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面之王味千做错什么了?净利润下滑两成,股价连续七年下跌

日期: 2025-09-23 08:10:30|浏览: 3|编号: 139528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中国餐饮界一提到拉面,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兰州拉面,接着就是味千拉面了,由于兰州拉面一直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企业品牌,这就使得味千拉面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了中国拉面行业的领军者,然而就是这样的领军者似乎正面临一个严重的问题,最近味千拉面公布的财务报告显示净利润减少了百分之二十,股价连续七年持续下跌,这位著名的拉面领军者究竟发生了什么情况?

一、多事之秋的拉面之王味千

3月20日晚上,味千(中国)公布了2018年的年度报告,报告指出,到2018年12月31日为止,该公司2018年的营业收入为23.78亿元,相比2017年的23.32亿元增长了1.9个百分点。集团层面的毛利润为17.93亿元,与上一年相比,增幅大约是2.2%。公司股东可获利润五亿五千万元,较往年的四亿八千七百万元亏损增加了二百一十三点二个百分点,并且企业已经转亏为盈。

即便如此,2018年味千(中国)的盈利为2.31亿元,与上一年相比降低了23.1%。根据公司年报,盈利下滑的主要因素包括,存货耗用费用、人员开销、折旧与分摊费用、房产租赁及相关费用,以及其他运营费用均实现了增长。年报还指出,味千(中国)的人力支出在总收入中的占比约为25.6%,比上一年的比例增加了大约0.3个百分点。公司库存使用支出在总收入中的占比为24.6%,与去年相比降低了0.2个百分点,企业通过调整商品定价以及选用直接采购来稳定物料价格,从而略微提升了利润率。

不过引人注目的是味千中国披露首席财务官刘家豪涉嫌侵吞资金的新情况,时间是在该公司公布财务报告前的3月14日。官方信息指出,从2012年1月至2018年11月这段时期,刘家豪通过支票作假手段,最多侵吞了2363.7万港元。这个金额明显大于去年底事件公开时披露的179.5万港元数额。仅用一年时间,涉案金额就增加了10倍以上。

味千拉面每年的收益仅为2.31亿元,若将这挪用的两千多万与之相较,便能明白这对味千造成的后果究竟有多严重。股价的变动体现得极为明显,到3月22日,味千(中国)的价位降低到2.29港元,变动幅度是1.72%,跟它在巅峰时期——2011年7月15日18港元创下的历史最高纪录相比,简直相去甚远,从2019年开始,味千拉面的股价已经连续七年持续下滑。

利润大幅减少,股价持续七年走低,公司内部存在严重腐败问题,这样的知名拉面品牌味千确实令人担忧,味千面临的困境真的只是内部管理混乱那么简单吗?我们不妨考察一下味千的成长轨迹以及具体问题所在。

二、味千拉面到底做错了什么?

实际上,提及味千拉面,几乎每个中国人都会误以为是日本企业,确实,如果我们深入探究其起源,味千拉面确实源自日本,由一位名叫重光孝治的日本人于1968年创立,他开创了正宗的味千拉面,但重光孝治所经营的味千拉面,仅是位于日本熊本县的一家小型拉面店,店面不大,仅有十几个座位,其店铺的标志采用了重光孝治的小女儿的形象来设计。1995年,中国味千拉面的创始人潘慰前往日本九州熊本市进行实地调研,期间在该市四处探访。当时熊本市尚未拥有如今驰名的熊本熊形象,这里仅是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农业区域。然而,一家经营拉面的店铺却吸引了潘慰的目光,店内总是挤满了顾客。潘慰亲自排队品尝了这碗拉面,之后萌生了将此款拉面引入中国市场的想法。味千拉面在日本的规模很小,仅设有一个能容纳十几个食客的店面,因此潘慰能够以非常优惠的条件,顺利获得了这家连锁在日本经营多年的拉面店在中国地区的独家代理权。

1996年,“味千拉面”在香港铜锣湾率先亮相。凭借针对出租车司机的特别折扣,“10元就能吃个满足,20元就能吃得更丰盛”,这家拉面店迅速成为香港出租车司机们的午餐首选,年底时赚取了六十多万的利润。接着,潘慰抓住这个好时机,又开设了十五家分店,“味千”很快在香港扎下了根。后来,味千拉面通过在深圳世界之窗用移动售卖车售卖拉面,迅速获得了关注,接着味千拉面在中国内地的发展非常迅猛,依据味千拉面的官方网站信息,到2018年5月时,味千拉面在中国120个重要城市的商业区有广泛的分布,在上海、香港、北京、深圳、广州、杭州、南京、福州、大连、成都、武汉等城市开设了708家分店,不过根据启信宝的资料,现在的味千拉面和日本的味千拉面基本上已经没有任何关联,从所有权关系分析,这是一家以日本名义运营的中国公司。

2007年3月30日,味千中国在香港联交所主板实现挂牌交易,潘慰凭借一碗拉面造就了价值90亿的传奇,个人资产也急剧增至50亿,她因此开创了内地连锁餐饮在香港上市的先河。2008年,味千中国被福布斯评为营业额不足10亿美元的“200家最佳亚洲企业”之一。潘慰也那一年登上了“胡润餐饮富豪榜”的第一位,随后的四年里连续四次都稳居这个榜单的顶尖位置,因此获得了“中国拉面女王”的称号。

不过,当下的味千却遭遇了重大的经营困境,股价持续走低暂且不论,利润大幅减少,内部管理存在明显漏洞,味千的问题究竟源于何处?

首先,忽视品质管理所带来的品牌重挫。实际上,在2007年味千公开募股至2011年这四年多的时段里,味千确实经历了一段巅峰时期,对于味千而言,它不仅稳固地坐镇中国快餐行业的领先地位,更依靠一款拉面产品就赢得了香港众多投资人的青睐,其股票价格在当时攀升至有史以来的最高点18港元,然而正如《红楼梦》中王熙凤所言:规模越大挑战也越多。味千近期迅猛扩张,却陷入了高速成长公司普遍遭遇的困境,即“急于求成而忽略细节”。这家迅速崛起的拉面连锁品牌,在品质管理上遭遇了严重挫折。2011年7月,新闻媒体披露,售价三十余元的味千拉面,其汤底系通过汤料和汤粉混合调制,每碗制作成本不足几角钱。面对舆论质疑,味千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声明,坦言汤底系采用浓缩液体调配而成。中国人挑选食物时特别在意味道和品质,一旦食品质量出现瑕疵,对品牌方而言无异于毁灭性打击。特别是价格较高的味千拉面,其用调和的汤底制作,迅速导致顾客产生非常负面的印象,对于这样的味千,我宁愿选择康师傅产品,或者去街边吃几块钱一碗的兰州拉面。

其次,多元化时代的单一产品尴尬。中国是全球美食爱好者聚集地,在这里饮食被视为首要需求,即便是享誉国际的快餐品牌肯德基,来到中国后也必须针对国人喜好持续改进口味,打造本土化版本,味千拉面在中国也面临相似困境,在日本只需几样基础菜品就能经营半个世纪,但在中国产品线较为狭窄,难以长期吸引顾客。味千公司其实早已察觉到这一状况,因此很早就着手实施多元化战略,陆续创建了十多个不同类型的品牌,涵盖了高端品牌和歌山,有面向中端市场的喜多藏、西屋武藏,还有甜品品牌麻布十番,以及烧烤店炭火烧肉味牛,此外还包括面向大众市场的东京食尚等等。实际上,味千忽略了一个情况,就是中国的食品种类远比日本丰富,拉面确实是中国和日本都有的共同美食,不过其余产品未必是国外的好,味千的其它子品牌最终没能有一个像拉面那样获得中国顾客的认可。

第三,互联网化的错误投入。品牌信誉降低,产品不够新鲜,味千企图借助互联网用户红利来增强自身,盼望网络支持能让自己再搭上好时机,这时味千看上了中国互联网三大中心之一的百度,不惜花费7000万美元投资百度外卖,认真想想,对于一家餐饮公司,7000万美元需要卖出多少碗面条才能赚到?潘慰的判断总体而言是准确的,外卖领域确实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关键增长点,然而这个增长点并未惠及百度,反而主要成就了美团和饿了么,导致2017年百度外卖以5亿美元代价落入饿了么之手,同时味千也遭遇了9.35亿元的重大亏损。

味千内部的贪腐管理问题,也暴露了该公司的深层次弊端,味千的创业历程固然令人瞩目,但在品牌创立和资本运作过程中,重心却始终偏向市场推广,忽视了产品研发,对中国消费者的口味偏好缺乏深刻认识,偶然的成功难以复制,在美食文化发达的市场环境下,持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味千当前最可行的策略是专注于食品制造,只要能够打造出几款深受消费者喜爱的爆款产品,这才是摆脱困境的根本途径。

若您对这篇文章感兴趣,那么在摩尔金融软件或摩尔金融网页上可以查阅到众多股票、市场行情研判以及投资策略,同时也能够在新浪微博、微信平台、今日头条中输入摩尔金融并加以关注。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