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南宁9月22日电 记者覃心报道 9月21日上午 2025年全国科普月广西首届咖啡文化节“咖啡豆的奇幻人生”主题活动举行 举办地点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东盟)亚热带植物园水塔文化广场
广西首届咖啡文化节入口。人民网记者 覃心摄
本次活动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中国热带作物学会的指导下举行,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水果技术指导站、广西科学技术普及传播中心联合承办,是广西参与首个“全国科普月”的相关活动之一。
根据文献记载,1916年咖啡从越南传入广西那坡县,标志着广西咖啡种植历史的开端,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着手研究适合本地生长的咖啡种植方法和品种,2015年左右,广西玉林、防城港东兴、百色西林等地区陆续开展小粒咖啡的大规模种植活动,到2024年,广西咖啡种植面积已超过三千亩,年产量达到大约四百五十吨鲜果,创造的经济效益接近六百万元。广西目前形成了东兴施马咖啡、西林句町咖啡、南宁摩氏咖啡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咖啡品牌。
部分广西本土咖啡品牌参展。人民网记者 覃心摄
本次活动围绕“咖啡知识·文明互动”的主题,系统呈现咖啡从幼苗到饮品的完整生产过程,将知识传播、文化感受和行业沟通结合起来。活动期间,越南、老挝、印度、巴基斯坦、刚果(金)五个国家的代表,还有科研机构人员、大学师生、公司代表以及新闻界人士齐聚现场,和五千多名观众一起参与,共同经历这场知识普及与文化融合的盛会。
专业专家分享咖啡科研与产业动态。人民网记者 覃心摄
现场陆续开展了多项精彩活动。广西咖啡品牌荟呈现了本地公司培育的咖啡树苗、使用的器具、制作流程、烘烤方法以及咖啡商品,带来全方位感受;咖啡爱好者学堂开设“微型咖啡师”等十多个咖啡学习项目,吸引年轻群体加入;生活创意市集设立“热带作物售卖点”,展出科研机构研发的成果,结合放松与知识传播;广西热带作物研究所成果馆对外开放,系统介绍该所在热带植物栽培、农业技术革新等方面获得的显著成就,让大众接触农业科学最新进展;咖啡文明展览运用图片、物品等手段,介绍全球咖啡历史与广西咖啡产业成长足迹;组织咖啡科学讲座,请业内学者讲解咖啡研究与产业最新趋势。
活动吸引众多嘉宾、市民参与。人民网记者 覃心摄
据了解,新出台的《科学技术普及法》决定每年9月定为“全国科普月”,这表明科普工作迈入常态化、社会化新纪元。此次咖啡文化节是“八桂科普大行动”众多重点活动中的一个,其目的在于借助咖啡这一媒介,促进科学普及与产业发展的紧密结合,使公众在参与过程中领略科技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