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转眼又是一年中秋,各地风味各异的月饼争相亮相。这些印有故乡印记的月饼,都饱含着团圆的喜悦和童年温馨的怀念。
珠海许多人关于中秋的记忆,都与拥有百年历史的麦记月饼有关,那小小的月饼,承载着四代人的手艺延续,也凝聚着代代相传的人情滋味。
麦记饼艺的杏酥。
守成:百年不变的品质
珠海高新区里一条很普通的小巷子,唐家麦记饼艺的铺面门口,天刚亮就围满了人,手里捧着包装考究的月饼,附近住户和特意赶来的访客们都喜出望外,眼看中秋临近,每天都有不少市民排着队来买,店里好几个品种已经卖光了。
唐家麦记饼艺。
没有尝过他们店铺的月饼,就等于未能体验这个节日,打车前来的刘奶奶同样带回了月饼,尽管已经迁移居住多年,她每年仍旧会回到这里购买月饼,因为全家人都坚信这家店铺的产品水准,并且偏爱它独特的风味。
要抓住顾客的心,先抓住顾客的胃。
20世纪30年代,唐家麦记饼艺的开创者将传统广式糕饼进行改良,他的儿子后来又创新地结合了西饼的工艺,制成的饼食种类丰富、风味别致,在唐家湾声名远扬八十多年,并且闻名于港澳地区。
前来购买月饼的客人络绎不绝。
岁月流逝,专注不变。当任务传到许叶阳兄弟三人手上,他们凭借努力和才智,不断传承这门老手艺。
唐家麦记饼艺流传已久的核心很易获取,既经济实惠又品质上乘。许叶阳认为,每一块月饼都必须确保分量足、品质好,这样才能够赢得顾客的信赖。
2016年,唐家麦记饼艺被列入珠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1年,该技艺荣获“珠海乡村工匠工作室”的认定,2023年,麦记饼艺建立了非遗传承学习场所。
麦记饼艺的曲奇酥。
如今的唐家麦记饼艺,已经成为珠海的文化名片之一。
创新:持续解锁新口味
对传统的坚守和尊重之外,唐家麦记饼艺也在不断创新。
根据当代人的饮食偏好,许叶阳在制作月饼的过程中,逐步降低了用油和糖的分量,实践表明,口感不那么腻、甜度不那么高的月饼,不仅更美味,也更加有益健康,而且深受周围居民们的喜爱。
一枚枚月饼压制成型。
改良后的传统五仁月饼,几乎不见面粉踪影,咬一口,丰盈的果仁越嚼越有味道;采纳了顾客的建议,在豆沙馅里加了陈皮,于是有了陈皮豆沙月饼;顺应了现代的喜好,推出了流心月饼,黄油和蛋香的融合,口感浓厚而细腻。
唐家麦记饼艺的食材经过细致筛选,风味通过反复调试得以完善,其产品销量持续增长。许叶阳透露,该品牌今年大约制作了20万个月饼,在农历八月十一当天便全部售罄,并且很多都是外地游客购买的。
麦记饼艺推出诸多产品。
时光在变,品质不变。
我们三兄弟既要坚守先辈留下的做饼规矩,也要保持老味道不变,还要让后代人继续把这门手艺传下去,并且不断开拓新思路。将来我们会针对年轻人的喜好,研制出更多新品种,在经营上要进一步做大,借助网络平台让更多人认识唐家麦记饼艺,认识珠海这座海滨城市。
【撰文】王韶江
【摄影】林文星
【剪辑】文秋仪
【统筹】吴志远
【策划】李建军
【出品】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珠海分社
珠海高新区党群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