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四吃”!西山区碧鸡街道让小草莓成就大产业

日期: 2025-09-12 05:06:59|浏览: 10|编号: 130554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冬至时节,西山区碧鸡街道富善社区草莓种植基地的大棚里,成片成片的草莓长势喜人,茂密的绿叶之中,挂满了鲜红诱人的果实,这一甜蜜产业,正承载着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

一缕艳色映照青田,满脸春风中桃花盛开。尽管天气微寒,然而来此摘取浆果的访客兴致高昂,手持竹筐,面带笑容在田埂间往来。

富善草莓因为产地地势不高,并且阳光和热量充足,所以成熟得特别早,而且果实的颜色非常漂亮,果肉又软又多汁,吃起来香甜可口,完全可以称得上是草莓中的佼佼者,因此非常受大家的欢迎。

碧鸡街道的草莓栽培源流,可上溯至1999年。彼时,部分来自浙江的人员于西山区碧鸡、团结等区域发展草莓产业,收获颇丰,邻近居民便开始效仿种植。富善社区率先涉足草莓种植,至2006年,其种植规模已拓展至百亩以上。

种植规模扩大了,收成也更好了,不过卖东西变得很困难。那时候昆明还没有固定的草莓销售渠道,很多人不喜欢吃草莓。富善社区党委专职副书记张起洪谈到,草莓成熟的时候,人们总是挑着担子去集市零散地卖,价格在每公斤三到五元。2006年,西山区富善草莓种植经济协会成立了,他们开始统一收购和销售,草莓的价格翻了一倍。

草莓协会的成员数量,已经从最初的将近二十家,增长到了现在的136家,种植草莓的田地面积,总共达到了260亩。村民们因此获得了收入,生活也变得越来越有希望。

协会的建立不仅处理了销售难题,还引入了先进的技术支持,西山区最初培育草莓主要依靠从外部引进品种,后来当地开始注重内部培养,借助专家的指导以及种植户的刻苦钻研,将外来草莓品种进行本土化改造,使其能够适应高原环境,草莓的品质和风味都得到了显著提升,最终成功销往北京、上海、西安、武汉等多个城市。“章姬”“桃香”这类品种,经由我们悉心栽培,风味较以往大有提升,形态也更加优美。张起洪得意地表示,不少外省草莓种植者专程赴西山区学习经验,同时购入栽培种苗。

比起传统的单一销售方式,如今,碧鸡草莓有了更多“吃”法。

开始售卖,还是直接在店铺售卖。每逢十一个月刚开始,一些居民在街边支起摊子售卖鲜草莓,每公斤售价大约五十元,为了赚取更多收益,田里的白菜和青菜也一同出售。富善社区则借助草莓协会进行大宗销售,将产品集中供应给商店和机构。他们还与冠生园、嘉华等公司洽谈合作,建立了可靠的配送网络。今年估计每亩草莓能带来三万到四万的收益。

“二吃”通过视频进行商品推广。新当选富善草莓协会负责人的代瑞珍,开设了抖音账号“小泥巴家的草莓园”,利用短视频销售草莓采摘组合票,给当地草莓种植园吸引了许多访客。每逢周末,仅自家草莓园,每天就能接到超过一百通电话,有咨询路线的,有提前安排的,也有下单购买的。临近元旦,这几天正打算雇佣一些人手来协助。代瑞珍表示,已经体会到短视频销售带来的好处,接下来,协会打算开展直播销售活动,旨在为村民开拓更广阔的市场渠道。

“三吃”可以和文化创意商品融合,在西华社区网络销售平台的展示区里,陈列着很多以草莓为灵感的文创商品,有毛线编织的草莓造型装饰品、草莓酿造的酒、草莓干等等,目前我们针对草莓开发了一些小商品,接下来会继续开拓思路,借助文化这个桥梁,让西华草莓的增值空间再上一个台阶,西华社区工作人员杨雪娇这样表示。

“四吃”与乡村文化旅游相融合,碧鸡街道举办草莓文化节,使碧鸡草莓这一品牌更加耀眼夺目。历届草莓文化节期间,居民和访客不仅能够观赏到激烈的草莓竞技,还可以参观草莓种植园,品尝乡村特色美食,购置当地土特产,享受一段充满乐趣的农业文化旅游活动。

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草莓有四种吃法,今后,碧鸡街道还会开发出更多的草莓食用方式,让小草莓形成大产业,促进乡村发展。

昆明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杭蓉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