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李耿光
7月9日,兽药行业领军企业回盛生物正式对外公布,近期已经接到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反馈,该公司提交的向特定群体增发股份的相关材料获得了受理。这项自2024年4月起着手准备的新股发行计划,实现了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进展,然而在另一方面,此次增发采取的低价策略却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有人认为这是在暗中进行利益输送,担心会损害到普通股民的利益。
此次定向增发最受瞩目之处在于其定价水平,依据最新披露的募资文件(申报稿),在6月4日股利派发结束后,新股发行价格定为9.19元每股,与此同时,该企业当前股价为20.64元每股,发行价仅相当于市值的44.5%。
此次发行范围仅限于楚盛投资,该机构即“楚盛投资”,公司实际掌控者张卫元与其妻子余姣娥共同持有楚盛投资全部出资,楚盛投资属于公司关联单位。
回盛生物此次发行股票的量不超过2720.35万股,占发行前总股本的百分之三十以下,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公司这次计划筹集的资金总额不超过两亿五千万元人民币,扣除发行开销后,将全部用来增加流动资金。
到这份募集说明书完成时,回盛生物的真正掌控者是张卫元和他妻子余姣娥。这次面向特定人群售卖股票的购买方是楚盛投资,张卫元和他妻子余姣娥共同拥有楚盛投资全部的出资份额,楚盛投资是这家公司的关联单位,将以现金形式购买本次面向特定人群发行的所有股份。
最受瞩目之处在于,此次发售的价位为9.19元,而到了7月11日上午,回盛生物的股票价格大约在20.64元,发售价格仅相当于当前股价的大约百分之四十四点五。这么低的发售价格,并且只是针对实际控制人,让许多中小投资者怀疑这可能损害到中小股民的利益。如果依照最大额度发行,武汉统盛和楚盛投资总共会持有47.92%的股份,最终控制者的股份占比会进一步增加。
此次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增加日常运营所需资金,没有特定的投资计划,关于其融资的合理性,业界也持有不同看法。
回盛生物的财务状况显示,到2024年,其拥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26亿元,另外还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2.01亿元,两项相加总金额达到5.27亿元,而公司短期需要偿还的借款为3.17亿元,长期借款为5906.28万元,还有一笔4.96亿元的应付债券,这部分主要是之前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从这些数据可以判断,公司面临的债务偿还负担并不显得过分沉重。
回盛生物在2020年首次公开募股后,总共实施了两次资金募集,累计筹集到16.31亿元资金,但分配给股东的总额仅为2.15亿元,分配的金额明显少于筹集的资金,而且之前投入的项目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没有实现预定的回报,公司如何有效利用筹集的资金同样引发了人们的疑虑。
回盛生物在2020年8月完成公开上市,其核心业务涉及动物药品制造(涵盖化学药物成品、原料药、传统中药成品),同时从事饲料及各类添加剂的研制、制造与销售,其中以猪用药品为重点(包含动物药品原料药),这些药品主要面向的购买群体多为生猪饲养公司。
根据企业公布的账目信息,经营状况并不令人满意。尽管这些年公司总收入持续上升,但税后利润已经连续四年不断减少,并且在2024年遭遇了上市以来首次的年度负收益情况。
2021年公司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1.33亿元,2022年下降至5270.65万元,2023年进一步减少为1678.08万元,2024年则降至-2015.56万元,分别与上年同期相比,变动幅度为-11.52%、-60.33%、-68.16%和-220.11%。
2025年第一季度,回盛生物取得39.9亿元人民币的销售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92.96%。公司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449.7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实现了盈利。尽管第一季度表现突出,不过需要关注的是,畜牧业药品销售情况受养殖阶段影响显著,自去年第四季度起生猪价格持续下滑,因此公司未来的经营成果能否保持增长态势,目前尚存在不少变数。
回盛生物还遭遇过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两次质询,具体包括2022年的年度报告质询。该质询函关注了公司2021年和2022年业绩下滑的问题,以及营业收入变动趋势的对应情况。此外,还询问了兽用原料药毛利率下降的缘由和合理性。
2024年度的业绩报告征询书,针对公司2024年实现的净收益减少,对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波动状况,各类型商品毛利率发生变动的缘由,以及公司关键产品售价降低所实施的应对方案等事项,提出了征询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