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的脚步渐近,杭州的月饼市场再度热闹起来。
我和朋友们自幼就偏爱土月饼,那些掺有果料的月饼甜得发腻,唯有故乡的土月饼最为合口。网友尖尖(化名)口中的土月饼实指传统苏式月饼,今年,她一次性购入了五十盒百果五仁馅的。
目前传统月饼的订购数已经达到了150万以上16万箱,杭州临平区塘栖镇的老刀百匠省级非遗工坊的创始人沈建标这样说明,今年,他们制作的“土月饼”产量比前一年增长了一倍。
造型雅致、风味独特的时髦月饼接连问世,而杭州的老式土月饼究竟打动了哪些人的喜好?
老刀百匠省级非遗工坊的土灶月饼。受访者供图
早上5点排队买
平价土月饼成年轻人新宠
清晨五时就迎来首批访客,周末每日接待五六百名顾客,其中多数是年轻人群体。老刀百匠省级非遗工坊的创办人沈建标透露,土月饼之所以广受欢迎,关键在于始终如一地传承着传统手工技艺。
我们工坊邀请了五十多位年满六十五岁的本地老师傅,他们一直采用老式土灶来烤制月饼,沈师傅表示,近年来传统文化受到广泛推广,民众逐渐看重传统工艺,这为我们的土制月饼创造了良好的市场条件。
价格总体上波动很小,沈师傅说,民众喜爱土月饼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于其价格不高,一桶月饼大约卖二十块钱。
近两年来,为了迎合年轻群体的喜好,沈师傅的团队在坚持传统制作手法的基础上,对月饼的配方进行了革新。
去年我们初次推广稻米月饼,选用新磨稻粉作皮,内含自种白果、南瓜等农产品调配的馅料,现已售出数万盒。
今年新出的手工制作芝麻月饼同样非常受欢迎,我们先将含有水分的芝麻放在铁锅中用高温爆炒使其爆开,接着把这些爆开的芝麻放到石臼里捶打,用这种办法做出来的芝麻馅料比机器烘烤的香味更加浓厚。
沈师傅的手机里记录了许多老顾客的联系方式,其中不少是多年来的熟客,人数超过一百,他们分布在全国各地,最远的一位来自澳大利亚。
有位来自澳洲的顾客向我表示,你们的月饼就是童年时舍不得吃完的故乡月饼。沈师傅谈到,土月饼不仅蕴含着传统手工制作的精髓,更成为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寄托思乡之情的重要寄托物。
沈师傅正在制作土灶月饼。受访者供图
一次囤上十多筒
无添加土月饼让老客吃着放心
在杭州萧山区河上镇那个传承桔红糕手艺的作坊里,62岁的傅建良表示,他的产品上市才短短一个月,现在并非销售旺季,但累计已经售出超过一万盒了
工坊的台面上,分门别类陈列着许多种类的传统月饼,包括百果、椒盐、豆沙等,顾客们不时走进来挑选。店家每天接待将近三百人,刚出产的月饼总是迅速售罄,特别是火腿口味,昨天一早就已经卖光了。
傅师傅从19岁起就钻研制作月饼,持续了43个年头。他们的馅料调配是凭借多年实践积累的配方,不同于机器设定的固定比例,许多顾客都是因为欣赏他的手艺而光顾。
傅师傅表示,手工现做的土月饼获得了众多顾客的认可,因为本店采用透明厨房设计,顾客购买时可以直接从玻璃窗观察到工作人员制作月饼、烘烤月饼的完整流程,这种透明化操作让顾客吃得放心,因此他们才会经常光顾。
过去我们制作月饼时都采用动物油,如今年轻人注重健康和瘦身,因此我们转而使用植物油,购买这类产品的年轻人数量持续增加,他们已占据超过半数的消费群体。
家住钱江东厂附近的瞿先生,是傅师傅家的老顾客了。
“我在此地购货多年,仅今年内便多次光临。”瞿先生今日一次性购置了十余筒,“主要因为钟爱这种传统风味,况且店家月饼皆由人工精心制作,不含任何化学成分,食用时更为安心。”
火腿月饼正在现烤中。见习记者 吕惟伊 摄
坚守老味道
现做现卖的土月饼让海外游子惦念
近期许多杭州居民便开始期待九月里月饼的风味了,这款用榨菜和鲜肉制作的点心格外诱人,每年都让人念念不忘。
我们家的月饼,主要是在实体店出售,这样做是为了保证刚做出来的味道。九月生活品牌连锁的总经理徐洪平说明,他们总是等到中秋节快到了,才开始大量生产。这样,等顾客买回去,月饼都是最新鲜的。
九月份的月饼很受本地人欢迎,同时把传统土月饼的知名度带到了国外。
距离最远的顾客来自英国伦敦,那里有不少学生原本是杭州人,自幼就喜爱家中制作的月饼,后来前往英国求学,每逢中秋佳节便格外怀念这种风味,特意嘱咐我们寄往伦敦。
思乡之情依旧难以平复,他们先前也曾试制过诸如杨枝甘露之类的创新月饼口味,然而这类月饼往往只是短暂流行,风头很快就过去了,真正契合江浙地区民众喜好的,仍然是老式的土月饼。
这些延续了上百年的经典风味,一直广受欢迎。因此我们当前致力于精研传统月饼,保持经典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