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江:重阳糕秋天里的那一抹甜香

日期: 2025-09-11 14:05:50|浏览: 5|编号: 130087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葭沚保留着一项传承了上百年风习,每逢重阳之日,家中年轻一辈都会为长辈置办数斤九层糕。

这块糕,一年只做这一天

椒江葭沚老街上有家历史悠久的糕点铺子,这家店的经营者是娄美莲,她已经六十多岁了,负责打理这门生意。她排行老四,家里有八个兄弟姐妹。她从十八岁起就跟着爷爷和父亲一起制作重阳糕,至今已经做了快半个世纪了。

昨天是重阳佳节,凌晨2点半,娄美莲全家便起身着手准备重阳糕。每逢这天,娄美莲的众多弟妹都会齐聚一堂,共襄盛举,制作重阳糕。姐妹们一边动手,一边闲话家常,气氛温馨融洽。娄美莲的弟弟娄国锦表示:“我们八个兄弟姐妹情谊深厚,每逢这个特殊日子,大家聚在一起制作重阳糕,更能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气息。”

娄美莲说明,重阳糕的制作方法是先铺一层糯米粉,再放一层红糖,然后蒸熟,最后在表面刷上一层薄薄的红糖水,这样就能方便地切开享用。她制作重阳糕已经快五十年了,手法基本保持原样,只是在成分上略作修改,以便更适合老年人的食用。这种糕点通常是年轻一辈用来孝敬长辈的,人们更看重的是它带来的健康益处和营养补充。

一大块糕是由一层糯米粉、一层红糖蒸发而成,太馋人啦!

娄美莲谈到,遵循时令节气来饮食,这重阳糕只在重阳节这天制作,平日里不制作。从凌晨2点半起床开始准备,到4点钟开始制作,用300斤糯米粉做成的重阳糕,不到傍晚就全部售罄。

这块糕,以食物载深情

当今购买重阳糕的年轻人数量不少,其中许多人是为了赠予家中年长者而购买。

据了解,葭沚存在一项传承达百年的风俗,每逢重阳节,家中年轻一辈都会为长辈置办数斤重阳糕作为礼物。

记者发现,店内特意备有微型彩旗,会分发给购买重阳糕的顾客,这些彩旗寄托着对长者福寿安康的美好期盼,传递着吉祥如意的祝愿。

小旗子象征着长辈能够幸福安康、身体强健、生活安稳,这寄托了孩子们真挚的期盼。

李大爷正排队购买重阳糕,他认为吃重阳糕是椒江葭沚地区一项古老的风俗习惯,若不品尝就会感觉生活缺少了某种滋味。

历史文献表明,重阳糕是汉族在重阳节时食用的传统食品,从南朝起就已流传至今,民间会在农历九月初九蒸制重阳糕以表达对长辈的孝心,这种糕点也被称为花糕、菊糕或五色糕,在九月九日天亮时分,人们会用片状糕点轻轻放在子女的头顶,口中同时诵念祝福的话语,祈求他们事事顺利,重阳糕的制作通常有九层,当完成第九层时,会插上一面小小的红色纸旗,这种做法颇具古代遗风。

软糯鲜香,味道好极了。

这块糕,是手艺也是记忆

现在娄家制作重阳糕的责任已经落到娄美莲身上,她的儿子也继承了这门手艺,一同参与制作重阳糕。娄阿姨表示,如今年轻人对于传统工艺的关注程度不高,要掌握这门手艺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并且必须怀有对传统糕点制作发自内心的热情。”“三年初涉,五年熟练,十年精研”,娄阿姨为自己的儿子和他自己感到高兴,因为他俩都具备她所拥有的那种执着与毅力。

施粉之时,力度与姿态务必精准,全凭多年积累的技艺。

制作重阳糕并不难,但必须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从选材到加工,全由娄阿姨亲自负责,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绝不能有半点疏忽,首先要把面充分搅拌,糯米、粳米、糖、水的比例必须准确,稍微多一点少一点都会影响最终口感。

材料备妥之后,必须实施筛选,粉末的筛选工作要反复操作,方能确保粉末分布均匀且质地细腻,如此方能制作出松软可口的重阳糕。

磨得很细的糯米粉倒入蒸笼,需蒸八分钟。

娄阿姨家的重阳糕,早已超越了食物的滋味,它承载着家的回忆,象征着全家团圆的凝聚力,体现了祖孙三代对传统风味的坚守与延续,在慢慢品尝的过程中,能体会到他们对日常生活的感悟和投入,希望这份饱含亲情与关爱的美味能够永远传承,给所有热爱生活的椒江居民带去温暖……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