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看到许多上海年轻人展示自家厨房,注意到一个有趣的情况,许多人家中的灶台并没有放置电饭锅。要知道,这可是伴随几代人成长的“厨房常备电器”,从学生时代熬制的早餐粥,到加班后热腾腾的米饭,它曾是每个家庭必不可少的物件。可当人们的生活从“填饱肚子”提升到“追求美味、注重便捷、节省时间”,电饭锅的“基础功能”反而显现出“功能单一”的不足。
电饭煲的初始定位,就是它的长处所在,在于使用方便、售价不高,能够实现最核心的蒸饭功能。如今生活步调越来越快,我们对厨房的期待已远不止从前:早晨想喝到香浓的杂粮粥,却不想提前一整夜准备;下班后想吃到酥烂的排骨,却不愿守在灶台前炖上两小时;想要制作少糖米饭,却对电饭煲的所谓“低糖”功能感到失望……这些微小的需求,电饭煲已逐渐无法满足。
清洁是个大问题。电饭煲的密闭性很强,但是加热盘和锅体之间的夹缝,经常积存米粒,日子一久就会散发怪味,即使用工具刮也难以清除;部分锅体设计成固定式,想要彻底清洁必须费很大功夫拆解,这对于不喜欢费事的年轻人而言,堪称一场噩梦。
实际上,替代电饭煲的并非其他设备,而是更契合当前生活方式的电压力锅,在上海家庭的使用经验中,它的长处体现在许多生活片段里:
烹饪效率高,节省时间:电压力锅运用高压烹饪方法,温度可超过120度,显著高于电饭煲的100度标准。举例来说,烹制牛肉,传统电饭煲需要两小时,而电压力锅仅需一个小时,肉质酥烂到老年人无需费力即可咀嚼;制作谷物粥,无需预先浸泡,二十分钟就能熬煮出绵软的口感,早晨时间紧迫时也能享用温热的粥品。
性能丰富,用途广泛:电压力锅不仅限于蒸米饭,它还能用来炖汤、焖肉、蒸饭以及熬制杂粮粥,部分型号甚至可以制作蛋糕。上海居民经常利用它准备“搭配式餐食”——在炖排骨的同时,上层蒸格可以蒸米饭,或者蒸南瓜,这样下班回家就能同时享用“汤菜+主食”,大大简化了烹饪流程。
操作简便,不易积垢:当前的电压力锅普遍配备可分离的锅体,以及防粘内层,烹饪后只需简单冲洗即可洁净;其加热面板平整光滑,不易残留米粒,相比传统电饭锅,清洁起来更为省事。一位上海地区的居民表示:“过去清洁电饭锅必须借助钢丝球用力擦洗,而今电压力锅的内锅,仅用厨房用纸擦拭就能光洁如新,大大减轻了劳动负担。”
当然,电饭煲并非毫无用途。对于独居者,或者仅需烹煮米饭的情况,它体积小、成本低,使用起来相当便利。然而,对于追求饮食丰富、注重生活节奏的家庭而言,电压力锅更切合现代生活的需求。以上海的李女士为例,她表示:“过去使用电饭煲时,必须时刻看管,现在改用电压力锅,轻轻一按就能处理其他事务,节省了许多陪伴孩子的时间。”
归根结底,厨房用具不存在“过时”这一说法,关键在于是否“合用”。电饭煲曾经是我们的“老搭档”,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自然需要更匹配的“新搭档”。电压力锅之所以受欢迎,并非因为“新”,而是因为它了解我们——了解我们希望节省时间,了解我们渴望吃得好,了解我们想要让厨房更省力。
电饭煲并非落伍,而是生活品质提升的体现。选配恰当的烹饪器具,烹饪过程不再是劳顿,反而能收获满足感。毕竟,优质生活,关键在于选用最契合自身需求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