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券送来送去 最后流向了哪里?

日期: 2025-09-12 07:08:43|浏览: 9|编号: 130615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中秋佳节将至时,总有不少人专门前往商店,排队选购月饼自行享用,与此同时,众多公司也会向职员分配月饼的代金凭证,很多人会将这种凭证当作礼物送给亲戚或者朋友。

月饼券被送来送去,最后流向了哪里?记者展开了调查。

记者调查月饼券灰色交易

二手交易平台上的月饼券买卖

中秋临近时,市面上众多品牌的月饼兑换需求激增,许多社交和购物平台出现大量转售月饼券的信息,其中包含元×、星××、美×等知名企业发行的券,变现价格通常在面额价格的百分之四十到七十之间浮动。

在某个旧货交换网站上,一位来自江苏苏州的票务账号既在收票也在卖票,记者随机挑选了某个品牌价值318元的月饼券进行询问,对方称该券的回收价是150元,记者又用另一个账号假装是公司采购人员,向该票务咨询同一张月饼券的售卖价格,对方告知售价为248元

月饼券能够享受优惠,开票时可以按实际金额开具通用发票,纸质或电子两种形式都可以提供。工作人员表示,他们直接开具的是月饼生产商的发票,而非销售商的票据。对于大批量订购的情况,发票会使用苏州当地知名月饼品牌的抬头,确保收到的发票与月饼相关。

另类品牌月饼之外,票务人员还向咨询者推荐所谓更经济的选择,建议购买×××斯产品,声称价格更为优惠,该产品折扣力度达到六成,而开具发票金额仅能享受原价的八成到九成。

记者询问为何各种票券的优惠幅度不一样,票务人员解释说,价格较高的票券是从市场上回购的,而价格较低的票券是从票券销售商那里大量采购的,这样我们获得的自然就更为划算

调查得知,部分个人账号于社交平台售卖零散的演出门票,亦有人搭建了代购月饼券的渠道。相关售卖信息下,常有买家报出购买意向。评论区里,不乏自称能批量收购月饼券或专门收票的账号,它们向卖家求购代售的票券。

“月饼券背后的经济学”

通过采访得知,月饼券还存在另一现象:可兑换的券票数量超过实际月饼产品,也就是“券票多于产品”“券票超额发行”,这被看作是月饼交易中的一个暗箱操作。

业内专家透露说,月饼代金券的流转模式,颇有期货交易的影子,基本上是制造商与购买者之间直接对接,或者是制造商与采购机构,再由采购机构的职员转手,最终回到制造商手里,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

调查期间,记者发现社交网络上有一篇热门文章,探讨了月饼券的运作机制,指出生产商以优惠价格将券卖给中间商,中间商再抬高价格卖给企业等需要送礼的客户,券有可能经由赠送或转手交易落入票贩子手中。他们先把经销商的月饼票和散客持有的月饼票低价大量收进来,然后可能会以略高的价钱把票卖个月饼厂,也有可能转手卖给其他买主。

缺少月饼制造环节,相关企业包括生产商、销售商及囤积居奇的中间商依然能够获利,这种情况被称作月饼的“金融化”。对于这个现象,一位来自上海的业内人士刘娟(化名)向记者剖析了月饼卡的运作方式,比如说某食品公司发行面额为100元的月饼卡,以65元的价格转卖给中间商,随后中间商以80元的价格卖给顾客A,顾客A又把这张卡送给了顾客B,顾客B以40元的价格转手给了所谓的票贩子,而票贩子最终以50元的价格把这张卡卖回给食品公司在这个循环里,即便一个实际的月饼也没制造出来,但是月饼公司得到了十五块钱,分销商也获得了十五块钱,“黄牛”则赚了十块钱。

刘娟表示,月饼券的投机者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类是所谓的“大户”,他们有能力收购价值数百万至上千万元的月饼券,相当于商家代理的身份。这些人通常在每年五六月份与商家协商来年订购额度,并争取一定比例的退款。另一类则是“散户”,他们从个人手中购买月饼券,不进行囤积,而是依据市场状况转手销售。

刘娟表示,月饼的“证券化”现象,导致了月饼券市场价格的起伏不定,制造商难以准确预测每年的需求量,或许会印制过多,也可能印制不足。

月饼券“证券化”,受损的可能是消费者

媒体报道有人反映,其得到了一个标有“玲珑心意”字样的月饼礼盒。然而,该礼盒并非来自居住地附近的商店,需要去其他地方才能领取。此外,能否当天拿到礼品也成谜。因此,此人只好将月饼券卖掉。

京都律师事务所律师常莎表示,月饼券用礼品卡形态替换实体月饼,确实能部分降低食物废弃,节省物流开销,在理想情形下让厂商、销售商等多方获利,表面上看是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不过,从实际情况来看,月饼券的金融属性越来越突出,购买者的利益或许会遭到影响。

常莎认为,月饼券的售卖方式全由商家安排,商家为了逃避责任,设定了许多免担责任的条款,却向购买者施加了多重责任。举例来说,要是购买者遇到月饼兑换货品时遇到阻碍,商家通常不承担后果;即便成功兑换到月饼,也未必能确保食品质量,比如店家若给购买者提供即将到期的产品,购买者往往只能接受;兑换券设有使用时限,若购买者未能及时兑领,就会失效;部分兑换券还规定了必须提前预约、只能在特定地点领取等条件,给购买者带来麻烦;万一购买者碰到心仪的商品暂时没有,通常只能选择加价更换其他产品。

购买月饼券的人在与商家的较量里往往处于不利境地,他们的正当权利难以获得充分维护,这是常莎的观点。

另有行业专家表示,部分商家专门瞄准“馈赠领域”,施行“纸质月饼”从制作到流通再到回收的整套业务流程。这类交易比较隐蔽,接受起来也方便,资金周转迅速,或许会为产生腐败现象创造机会。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的副职代表陈音江提出看法,监管机构必须加大市场管控的强度,对于囤积居奇的投机行为,以及销售方有意设计消费陷阱,触碰法律界限的都应当依法进行惩治,切实维护购买者的正当权利。产业方面要建立自我约束的团体,倡导公司诚实开展业务活动。消费者需要保持警醒,务必从正规途径购买,根据实际需求购买,使月饼回归其商品应有的价值,以免自身正当权益遭受侵害。

法治日报记者 赵丽 实习生 林铭溱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