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上海人喜欢吃西式蛋糕,
“红宝石”,绝对是上海宁的心头爱!
鲜奶小方、粟子杯、掼奶油
红白相间的标识,
带着年代记忆的甜蜜味道,
从没忘记过~~
“红宝石”的故事
有些人误以为,研发红宝石蛋糕的始创者,必然是一位米其林星级名厨。事实上,红宝石品牌的创始人过秉忠与烹饪行业毫无关联。过秉忠的父亲过养默,是民国时期享有盛誉的建筑设计师,香港路上的原上海银行公会大楼就是他的代表作。过秉忠曾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并且他还撰写过一部关于胶合板的学术著作。
过氏家族存在一些鲜为人知的显赫渊源,过秉忠的外婆姓倪,她与宋庆龄的母亲倪氏是亲密的姐妹,因此,过秉忠将宋氏三姐妹称作“表姨妈”,在这样的家庭联系下,并非厨师出身的过秉忠最终研发出“红宝石”也就顺理成章了~~
• 过秉忠与宋庆龄合照
过秉忠在英国居住多年,因此对西式餐饮和甜点非常偏爱且了解。他于改革开放时期来到上海,却发现在这个城市难以找到在国外常见的鲜奶蛋糕。当时上海的奶油蛋糕普遍使用人造奶油,味道远不如真奶油的蛋糕,这个情况激发了过秉忠的灵感。他决定成立一个专门制作上海风鲜奶蛋糕的品牌。
• 红宝石创始人过秉忠
1986年,过秉忠与上海市静安区粮食局协商之后,决定以中英合作方式,共同建立“红宝石食品厂”,并推出“红宝石”(RUBY)蛋糕甜点品牌,这款蛋糕很快在上海流行起来,最终成为具有上海风格的海派甜点代表。
• 1986年9月,红宝石开张仪式
左四为第一任总经理李晶莹,最右边为时任英国驻沪总领事
红宝石的开业地点位于华山路375号。该品牌的店铺面积普遍较小,内外装饰以红色和白色为主色调,辨识度很高。店内桌面铺设着红白相间的格子布,为空间增添了几分清新文艺的氛围。
• 现在的红宝石华山路门店
红宝石刚开张时,主要售卖乳脂蛋糕,那时红宝石还聘请了众多西点专家,其中就有一位来自英国的顶尖西点师,红宝石,迅速征服了上海嗜甜人群的味蕾!
• 红宝石成立初期的西点师
那一年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初次到访中国,英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曾请红宝石专门为女王制作了一个三层糕点,那是为了象征中英两国间的友好情谊,由此可以看出红宝石自从面世起就在业内备受推崇。
• 红宝石为英国女王定做的奶油大蛋糕
• 红宝石创始人全家福
右四为过秉忠(2009年去世),右五为过太太应葭芳
传统的红宝石小方块,仅需两元就能买到一个,然而它的配料在当时颇为罕见,是新鲜的奶油,因此,当上海人初次品尝到这种红宝石小方块时,便立刻被深深吸引:最上层的奶油口感细腻,既不甜也不腻,蛋糕体中夹杂着菠萝粒,每一个细节都彰显出其精致、高雅与美味。
程乃珊向秉忠询问过鲜奶小方的来源,秉忠回答凭借味觉的记忆。这种红宝石点心不同于英式甜品的甜腻,它的口味完全是为上海人量身打造,因此成为了老上海人的味蕾记忆。
后来,红宝石门店越开越多,常常是老吃客们的聚集、打卡之地。
• 如今,红宝石已成老上海简约下午茶的打卡店
• 很多老上海人,恋上红宝石几十年,
每天会到红宝石买块小蛋糕,已成习惯。
鲜奶小方
小方块鲜奶蛋糕:绵密的海绵体内部,包含着丰腴的奶油层,另添些许菠萝碎增添风味,蛋糕顶部覆盖着浓稠的奶油,表面点缀着半个红艳樱桃,品尝时感受到轻微的甜意,非常惬意。
栗子杯
栗子杯中最吸引人的部分是里面的栗子,它并非磨成粉末的栗子泥,而是通过一种类似肉碎机的设备加工成条形,这样既保留了栗子的原有质感,吃起来也更加可口。
掼奶油
打发的鲜奶油,别称搅打稀奶油,选用含脂率在35到37百分比的鲜奶,掺入增稠剂,以提升其发泡能力,延长气泡留存时间;为提升风味和稠度,调入糖分,随后借助机器将空气混入,使其膨胀成型,成为可单独享用的乳制品,入口即化,乳脂味浓烈。
• 2009年,红宝石位于青浦区徐泾镇现代化工厂建成
占地约12亩
• 红宝石生产车间
在特殊时期,红宝石高层就是否暂时停业展开商议。然而,红宝石的制造部门一直正常运作,每天有三万多个新鲜小方块持续供应给各个销售点,很快售罄。在疫情最为严峻的阶段,小方块的制造量多次创下纪录!
由此也可以见得,
红宝石一直是上海宁的心头爱。
就问从八十年代走过来的您,
吃过红宝石蛋糕吗?
红宝石留给您怎样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