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深入乡村探访,发现一个草莓种植基地,促使邻近二百多个农户实现工作机会增加和经济状况改善_武汉都市报
春节将至,草莓进入成熟季节,长江日报记者探访了武汉市江夏区郑店街道老屋胡村的沛美达草莓园。“这个基地种植面积将近两百亩,拥有两百多座大棚,十二月至次年四月为草莓收获旺季。特别是春节期间,市场购买需求旺盛,前来采摘的人也很多,今年能够顺利度过这个节日。沛美达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创始人王力表示,这家公司的全称是武汉市沛美达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们通常称呼它为沛美达。
七十岁的老屋村村民袁仙芝,近期每日都在草莓园里摘取草莓,单日收入可达一百元以上。这是记者蒋太旭拍摄的画面。
刚进入草莓温室,就闻到一股扑鼻的芬芳,目光所及之处,是成行成列的青翠藤蔓,其间点缀着一个个饱满鲜红的果实。拎着小筐在田垄间穿行,随意摘下一枚,稍作清洁便送入口中,浓郁的果香在舌尖化开,留下持久的甘甜滋味。
二零一零年,王力从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回到江夏老家创建沛美达公司,流转了超过三千四百亩土地,种植速生蔬菜和水果。十多年时间里,沛美达用心经营,被评为了市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每年的产值超过五千万,还帮助了周边两百多个村民找到了工作,增加了收入。
王力是新农人,他一直向往前沿的农业栽培方法。十多年前,他率先在江夏地带大规模引入“红颜”奶油草莓品类。该草莓凭借其与众不同的风味和水准,很快获得了市场的欢迎。现在,沛美达经由持续的技术更新和行业提升,已经基本构成了农业生产、初级加工及采摘体验旅游相结合的发展格局。
今年农场草莓每单位面积收获量达四千斤上下,收成算是相当可观,既可销往外部市场,也能满足访客的采摘需求。为维护果实品质,沛美达选用蜜蜂进行授粉作业,同时依照无公害准则实施栽培流程。农场会周期性地实施抽样检测,保证每一批面市的草莓都达标无公害栽培要求。
今年草莓丰收,韩维笑逐颜开。记者蒋太旭摄
邻里的农家也从种植草莓中获得了丰厚的回报。老屋村居民袁仙芝现年七十,近期每日于草莓田劳作,每晨可赚取百余元。这份职业不仅为她的生活带来经济来源,同时也让她得以舒展筋骨。据笔者探悉,当下每日有十数位乡亲在草莓园从事临时工作。
韩维正忙着采摘、分拣自家种的草莓,他在基地承包了十亩地,借助公司的先进管理方法,今年收成相当理想,他种植的草莓上市时价格很好,现在供应量增加了,价格有所下降,这是很自然的现象,他强调,现在种植草莓,要么要有高超的技术,要么要实现高产量,才能获得利润,他期待今年的草莓能给他带来好的回报。
草莓的品质与安全得到保障,郑店街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的人员定期实施检测工作。检测技术的负责人舒玲芳说明:他们会对各企业的草莓样品进行取样分析,重点检查农药残留状况,并且会即时普及禁止使用某些农药的信息。
采访中,记者发现草莓园里聚集了许多来此采摘的市民,一位正在摘草莓的人表示,他们每年春节前都会来这儿,已经变成了一个老规矩。王力谈到,在采摘旺季,每天到基地摘草莓的人流量能达到数千之众。
为了维护草莓的优良品质,沛美达运用蜜蜂进行授粉作业,每个草莓种植棚内均设有蜂箱,依照无公害的规范实施生产监管,记者蒋太旭提供影像资料
此外,王力还思索了草莓的后续加工路径,他考察了随州一家从事香菇深加工的厂家,从中获得了诸多灵感,意图启动草莓酱的制作项目,以此促进江夏草莓行业的繁荣,并塑造江夏的商标形象,他期望将来当人们提及武汉的奶油草莓时,能够立刻联想到江夏地区,这是他的心愿。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人士透露,武汉市草莓种植规模大约达到3.9万亩,整体收成量估计为7.3万吨。近些年,江夏区在农业创新模式上下了很大功夫,水果采摘活动受到广泛欢迎,其中效益显著的草莓种植成果特别突出,目前该区种植草莓超过4000亩,主要分布在郑店和梁湖大道附近区域。草莓种植不仅面积宽广,而且无土栽培技术的应用也为草莓的高品质和高产量提供了技术支持。
(长江日报记者蒋太旭 通讯员陈雪莹 孙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