊坠;
2-3克拉 ,较大粒,价值较高,市场需求大;
3-5克拉,大粒,价值高,少见;
5克拉以上,很大粒,价值昂贵,非常稀少。
红、蓝宝石天然品与合成品的区别
红、蓝宝石的原生品和人工制品在视觉特征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需要仔细辨别,其次,通过检测宝石内部的纹理形态,可以区分它们,焰熔法制造的产品通常呈现弯曲的线条,天然形成的宝石则具有笔直的锯齿状纹路。再次,审视宝石中的包裹物,人工合成宝石通常包含未完全消融的原料微粒和着色剂的残余部分,这些在放大二十倍时呈现为弯曲形态;偶尔能发现圆形的空腔以及微小的空腔聚集,有时还能看到从熔炉中掉落的六角形或三角形铂金碎片。自然界形成的宝石内部常见细小的金红石结晶体,或者是呈线状分布的气态液态包裹物;还经常出现细小的缝隙。最后要看看它的色彩,仿制品的色彩过于鲜亮,十分一致,看起来有些僵硬、扎眼,真品则色调比较温和。
切工也是影响价值的重要因素
红宝石和蓝宝石的加工方式十分考究,主要分为带切面的和纯平面的两种;它们的形态多种多样,有椭圆形的、圆形的、祖母绿式的、梨状的、橄榄状的以及组合形态的。组合形态最受青睐,也就是比较宽阔的椭圆形。这种宝石的加工工艺评定不像钻石那样细致,通常不会对它的价值造成很大影响,但假如加工得不好,就会显著降低它的价值。
精湛的切割工艺需要注意三个要点:首先,切割定位要精准,考虑到红、蓝宝石具有各向异性和多色性,台面必须与长轴严格垂直,从而规避多色性干扰,确保成品能从台面呈现最纯正饱和的色彩,这就是恰当的定向。否则,宝石颜色就会失真,多色性会导致杂色出现。切工的形态与对称性:无论宝石选择何种切割方式,都必须满足规范标准,并且对称性要高,不能出现偏斜。长度、宽度、高度的比例以及角度非常关键,必须符合标准,因为这些标准是根据宝石的折射特性以及光线全反射的原理来制定的,目的是为了取得理想的呈现效果。切割过薄容易导致光线流失,颜色也会显得不够深邃,同时会出现明显的色散现象,业内称之为缺乏“灵气”,俗称“鱼眼效应”,整体看起来缺乏生动感和亮度,切割过厚则会使色彩暗淡,同样会影响“灵气”。其次,抛光工艺对宝石的光泽度至关重要,精湛的抛光能让宝石展现出更加耀眼的光芒,熠熠生辉。红、蓝宝石中含有的三组定向排列纤维状内含物,可以通过弧形素面切割形成星光效果。这种宝石的加工不仅要注意对称和比例,还要精确选择方向和位置,确保成品星光居中。若加工工艺欠佳,星光偏移会导致其价值受损。
相关链接(中国经济网玉石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