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展示:顾客发现星巴克月饼兑换券被他人取走 新民晚报记者 夏韵拍摄(以下内容均同此例)
今年中秋节临近时,江先生花了五万多元买了170份星巴克月饼兑换券,送给亲戚朋友,这已经是他在星巴克买月饼券的第三年。不料,这170份兑换券里,有些写着“已被领取”,结果江先生的朋友们手握券,还是领不到月饼礼品。到底是谁提前把月饼“拿走”了?星巴克对此又是什么说法?记者开始查探。
月饼已被提领
江先生向笔者透露,今年七月份快要结束的时候,他在上海好几家星巴克门店买了170张月饼券,一共花了5万多元钱。这些券里,有150张面值是458元的那种比较贵的月饼券,另外还有20张面值是598元的那种特别贵的月饼券。江先生透露,这170份月饼兑换券全是他悄悄向星巴克工作人员购置的,获取时享有的折扣是星巴克员工专享价的七成,同时运用了部分星礼卡的优惠,折算下来最终只需支付市场价格的六成。
中秋佳节即将到来之际,9月3日,江先生手持月饼票开始赠予他人,未曾料到,当天就有几位朋友向他诉说,他们收到的月饼票在网络上预约时,系统提示“该券已被领取”。“我感到十分诧异,毕竟这是要赠送的。江先生谈到,他还把月饼券赠予了一些长辈,他实在羞于启齿去询问此事,即便被提前告知,长辈们也不会特意找他打听。出于小心,江先生又以相同方法买了170张月饼券,再次分送给他人。第二次送出月饼券时,江先生的几位密友告知,这次没有人提前领取。
领月饼要先预约
后来,江先生通过熟人那里“收回了”21份作废的星巴克月饼兑换券,记者从一张作废券上发现,券的背后标注了领取月饼礼盒的流程,首先要在网上进行预约,需要填写领取人电话、确定领取日期以及要去领取的店铺等资料,然后第二步再拿着券到店铺去领取。这表明,一旦有人获取了月饼券的代码等资料,在网上的预定流程中率先行动,就可能夺取本该属于普通顾客的月饼券。紧接着,已经持有券的星巴克顾客尝试进行网上预定时,系统会提示“该券已被领取”。
记者发现,月饼券上印有文字,说明此券是领取特定商品的唯一凭据。
纸质月饼券是当时唯一的领取依据,若持券者本人未预约,那么这些券会被谁取走呢?江先生越想越觉得事情不对劲。九月中旬,他带着21张过期的券,前往星巴克上海总部理论。江先生表示,星巴克始终不承认是盗领行为。经过将近十天的交涉,星巴克提出的补偿方案是赠送价值五千多元的咖啡券。面对这个处理方式,江先生非常愤怒。为此,他向徐汇区消保委提出了投诉。
15张为遗失券
十月十六日,关于月饼提前发放的情况,江先生、星巴克以及徐汇区消保委进行了三方协商会议。协商会议结束后,记者联系了星巴克上海区域公关部门的王女士。王女士表示,通过公司内部系统核查,江先生的购买途径属于批量销售,实际成交金额大约是票面价值的六折。江先生提供的21张作废的券里,有6张是网上预约需要配送到特定地点的,其余15张则是通过报失券来兑换的。王女士解释说,如果顾客曾经在网上预约过,但纸质券丢失了,可以致电报备预约内容以及券号,依然可以正常领取。因此这21张券在我们的系统里都显示为正常核销。
江先生对星巴克的说明很不满意。江先生认为,当前星巴克获取月饼票的程序存在严重缺陷,“此券为特定商品的专属领取凭据”实际上毫无意义。他说,有机会接触到月饼票的人,拍下券号后,完全可以依照遗失券的流程申请领取,将这些月饼券全部骗到手。
有报道提及,某个二手交易平台允许卖家结合星礼卡和大额优惠,售价比公司内部员工购买低至七折还多。一位卖家表示,例如一万盒月饼能以半价购入,他们在预售阶段囤积,之后在二手平台出售,从中获取一定利润。江先生指出,不论行为人是否属于星巴克公司人员,只要纸质月饼兑换凭证不再具备排他性,掌握券码的违法者就会在转售前“率先”登记,此类“窃取”行为或许还会再次发生。
江先生与星巴克就相关事宜至今未获解决,徐汇区消保委已停止介入调解工作,江先生称将采取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