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街道位于深圳市东部的大鹏半岛上,属于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管辖,总面积为82.81平方公里,总人口数量为6万,与深圳市中心相距50公里,邻近盐田港码头30公里,距离沙头角海关35公里,通过盐坝高速公路和坪西一级公路前往深圳市区,所需时间大约30分钟,往来香港非常方便。大鹏街道自改革开放以来,各项事业取得显著进步,吸引了上百家外资公司入驻,逐步建立起完整的工业网络;同时,开发了四大旅游区共四十多处景点,配套建设了众多旅游服务设施,每年接纳数十万游客前来参观;街道致力于打造“天空湛蓝、海洋清澈、山峦苍翠、绿地环绕、繁花似锦、城市秀美”的崭新面貌,因此先后荣获“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国家卫生镇”、“全国村镇建设示范镇”、“中国小城镇科学建设百强先进单位”、“全国城镇优美乡镇”等荣誉,并被称作深圳的“天然氧吧”。
大鹏街道
要整体提升地方文化旅游品质,彰显历史风貌与山水景致相融合的度假地特色,彰显自然环境与人文精神的一体化,并注重局部环境的生态特征,将客家传统与民间工艺的传承发展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对咸头岭史前遗迹、大鹏所城、东纵等关键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探索,彰显本地的历史底蕴与文化价值,塑造龙岗文化旅游的独特优势……集中力量建设四条“优质旅游线路”……
要充分彰显大芬油画村和大鹏所城、大鹏半岛的特色品牌效应,持续扩大其影响力,提升其品牌价值,并确保其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实现效益最大化。(摘自《深圳市龙岗区文化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走进大鹏所城找寻美丽答案
鹏城鹏城,深圳为何又被称为鹏城呢?就是源于大鹏所城!
大鹏所城具体位置何处?它有何背景?前往大鹏半岛,可寻得这迷人谜底,
大鹏所城设立在鹏城社区,地处大鹏半岛的大鹏街道。它实际上是一座古城,正式名称为“大鹏守御千户所城”。这座古城的历史可追溯至六百多年前的明朝初期。当时倭寇侵扰,为抵御倭患,朝廷在此设置了“千户所”,并着手修建了大鹏所城。
这里既是军事重镇,又拥有悠久历史,因此留下了众多名士忠臣的遗存。其中声名最著的是赖氏一门,连续三代产生了五位将军,赖恩爵将军尤为突出,是大鹏所城的核心人物。如今古城中尚存赖恩爵将军的振威将军府,府邸包括房屋、厅堂、厢房、水井、回廊、庭院等建筑,匾额众多,梁柱雕刻精美。此外还有赖恩赐、刘起龙等将领的故居,多处构造雄伟、风格各异的“将军宅邸”排列整齐。近代时期,此地也曾是军事重镇,1839年中国近代史上抵御外敌的第一场战役——九龙海战在此爆发并取得成功。所以,1995年深圳市委把大鹏所城定为“深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7月16日,国务院把它列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10月8日,鹏城村被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评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04年6月28日,大鹏所城又以高票稳居“深圳八景”第一位。
作为深圳八景的第一名,这里不仅有纪念爱国将领的古迹,还应该有其他能吸引人的地方。确实如此!除了古城里保存良好的东、南、西三个明代城门和明清时期的住宅,还有曲折细长的青石板街道,走在上面,让人感到一种安详古老的氛围。在城门楼上,布置了炮台和火器,同时还有钟楼鼓台和指挥旗,让参观者能够直观体验古代战争的场景。
在大鹏古城游览时,能够体验到大鹏地区与众不同的民俗特色。当地居民拥有自己独特的方言、生活方式和信仰对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大鹏话”,这种语言既不同于普通白话,也不同于客家方言,而是一种军事用语。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大鹏古城历史上曾作为军事要塞,驻守的士兵来自五湖四海,他们在日常交流中逐渐融合了各自的方言,最终形成了一种混合性的沟通方式,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大鹏通用语”。大鹏地区的人们,除了讲大鹏话之外,还有个非常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当地女性普遍佩戴一种红蓝相间的“凉帽”。“凉帽”是用细密的竹篾编织而成,帽檐微微向上翻卷,帽顶中间留有一个圆形的开口,帽身四周悬挂着海蓝色的布条,帽顶部分则涂上了鲜艳的红色。据了解,大鹏居民大多都是古代军人的后裔,清代时期的军帽顶部是红色的,因此大鹏妇女将日常佩戴的凉帽涂成红色,以此来表达自己是军人后代的身份,同时也象征着对光荣历史的传承与铭记。
古都的基础建设越来越完善,包括旅店、食堂、车辆停放场所等,能够满足访客的各种需求。
游览完古都,行程尚未终止,在鹏城海滨,另有不同景致迎接您前往。那里,风景优美的海湾,清爽的海水,雅致的贝壳,悠闲的小船,都在热情地呼唤……
此地寺庙数量可观,并且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诸如大鹏东山寺、鹏城天后宫、鹏城谭公庙、鹏城水神庙等皆是如此。这些寺庙还保存着一些与众不同的对联。
来吧,请到大鹏所城来!那里是深圳的源头,我们可以去那里探寻本源;那里出行方便,适合骑自行车游览;那里有爱国将领的故居,可以带孩子去那里接受爱国主义熏陶……来吧!去大鹏所城观光,您一定不会后悔这次选择!
大鹏街道鹏城社区党总支部书记余少林向媒体表示:鹏城民众在改革开放二十余年间,于摆脱贫困、实现富裕以及乡村城市化的演进中,展现了奋发向上、不甘落后的精神状态,当前东部地区已呈现大规模开发、旅游兴盛、整体进步的景象,大鹏所城的建设与利用即将展开序幕,崭新的进步前景已然在望。
鹏城社区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之一,拥有大鹏所城这样的国家级重点保护单位,这是我们共同的宝贵资源。如何围绕大鹏所城发展壮大旅游产业,让这些优质名片更加耀眼,是我们当前最关键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因此,在2003年岁末组建了港口观光企业,并申请了旅游经营许可,登记了品牌标识,主办了首届“鹏城杯”影像竞技和“千名将领宴席”,征聘了专业人士为观光提供建议,以古城的历史文脉和军事沿革及地域风情为基础,创作了《鹏城风韵》的景区展演内容,现在能够接待众多游客参观。
-行政区划
大鹏街道包括七个社区,分别是大鹏、鹏城、岭澳、水头、布新、王母和下沙。
-撤镇设街
2004年,深圳市民政局发布文件,同意取消龙岗区平湖等九个镇,改为设立平湖等九个街道。其中,大鹏镇被取消,改为设立大鹏街道。大鹏街道负责管理原大鹏镇的区域范围,包括六个村组和一个社区。该区域总面积为76.24平方公里,总人口达到3.29万人。街道办事处的办公地点设在原大鹏镇的大楼内。
-历史沿革
深圳市龙岗区大鹏街道地处该市东部地区。民间传说有七仙女降临此地观光,目睹半岛似鹏鸟栖海,状若大鹏展翅飞翔,因而得名大鹏。大鹏这片土地的行政归属几经变更,尤其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其名称调整更为频繁:1949年10月至1951年11月期间,该区域划归惠阳县第四区管辖,其范围包括现今大鹏、葵冲、南澳三个乡镇的地域范围。1951年11月至1957年11月期间,该区域被划定为第七区。1957年12月,惠阳县进行了区乡调整,第七区被拆分为大鹏乡和葵沙乡。大鹏乡的管辖范围包括现今的大鹏和南澳地区。1958年3月,大鹏乡与葵沙乡合并,组成了大鹏公社。同年11月,大鹏公社被划归宝安县进行管理。1960年,从大鹏公社中分出了葵冲公社。1961年7月,大鹏公社、葵冲公社和坪山公社划归新成立的葵冲区,但该区仅存在不到一个月便撤销,随后大鹏、葵冲和坪山三个公社重新独立运作。1983年7月,公社制度被废除,该地区更名为大鹏区。1986年10月,大鹏区被撤销,改设为镇,同时南澳部分从大鹏镇分离出来,单独成立镇。1993年1月,宝安县被撤销,分为宝安区和龙岗区,大鹏镇划归龙岗区管理。2002年8月,深圳市推行了农村城市化政策,宝安和龙岗两区的乡镇被转变为街道办,大鹏街道办依然归龙岗区管理,它所管辖的社区居委会包括王母、鹏城、水头、布新、岭澳、下沙以及大鹏。
-经济发展
大鹏龙旗湾生态产业园是龙岗区大鹏街道片区的核心部分,位于深圳市东部的大鹏半岛上,由深圳市龙岗区大鹏街道办事处直接管辖。该园区距离市中心大约50公里,与盐田港码头相距30公里,前往沙头角海关需要40公里路程。随着盐坝高速公路和坪西快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园区到深圳市区的行车时间被压缩到了半小时以内。
2001年4月,面积达9.04平方公里的大鹏龙旗湾生态产业园,被纳入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带的整体规划,主要培育生物技术、新材料、软件开发、研发等高新技术产业,如今,该园区道路、供电、供水、通信、排污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社会服务设施齐全。龙旗湾生态产业园的发展方向是:以先进科技产业的探索创新为引领,以先进科技产品的制造活动为支撑,以休闲休憩的游览体验和生态农业的观光活动为补充,实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有机结合,推动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保护的平衡发展,促进人类与自然环境的融洽相处。
深圳市龙岗区大鹏街道区域已经吸纳了雄韬电源科技、香港天意、天达康等共11个先进技术企业入驻,其中雄韬电源科技的首期已经开始生产,第二期正在建设当中;估计该区域所有项目全部完工运营后,每年的生产值能够达到82亿元。
-各种资源
自然资源
大鹏街道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区域,气候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类型,一年四季温暖湿润,夏季时间较长但不炎热,冬季较暖和偶有寒流,没有霜冻现象,雨水量充足,有明显的干湿季节划分。每年适合旅游的日子超过300天。该地自然地形以靠近海边的低矮山丘为主,地表多由残积坡积形成的角砾碎屑物质和薄层红壤型风化壳覆盖。在山与海之间散落着一些较宽阔的谷地,海岸线上主要是基岩构成,只有少量沙滩分布。植被属亚热带季雨林,林木覆盖率75%。
大鹏街道具备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海岸线总长达到三十公里。东部临海区域阳光充沛,能够观赏到日出日落以及晨昏交替等多样化的景观;拥有下沙、迭福、金沙湾等适合开发为海滨浴场的沙滩,这些沙滩的沙质十分优良,坡度平缓,且内部环境十分理想,大部分还带有岬角;植被茂盛,呈现出热带和亚热带的景象。
大鹏地域群山广布,地势起伏显著,连绵不断,蕴藏着诸多可供利用的地貌形态,包括山峰、峡谷、悬崖、山顶、岩石、峭壁、山岭、溪涧、沟壑以及石块等。排牙山横跨24公里,坐落于葵涌与 大鹏 两地之间,构成了大鹏半岛一道天然的分界线。
大鹏街道地域开阔,农业物资颇为充裕,半岛上绝大部分的基本农田都聚集于此,其中鹏城社区最为集中,地形最为平坦。
人文资源
大鹏城起建于明代洪武时期,最初是明廷为抗击倭患和海盗而建,得名“大鹏所城”。《新安县志》中提到:“沿海诸城,以大鹏最为突出。”到了清代,大鹏所城转变为国防战略要地。这座规模不大的城池里,诞生了赖氏家族“一家五将”的传奇故事。2001年,国家文物局将“大鹏古城”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此乃深圳现存的唯一国家级文保单位。
这里还住着不少粤中客家人的后代,他们是在乾隆和嘉庆年间,从梅州那边搬来的,建成了风格很特别的客家围屋,形成了独特的聚落。
还有东山寺、古龙井这类佛教胜景,有大鹏军话、大鹏舞狮、舞麒麟、赛龙舟这些民俗艺术,有元龙、菜头角、红茶果、海胆罂这些特色食品,有下沙大盆菜这类饮食传统。
全国与大鹏街道面积相同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