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二二年一月十七日,在内江市餐饮协会所在的内江市糖艺工作室里,经过熬糖、塑形、造型、拉线、染色等工序,糖艺师马杰凭借娴熟的技艺,在不到半小时的时间里,成功制作出一个逼真的红苹果。
内江过去以出产甘蔗闻名,因此大量制造糖和蜜饯,获得了“甜城”的称号。这些年内江着力发展甜蜜文化,组建了形象气质俱佳的“甜女”队伍,成功注册了“甜城味”的地域公共品牌,并且塑造了以甜源蔗乡为核心的许多旅游文化景点。
内江糖艺工作室成立之后,“甜蜜内江”有了新的表达方式。
马杰正在做苹果
探访糖艺制作过程
隔着高温吹、拉、塑型
进入这家制糖坊,媒体人的视线立刻被众多精致的手工艺品迷住。有孔雀迎宾的造型,有凤凰展翅的形态,有金鸡独立的姿态,还有虎虎生威的样貌,每一件都栩栩如生,让人难以相信它们竟然是用糖雕琢而成。
穿上干净的厨师装,马杰当着媒体的面,展示了糖艺品的制作方法。他先取了些先前熬制好的糖,那糖是用白糖、葡萄糖或者麦芽糖等调配而成的,味道甜而不腻,他最喜欢的是能随时吃到糖,“说到这个,最让他高兴的就是,做这个的时候能一直吃糖。”说着,马杰用剪刀剪了点糖,就着嘴尝了一小口。
处理完糖分,把剩余糖块置于热源附近,维持其热度,接着制作苹果顶部和枝叶部分,随后借助吹风机塑形,通过持续按压、捻转、揉捏,逐步使其趋向苹果轮廓,最终将顶部和枝叶固定到位。
苹果造型的糖艺品
糖块温度维持在50到60度时,最适合进行塑形操作,这个温度区间比较难掌握,隔着隔热手套操作,手依然会感到灼热,马杰回忆起学习初期,每天练习时间从上午8点持续到深夜12点,手部被烫伤起过很多水泡
特殊摆盘助力厨师获奖
后起之秀爱上这门艺术
马杰的主要职业是烹饪师,从事这个领域已经将近二十年时间。近两年,他开始涉足学习甜点造型艺术,不仅需要掌握塑形技巧,还要精通色彩调和以及食材组合,通过持续不断的研究,现在已经能够熟练运用这些技能了。
付出终有回报,在2021年9月,马杰作为内江代表,于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中,赢得中式烹调项目亚军头衔。竞赛期间,他用心制作了“天娇羊肉串”“塞上羊排”“振兴之桥”这三道名菜,在菜品装饰方面,他别出心裁地融入糖艺元素,塑造出“三羊开泰”的图案,令评委们赞不绝口。
内江市餐饮协会与炖香园餐饮(集团)公司联手创办了内江糖艺工作室,目前有六名研发人员在此工作。其中多数为炖香园旗下各分店的烹饪主管,二十岁的丁源是专门从事糖艺制作的技师。他从最初出于爱好,历经多次失败,最终对这门技艺产生了深厚感情,更加坚信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每当完成一件作品,他都会感到非常满足,并且渴望制作出更加精致的作品。
丁源正在做花瓣
初心为发展甜文化
希望更多人加入壮大力量
糖艺作品色彩斑斓,质感晶莹,立体形象鲜明,既有观赏价值,又可食用,还具备艺术特质,是烘焙领域特别贵重的陈列品或装饰素材。
内江市餐饮协会副会长兼办公室主任王道银表示,糖艺工作室的建立基于两个原因,首先,内江地区有着悠久的吹糖人传统,糖艺相比传统方式更为环保且卫生,有利于这项技艺的传承与进步。其次,内江市正在积极发掘糖文化,协会也希望通过自身努力,助力“甜城”品牌形象的提升。
工作室成品
内江糖艺工作室的技艺传承自全国食品造型艺术大师张康。张康的拉糖手艺在2012年广州美食艺术节上赢得过金奖,在2019年重庆糖艺手工比赛中也获得过金奖。
工作室现已成功制作出百件以上作品,它们不仅会参与竞赛,还经常被摆放在高端宴会的中心位置,供来宾欣赏。
王道银对工作室的前景抱有热切的向往,期待有更多人欣赏这门技艺,把糖艺作品当作珍品或赠品,还盼望有更多人投身其中,延续甜蜜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