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国内媒体报道称,上海部分月饼兑换券实际上形成了一种“虚拟交易”,这些兑换券从生产商处购得,最终又由生产商收回,流转过程中会经过团体组织者、组织者成员(或购买者),再流转到“票贩子”手中,之后这些兑换券又回到生产商那里。经过这一系列流转,生产商虽然没有售出月饼,但在兑换券的周转环节中,赚取了大约相当于面值两成左右的价差。
过了今天“黄牛”不敢再收月饼券
各类月饼不论品牌,100至200元档位的统一按50元回收,600多元价位的回收价在100至150元区间,800多元的则以200元价格收购,今日若能拿货仍会接纳,明日则不再考虑。前些日子,重庆路香格里拉周边地带,一位专门从事月饼券倒卖的中间商,正与一位询问行情的卖家商讨交易价格。
那个“黄牛”表示,九月初的时候,月饼券最为畅销,知名品牌的月饼能够以面值的六成到八成价格回收,现在越接近中秋节,月饼券越难脱手,等到二十六号之后,说什么也不愿意再收购了。
个人网上转让月饼信息量大
记者进入长春某平台查看二手商品,发现有很多关于月饼卡的转让记录。通过联系部分卖家,多数人表示这些券是单位发放的福利,因吃不完或不合口味才放到网上低价出售。而且,每次转让的券数量通常只有一两张。
两个礼拜之前,长春的孙先生也是借助网络平台处理掉了组织配发的月饼兑换券,中秋临近时他总是感到为难,家里三口人,只有孩子能吃上几片,成年人基本没什么兴趣,去年中秋家里收到单位跟客户一共赠送的六盒月饼,全家吃了很长一段时间,结果月饼都发霉了还没吃完
孙先生发现网上很多人在转卖月饼券时打五折,他决定以450元的价格出售,孙先生透露,他的信息发布后不到半小时,就接到了两个电话,其中一位中介向他提出以300元的价格收购月饼券,最终双方以350元达成协议。
业内人士
月饼券最早是
外资企业炒作手段
这种做法最初是外国食品公司的一种营销策略。在它们进入中国市场之前,市场上并没有过类似的情形。这些外资品牌在国内月饼市场的销售量普遍不高。月饼礼券的流通性很强,经过人为地哄抬,让消费者感觉品牌产品很稀缺。真正购买这类月饼礼券的人,多数是作为礼物送人,很少自己吃。长春一家著名食品公司的王先生这样认为。
长春部分食品公司说明,市面上可回收的月饼凭证相当于月饼取货凭证,而那种全额抵扣现金的月饼凭证(购物券)则不包含在回收范围内。发放月饼凭证仅是为了满足团体购买需求,月饼目前还达不到所谓的货币化水平。
本地市场
月饼券难保真假
厂家不回收
这是食品公司为了维系顾客联系,避免顾客产生非必要的经济上的损失而实施的一种做法。
专家建议
创意营销莫玩过火
名词解释
期货不同于现货,是一种现在交易但未来交割的交易品种,这种品种既可以是某些商品,比如黄金、原油、农产品,也可以是金融工具,或者是金融指标。期货的交割时间灵活,可能是一周后,一个月后,三个月后,甚至一年后。进行期货交易的协议称为期货合约,而期货交易发生的地点则叫做期货市场。参与期货交易可以进行投资活动,也可以进行投机活动。进行不合适的期货投机,比如没有现货就卖出期货合约,可能会引发金融市场的波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