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人士强调,蛋糕单纯标示规格是不够的,必须清楚标明价格,价格即为份量,若只写规格不标明重量,则不符合规范。公开标示价格是商家的基本责任,是理应做到的,同时注明规格与重量,就能形成明确实在的准则,蛋糕的规格被任意压缩的可能性会显著减少。
多数面包店和西点房里,蛋糕尺寸都用“寸”标示,顾客常误以为是指“市寸”,但店家制作时都以“英寸”为基准,这两个单位长度本就有显著不同,换算成蛋糕的表面积和空间体积,差异会更为悬殊。当前,2004年版本及2011年版本均于4月20日生效的《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国家标准明确指出,对于固体食品,半固体食品,或是黏稠食品,其包装上必须使用能够直接反映重量或容量的克、千克、毫升、升这些单位进行标注。本人最近对上海地区十个蛋糕品牌进行了走访,发现目前市场上许多售卖蛋糕的店铺尚未符合这一要求。
消费者用尺量才发现蛋糕“缩水”
陈先生是白领,最近买了个10寸的鲜奶蛋糕,拆开包装时觉得尺寸偏小,他用卷尺仔细测量了一下蛋糕,测量结果显示,最长的那条边大约26厘米长。他参照了尺寸换算表,了解到1寸相当于3.33厘米,据此计算10寸蛋糕的直径应为33.3厘米,而28厘米的长度,换算成寸数还不到8寸。接着,陈先生将厘米单位转换为英寸单位,依据“一英寸对应二点五四厘米”的换算关系,算出蛋糕十英寸的直径尺寸,勉强算是达到了基本标准。
笔者于五角场食品一店偶遇多位行人,向市民赵先生询问此事,他面露困惑,表示蛋糕的几寸尺寸是个模糊的指标,通常告知店员用餐人数,他们会建议一个适宜的规格,至于具体尺寸究竟如何,自己并未留意过。张阿姨说,她注意到不同品牌的蛋糕,虽然标明的尺寸一致,但实际体积并不相同,至于这个“寸”到底是什么单位,所有被采访的人都认为,它应该和服装尺码的“寸”一样,指的是市寸。
不同度量单位制作的蛋糕尺寸差异有多大?以6寸规格来说,若采用市寸,蛋糕的半径为9.99厘米,其横截面的面积大约是316平方厘米;而若使用英寸,蛋糕半径则缩小到7.62厘米,横截面面积仅为182平方厘米,这个数值不足前者的六成。
三大品牌都不足寸
市面上蛋糕的真实尺寸与包装上标示的尺寸具体相差多少,作者特意选了三家烘焙店的蛋糕进行实际测量,把测量数据分别换算成市寸和英制单位,对比分析后发现,蛋糕包装上标注的直径数据,其实更贴近英制单位。
笔者还前往上海其他七家连锁蛋糕店查看蛋糕的商品标识,发现每家店蛋糕的尺寸标注都极不统一。
一种常见的标价方式是按尺寸区分,例如四平路上的新侨面包房,其黑森林蛋糕的价目表显示,8英寸版本售价168元,10英寸版本售价228元,12英寸版本售价278元;新市北路的元祖以及吴江路上的早安巴黎,也运用了这种定价策略。
第二种为“规格成分”,例如陕西北路与北京西路口的85度C,其双桃布丁蛋糕的包装上标明“8英寸”,同时说明原料里包括黄桃、猕猴桃等。
第三种标记是“尺寸数值特殊符号”,五角场百联B1层的可颂坊、南京西路石门一路路口的马哥孛罗,还有吴江路上的莉莲,这些店铺在数字后面都使用两撇,以此代表“寸”这个单位。
通过这次调研发现,来福士广场当中,面包新语是仅有的一个在其标识上采用“英寸”来表明蛋糕尺码的店家。
同一家公司开设的店铺,售卖同款糕点时,包装上的说明方式也不尽相同,五角场食品第一家的宜芝多,大概一半的包装在品类称谓后面注明规格,诸如“宜芝多秘制蛋糕(三十公分)”,剩余的则在数字后面加个“#”来表示尺寸,比如“30#黑森林”。南京西路第二家的宜芝多,包装上就只有“30#黑森林”这种格式。泰兴路克莉斯汀的标识上会注明尺寸规格是多少厘米,不过漕平路分店仅标明“6寸”和“8寸”。许多店铺的蛋糕说明是人工书写的,由于书写者不同,形式也各不相同,例如南京西路石门一路交叉口的马哥孛罗,笔者前两天看到的标牌上分别写着“尺寸”和“#”。
店员分不清寸和英寸
这到底是多少长,我们也不明白,自从开店以来就一直用这种标记,也没碰到过客人对此提出过疑虑。吴江路上85度C的工作人员说,通常都是按照来的人数给顾客推荐蛋糕的,6寸、8寸在他们看来意味着适合4个或6个人吃,具体有多大并不确定,当笔者表示“蛋糕看起来尺寸偏小”的疑问时,工作人员解释说“蛋糕的尺寸是根据底托的大小来确定的”。
宜芝多、早安巴黎、元祖、莉莲、马哥孛罗等面包店的店员们,对于“6寸”、“8#”这类标识的含义也说不清楚,当被问及“这到底是尺寸还是英寸”时,他们的回答要么是“不清楚”,要么就直接说“6寸就是6寸”。
后来笔者又联系了一些面包店的客户服务电话询问此事,元祖的客服人员迟疑片刻回应,店内的标签上标注的寸其实是英寸单位,可颂坊则说是市寸,85度表示不太明白情况,依照国家标准应当标注重量的商家却很少
2004年颁布的食品包装标识国家标准,在去年更新为2011版,这个版本定于本月20日生效。不论采用哪个版本,都要求固态食品、半固态或黏性食品,必须使用能够直接反映质量和容量的克、千克,毫升、升作为标注单位。
其余面包店未在标识上标明糕点确切分量,仅红宝石、元祖、克莉斯汀、面包新语等个别店铺例外,部分商场统一标识的店铺亦如此,例如五角场食品一店的宜芝多。部分品牌设有网络销售渠道,像元祖与85度C,但网页商品说明里亦无产品重量数据。
在上海地区,仅通过网络销售的“21客”用“磅”标示蛋糕重量,但“磅”并非我国法定计量单位,这种做法存在不合规现象。
专家:商家要做到明“码”标价
上海市消费者保护委员会法研部主任唐健盛谈到,蛋糕的规格通常按英寸来设定,因为蛋糕是国外传入的,部分商业做法也随之传入。不过唐健盛强调,仅标明蛋糕尺寸是不够的,必须清楚标示价格,价格要和分量对应,只写尺寸而不注明重量,这不符合相关规定。他强调,明码标价是商家必须履行的责任,是理所当然的要求,商品规格与重量清晰标示,具备明确实在的依据,蛋糕的规格被任意减少的可能性将显著降低。
唐健盛向笔者说明,标签上若没有价格标注,会出现两种情况,首先,顾客难以进行对比,因为商品是三维的,仅标示尺寸,大小和高度会有出入,购买者无法将当前商品与过往产品对照,也无法在不同店铺间进行比较。其次,顾客难以核查,体积仅能表现明显程度,装饰性配料如奶油和水果的多少,在体积上难以衡量,唯有重量才能直接展示。倘若商贩不标明重量,一旦出现分量不足的情况,顾客仅凭体积无法依照法规主张权利。
此外,唐健盛指出,单列重量而不注明规格,同样不符合商业规范。必须同时标明规格、分量和蛋糕的直径大小,这样才能保障购买者的正当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