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居民傅祥林和众多傅家子孙,从2007年着手准备,至2012年方得完成,共编撰了九卷本的大型《六灶傅氏家谱》第十二次修订版本,这部耗费五年心血,涵盖六百余年历史,全书超过六十万字,记录了约一万三千名族人信息的家谱,究竟记录了哪些波澜壮阔的过往岁月呢?
修谱之由
傅祥林年幼时,曾仔细看过家中光绪三十四年编修的《傅氏家谱》,该谱记录了傅氏家族先祖傅友德的事迹,傅友德作为明朝开国元勋,征战一生,为明朝建立过卓越功勋,但最终遭到猜忌,落得鸟尽弓藏的下场,少年傅祥林深受先祖的功绩所触动,心中萌生了重新编撰傅氏家谱的念头。这个种子在心中藏了六十年,到了2007年,傅氏的后代们寻到了傅祥林老人,提出了重修家谱的愿望,随后几名傅氏族人立刻响应,着手准备相关事宜。
家谱续写原本是一项繁重的任务,家谱续写团队反复进行实地考察,在数字家谱尚未普及的时期,只能逐户走访收集资料,追本溯源。经过努力,终于发现了1913年编写的《傅家家谱》以及1939年编写的《六灶傅氏家谱》残缺本。
将军之功
大明开国将军傅友德铲除陈汉、倾覆元朝、安定巴蜀、席卷漠北,他南征北战屡建奇功,为大明江山建立诸多功勋,甚至朱元璋还与他结为儿女亲家。然而“鸟尽弓藏”,国家安定之后,这位大将军就不再被需要,“不败的战神”最终结局凄惨。
朱元璋早年悉心栽培朱标作为他的继任者,为他打造了一批忠诚的武将团队,然而命运弄人朱标在盛年时离世,朱元璋不得不另立皇孙朱允炆为继承人,年幼的朱允炆难以掌控朝中大臣,因此朱元璋便逐一处置了那些昔日的功勋之臣。
傅友德之死
《明通鉴》中有载,朱元璋设宴款待群臣,见傅友德未将盘中菜肴食尽,便借机发难,又以傅友德之子傅让未系剑囊,系对己不敬为由,严厉训斥傅友德。傅友德当即起身认错,随后离席,携两个儿子的首级重返宴所。朱元璋惊问其故,傅友德抬头长叹,言道狡兔死而走狗烹,莫非陛下就是要我们父子的人头?说罢即拔剑自刎。
《明通鉴》所载故事,颇似虚构作品,情节曲折动人。另据《明太祖实录》载文,傅友德终因谋逆之罪遭诛,并夷其族。此说又见于《傅家家谱》,其中详述傅友德为朱元璋所定罪,最终赐死之事。
英雄之后
傅友德共有四个儿子,其中第二个儿子过继给了别人,第四个儿子在战场上牺牲了,第一个儿子傅中和第三个儿子傅让被杀害了,不过他还有一个孙子存活至今。傅友德的长子傅忠娶了朱元璋的女儿为妻,他们育有一个儿子叫傅彦名,朱元璋剿灭傅家全族时,只饶恕了六岁的外孙一条性命。
《六灶傅氏家谱》的出版,让我们得以窥见一段历史,这部凝聚了众多傅氏族人汗水的文献资料,将会代代相传,持续激励傅氏子孙奋发图强,勇往无前,那么,你的家族是否留存有家谱?你的家谱里,又记录了哪些过往的岁月?
往期文章:在你的家谱之中,也能窥探中华文明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