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的知名宝石红宝石,主要出产于缅甸、泰国和斯里兰卡,其中缅甸产的红宝石品质最佳,这种宝石在亚洲乃至全球都享有盛誉。红宝石和蓝宝石的化学成分相同,都是刚玉,属于氧化铝分子构成,其硬度为九,比重介于三点九五到四点一之间,表面呈现玻璃般的光泽。这种宝石纯净状态下是无色透明的,一旦含有微量的过渡金属铬元素,就会呈现出红色,因此得名红宝石。
中文名:缅甸红宝石
外文名:Burma Ruby
产地:东南亚
功能:珠宝首饰
硬度:9
比重:3.95~4.10
1缅甸红宝石简介
缅甸红宝石被视为红宝石中的极品,属于“鸽血红”级别,具备高透明度、色彩均一且几乎无裂纹和瑕疵。这种宝石在西方(欧洲、美国)也常被称为“东方红宝石”。它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地区,包括缅甸、泰国、斯里兰卡、越南和柬埔寨等国家。在珠宝行业,人们习惯用“鸽血红”来描述顶级缅甸红宝石的色泽。较差的两个颜色种类为“半血色”(呈现暗红色调)以及“法国色”或称樱桃红(其色泽比鸽血红稍显浅淡)。顶级的红宝石几乎全部源自缅甸地区,不过“缅甸红宝石”这一称谓仅是一种商业分类,并非标示其原产地信息。倘若缅甸产出的红宝石颜色不够浓郁,便不能称作“缅甸红宝石”;与此同时,斯里兰卡、泰国等国家出产的优质红宝石,若达到了“鸽血红”的标准,同样可以使用“缅甸红宝石”这一名称进行称呼。
2缅甸抹谷红宝石
缅甸将红宝石看作无价之宝。传说远古时期,人类最初找到红宝石的地方位于抹谷一带。抹谷地区地势高达1500米,其矿藏分布范围将近1000平方公里,而该区域的东部和中部地带,正是全球闻名的“抹谷宝石带”。
关于抹谷红宝石的诸多记述,能够上溯至数个世纪前的宝石学研究资料。自那时起,抹谷红宝石便一直是全球顶尖红宝石的典型代表。其中,产自抹谷的重量达1700克拉的“抹谷之王”红宝石,被视为价值连城的无价之宝。
抹谷红宝石十分奇特,它能够散发出与众不同的赤色辉光。据说,在马可·波罗开始前往亚洲的旅程之前,缅甸的勇士们为了在战斗中取得压倒性胜利,会将红宝石隐藏在体内。印度人一直声称,这种光芒既无法被熄灭,也无法用衣物遮挡。地质学家的分析指出,这种辉光源于红宝石内部含有的铬元素在受到紫外线照射时发出的荧光现象。
3缅甸抹谷星光红宝石
缅甸抹谷星光红宝石,是各大红宝石产地中独有星光的品种,缅甸,斯里兰卡,泰国,澳大利亚,中国这些地方都没有这种特性,被列为世界五大珍贵宝石之一,质地纯净透明,寓意美好。宝石内部有特殊两种包裹体,一种是丝状金红石包裹体,形成了六射星光和乳白色斑点,另一种是弥漫状气液包裹体,使得宝石非常透明,因此价格很高。这种宝石的色泽与其他产地的红宝石截然不同,颜色虽然鲜亮却分布不均,常常出现笔直的色带,多色现象十分显著,从不同角度用肉眼观察,能看见两种不同的色彩,包括鸽血红、玫瑰红、粉红以及猪血红等品种。国际宝石协会将红宝石认定为七月的诞生石,而在日本,人们则将其视为结婚40周年(红宝石)和52周年(星光红宝石)的象征性礼品。价格和重量成正比,即越重越贵。每克拉100--500美元。
4缅甸红宝石相关传说
缅甸享有盛产红宝石的美誉。当地存在一个引人入胜的传说,讲述着红宝石的由来。在遥远的年代,缅甸被称为“金地”。那里住着一位容貌出众的龙女。太阳之子对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降临凡尘,与她缔结姻缘。
王子随后被征召回去,紧接着,公主生下了龙蛋,王子得知后十分高兴,派遣使者带着他个人珍藏的“火焰石”前往探望,但使者因为炫耀而遗失了这件宝物,公主因此伤心地离开了,龙蛋在意外中破裂,最终转变成了红宝石,尽管这个传说很悲伤,但是人们依然将红宝石看作是幸运的象征,并且相信佩戴它能够使人变得聪明、健康长寿,并且爱情生活也会更加幸福美满。红宝石非常受欢迎,价格自然很高,许多商人因此慕名而来,于是,民间流传着一条位于缅甸的“红宝石通道”。
矿区管理十分严格
缅甸的红宝石主要产自中北部地区。抹谷地区属于曼德勒省,该地享有盛誉,距离我国云南边境大约160公里。抹谷矿区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其中东中部是红宝石储量丰富的区域。1996年,在抹谷地区出土了一颗全球最大的红宝石,其重量达到了2万多克拉,换算成克的话,每克拉相当于0.2克。
除了抹谷地区,曼德勒北边四十多公里远的萨景城同样出产红宝石,不过这些宝石的色彩不如抹谷的那么明亮;曼德勒南边四十多公里左右的加迈镇附近,也存在红宝石的开采点。掸邦北部的南坎镇彬弄以及中部的孟休,两地红宝石的产量持续增长,已经获得官方许可,被划定为国家级的红宝石专属矿区。
卖红宝石的缅甸女商人
孟休矿区当地有个确凿的传闻。那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孟休矿山动工之前,山下有个村寨名叫曼晒亮。村民们在村边的河沙中时常能发现色彩艳丽且晶莹剔透的红色沙粒。有一次,一个挑担小贩来到村里售卖货物,他深受村里女孩们的喜爱。离别之际,一位女孩将自己先前在河边精心拾取的漂亮红沙粒,全部装进一个瓶子赠予了他。
那个挑担的人行路时感到非常炎热和疲惫,心想这瓶红石子毫无价值,于是为了让自己轻松些便把它丢弃了。等到后来孟休矿区被开发时,这个人才再次来到此地,突然醒悟过来,原来自己当年抛弃的,竟然是一瓶真正的“红宝石”。
红宝石非常昂贵,人们在矿区也能比较容易地获得,因此缅甸当局和当地少数民族武装对矿区实施严密管控,一位当地矿井的保安队长透露,为了防止工人私藏红宝石,下班时,不论男女保安都要对他们进行全身检查,男性工人必须完全脱光衣服蹲下并大声咳嗽三次,女性工人则必须排队进入专门的房间,由女检查员对其身体进行彻底检查。只要弄走一块品质更佳的红宝石,便等同于工人群体的多年薪资总和!
矿区的严格核查已成为公司内部的固定规矩,对待内部员工都这样,对外来者更是苛刻,据说外来者若未获许可擅自闯入矿区,一旦被查获,极有可能面临牢狱之灾乃至死刑的严惩。
政府控制宝石买卖
品质高低取决于色泽纯净度、重量大小、切割工艺好坏,而色泽最为重要。通常来说,颜色稍深些的最为理想,但若颜色过于深沉,价值反而会下降。红宝石多数带有内含物,完全无瑕疵的极为罕见。缅甸红宝石含有大量金红石包裹体,其颜色分布不均匀,常常呈现深浅不一的斑驳、团块形态,有时还可见类似漩涡的流动构造,这种特征也被称作“糖蜜状”纹理,是缅甸红宝石的独特之处。
抹谷地区产出的缅甸红宝石顶级品种名为“鸽血红”,这种宝石质地饱满,色泽浓烈似火,其命名源于当地一种鸽鸟的血液颜色。红宝石矿藏较为稀少,市场供应极不稳定,其价格有时会超过钻石。一位缅甸宝石商表示,两三克拉以上品质上乘的红宝石非常难得,若想打造一条项链,难度更大。
仰光和曼德勒作为城市,设有专门售卖珠宝玉石的场所,商品成色参差不齐,因此吸引众多观光客前往。在这些市场里,红宝石制成的饰品和手工艺品,其价值从几十元美金到几万元美金都有分布。据经营者讲解,那些色泽鲜明的红宝石多数都采用了“加热”处理。“加热”指的是借助高温高压手段来提升宝石的色泽。相应地,经过这种处理的红宝石价格会比较实惠。只有碰上重要的买家,店家才会拿出珍藏的精品,期望能卖出理想的售价。宝石商和珠宝店主向媒体展示了他们手中准备出售的顶级三克拉“鸽血红”宝石,标价数万元。
挖出的红宝石需要向当局具体说明数量和品质,接下来要参加由政府举办的珠宝展销活动,可以售卖未经雕琢的原矿,或者销售已经过加工的珠宝成品和半成品。当局会对销售所得征税,税率有传言说是百分之十,也有说法是百分之三十,但并没有官方的定论,可以肯定的是,当局会从销售总额中抽取相当大的比例。因此,部分商人为获取更多开采收益,常常虚报产量,将优质矿藏伪装成劣质或低产矿,以此减少政府征收的年度矿场使用费以及销售所得税。然而,这些瞒报的红宝石若想获利,就必须设法销往国外,由此便催生了红宝石走私活动。
走私走出神秘通道
多年开采之后,抹谷红宝石的出产量持续下降,珍稀的“鸽血红”品种现在非常少见,孟休红宝石取而代之,成为了缅甸市场上主流的红宝石类型。孟休产的红宝石带有天然的黑点。泰国已经掌握了处理红宝石黑点的成熟技术,泰国的商人只看重宝石的质地和颜色,并不在意黑点,将这些宝石买回之后通过处理和加工,制作成品质优秀的珠宝。很多孟休红宝石先流向泰缅边界,随后又经由泰国中转,品质好的被送到香港等地进行细致加工并卖出,质量稍次的则卖给了邻近国家或者又卖回缅甸,由于走私行为泛滥,一条所谓的“红宝石路线”因此形成。
据了解,每年经过这条路线流转的红宝石体量惊人,难以统计确切数目。仅缅甸当局每年举办的珠宝玉石展销会,红宝石的交易金额就高达数千万美元。有传言称,部分红宝石经由中缅边境偷运至中国境内。然而,由于传统习俗的缘故,中国人对玉石翡翠情有独钟,红宝石尽管价值不菲,却未引起市场的热烈追捧,因此前述说法缺乏依据。
当地红宝石商贩提及“红宝石通道”时,他们指出这或许是指偷运红宝石离开产地的路线。红宝石价格高昂,其出产地区大多位于偏远山区,无论是缅甸政府还是当地少数民族武装,都对辖区内的红宝石矿实行严密管控,几乎禁止外人进入,并且对过往人员的检查非常严格。一些外国商人曾偷偷潜入红宝石矿区,结果被守卫发现,许多人因此被判处监禁,承受了漫长的牢狱之苦。然而,红宝石的巨大吸引力难以抗拒,每年都有一些人怀揣着致富的希望,选择前往那里冒险。部分当地的红宝石开采者表示,矿区内部确实存在一些狭窄难行的路径,可以用来躲避警方的监控和搜查,这或许就是传说中的“红宝石捷径”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