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国庆佳节临近,月饼销量开始旺盛。统计显示,至2022年,月饼市场将扩张为销售额超200亿元、制造量达35万吨的“巨型月饼”。然而,对于制作月饼的商家来说,要分食这块“巨型月饼”,并非易事。
图/图虫创意
元祖股份曾是制作顶级月饼的象征。不过自从2016年公开募股后,它的赚钱能力持续下滑,净利润增长率从2017年的62.88%急剧降低到今年前三个季度的-28.49%。利润不断缩水,元祖股份的营销费用却在持续上涨,正一点点蚕食它原本就不多的盈利空间。今年上半年,元祖开支达4.21亿元,其销售额比例首次超过半数,与此同时,该阶段利润仅为2541.8万元。
业内专家指出,元祖的直营体制限制了其进步,怎样在拓展过程中,达成成本降低与效率提升,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盈利能力三连降
元祖股份在2020年8月24日公布了半年业绩,报告显示,企业当期营收为8.35亿元,较上一年增长了0.27%。同时,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收益为2541.8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28.49%。
元祖股份谈到上半年经营状况时表示,在相关报告时段内,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该公司原材料的获取、产品的销售以及货物的运输等多个方面都遭遇了或多或少的阻碍。
按季度分析,今年首季,元祖股份的总销售额为3.14亿元,较上一年减少了7.8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3087万元,降幅达到352.37%。幸运的是,由于端午节的销售表现优于往年同期,公司在第二季度实现了营收增长。第二季度,元祖股份的总营收达到5.2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5.8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629万元,同比增长了32.85%。
分种类来看,蛋糕板块上半年创收2.9亿元,增幅为3.21%;中西式糕点板块同期营收4.8亿元,提升幅度达3.57%;水果板块上半年收入为0.24亿元,降低了33.56%;剩余品类营收0.19亿元,却增长了59.21%。
通过不同渠道分析,公司直接经营部分获得收入7.07亿元,提升了0.58个百分点,而合作经营部分实现收入1.10亿元,增幅达到了17.59%。
自1981年建立之后,元祖一直把自己看作是制作精美礼品的品牌,主要面向节日赠送的场合,例如春节有八宝年糕,清明有青团,端午有龙粽,其中名气最大的还是中秋雪月系列,这个系列已经成为高端中秋礼品的象征,主要依靠团体购买礼券来销售。
2016年12月28日,元祖股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完成上市流程。自公开交易以来,其主营业务收入实现了显著提升,从2016年的15.92亿元增加到了2019年的22.23亿元。然而,公司的净利润却呈现下滑趋势,在最近三个财年期间,具体数值分别为2.04亿元、2.54亿元和2.48亿元。这三年的营收增长率分别是62.88%、24.72%和-2.38%。值得注意的是,去年是元祖股份上市后首次遭遇净利润的年度下降。
近些年,月饼这一中国传统糕点下的细分品类,正经历着快速的发展,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依据中商产业研究院《2018年中国月饼行业市场发展前景研究报告》的预测,2015年至2017年期间,月饼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9.4%。据此推测,接下来五年内,我国月饼市场的规模年增长率将维持在8%的水平。预计到2022年,该市场将发展成为一个销售额超过200亿元、产量达到35万吨的巨大市场。
元祖当然不会错过这个时机。根据相关资料,月饼现在是公司营收增长的重要支撑。元祖股份的公开文件表明,从2013年开始,每年公司销售的月饼产品所产生的金额,在其全年总收入中都占到了超过三成的比例。
经过分析2018年和2019年的财务报告,可以了解到元祖股份在相关文件中指出,其经营收益提升的关键在于传统节令食品如粽子、月饼等销售状况良好,同时产品定价实现小幅上调。其中,2019年月饼产品实现销售收入8.29亿元,占整体营业额的37.29%,该类产品的利润空间为65.85%。
元祖股份对月饼类产品的过分倚重,导致公司经营成果出现波动。查阅元祖过往的年度报告可知,公司通常在一四季度出现亏损,而在二三季度实现盈利,这主要是因为端午节与中秋节等销售高峰期集中在后两个季度。
2013和2014年期间,中央八项规定得到执行,一些月饼过度包装、使用高级材料的行为受到严格管控,造成月饼销量在那段时期大幅降低。元祖也受到影响。2014年,该企业月饼营收比前一年削减了8580.63万元,直接造成当年企业盈利同比减少了22.22%。
当前月饼市场呈现复苏态势,主要得益于家庭单位与企业对中低端月饼的强劲需求,整体风格趋向健康化、简约化。食品行业研究专家朱丹蓬向中国新闻周刊指出,随着消费水平的提升,月饼市场在经历一段时期的适应与调整后,现已基本回归到产品核心竞争力的较量层面,这要求相关企业必须持续加速产品的创新与升级步伐。
销售费用是同行两倍
盈利能力不断减弱的同时,元祖股份的销售费用节节攀升。
元祖股份自创建以来,主要依靠直营店,同时少量发展加盟店,运用“中心工厂制造,店铺零售,接受订单”的运营方式,由公司总部负责整体安排和产品制造,门店仅做基础处理。这种方式便于管理食品质量,不过,随着劳动力、物料和场地费用的增加,正持续压缩企业的盈利水平。
到2019年12月31日为止,元祖股份在全国各地开设了648家分店。分店数量增加,导致销售成本也随之上升,公司承受的运营压力变得更大。近年来,元祖股份的销售费用占比长期保持在50%附近,这个比例几乎是整个行业平均水平的一半。
2017年,元祖股份的销售成本是7.62亿元,2018年是8.50亿元,2019年是9.43亿元。今年上半年,销售成本为4.21亿元,占收入的一半以上,为50.36%,与去年同期的相比增长了1.72%。
元祖股份的销售团队规模不断扩充。2017年,该公司的销售从业人员数量为3082人。到了2019年,这一数字增长到了3542人。销售人员在总员工中的比例也从73.42%提升至了78.22%。
另外,元祖的店铺用途比较狭窄,基本不承担销售商品和对外宣传的功能,实际上更像是自提点,顾客可以来这边领取蛋糕、礼盒,这也导致店铺赚钱变得十分困难。根据元祖2016年的上市文件,在509家直营店里面,有159家从开张到现在都没有赚到过钱,这部分店铺的比例达到了直营店总数的31.24%。
元祖集团在市场中的坐标一直不够明确,这是徐雄俊,作为定位策略顾问及九德定位咨询公司的发起人,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的信息,他指出这直接引发了店铺运营效能的低下,进而造成营销费用的异常膨胀,这种情况的出现其实并不令人意外。
值得警惕的还有元祖的预售卡券业务。
公司发行卡券,消费者到店领取商品时需归还卡券,这种做法是食品连锁企业常见的销售方式,也是公司经营策略的关键部分。公司对预付卡的处理流程一般是这样的:当接到客户购买卡券的付款时,会记入预收账款,等到顾客真正从商店取走商品,才把这笔钱确认为收入。
自2019年1月1日起,元祖股份调整了处理预付储值卡的财务规定,具体为:当客户未来几乎不会使用提货资格的情况,企业极有可能无法收回的预收资金部分,会从预收款项转为实际收入。
2019年全年,它将多年未领取的睡眠卡结转产生了4100万元收益,今年上半年大约获得了1008.31万元,全年预计能达到2100万元,但朱丹蓬指出,虽然这笔钱肯定能赚到,却也反映出元祖的预售卡券在转化为实际产品销售方面,表现相当不理想,同时客户也在减少。
徐雄俊另外提到,元祖股份若持续占用预售卡款项,时间久了会损害顾客利益,同时也会降低顾客的忠诚度。
门店数量持续增加,或许能助元祖开拓更宽广的市场空间,然而,如何提升单店经营效益,以及增强产品自身的优势,是元祖必须同步关注的关键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