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坑新镇如何从衰败荒凉的古村转变,成为特色小镇的典范?近年来,特色小镇纷纷涌现,防止千篇一律的呼声日益高涨。剖析甘坑新镇成功解决同质化难题的核心,在于它依靠文化为小镇注入活力并自我发展,让文化创新与这座小镇的当代生活、科技、智能技术深度融合,使传统在此地与未来产生碰撞。甘坑小镇的兴起,根本上是华侨城集团“文化融合旅游发展,推动城镇建设”这一战略的具体实施,同时它也展示了“商业承载文化,文化促进旅游,旅游带动商业”这一模式创新应用的成果。
1、挖掘传统,打造原创专属IP
文化,必须借助当代民众能够理解的手法进行呈现。举例来说,京剧、粤剧这些中国文化的代表,即便保持传统特色,也难以吸引广泛观众,而将中国武术元素融入其中的《功夫熊猫》,却发展成为享誉全球的票房大作。
甘坑客家小镇原本是客家人的聚居地,保留着许多古老的建筑,其中包括历经120余年风雨洗礼的南香楼,还有雍正年间建造的状元府,这些古老的砖瓦木石与几百年的客家老屋共同构成了独特的客家文化象征。这种底蕴深厚的客家文化,需要让大众能够直观地感知,同时必须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产生关联。
传承民俗,塑造独特品牌形象十分关键。岭南地区夏季漫长,高温多雨,当地居民制作了带有空心的宽檐遮阳帽,兼具防雨防晒功能。昔时,甘坑镇设有凉帽作坊,上世纪八十年代生产的此类产品曾风靡国际市场,占据八成市场容量。如今,由于布料价格降低,雨具与制冷设备广泛使用,这种传统服饰逐渐淡出人们视线,并被广东省政府评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客家凉帽和淳朴真挚的客家女性融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人们广为认知的“小凉帽”品牌标识。
文化创作没有实体形态,需要转化为可供享用的内容,同时也要转化为可供使用的物品。小凉帽品牌的业务拓展,从文字作品、图画书、动画节目开始,逐步延伸到特色公园、特色旅店、特色农庄,并且伴随300多种配套商品同时上市,让小凉帽形象不再局限于某个特定范围,而是借助更多元化的载体提升知名度。以“小凉帽”这一主题形象为基础发起的小凉帽国际绘本奖,已经发展成为华语世界及全球范围内备受瞩目的绘本竞赛新星,是业界新兴的权威赛事。该奖项致力于表彰所有投身绘本创作领域的出版单位与创作者,积极发掘国内外杰出的绘本创作人才与优秀绘本作品,为出版机构、绘本作者和插画师们搭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也为小凉帽绘本的持续探索与创新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
当前,甘坑新镇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以小凉帽品牌为龙头的文化创作产业中心。在深圳市龙岗区,除了华侨城文化集团,还聚集着许多专注于数字产品、知识产权运营的开拓型组织,以及覆盖深圳大部分区域的印刷制造行业,这些产业相互融合,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产业持续进步的模式已经初步显现。
2、科技赋能,用数字化丰富IP表达
科技的出现,旨在提升需求满足水平,促进资源利用效率。在注重沟通协作的理念和拓展发展的方针指导下,多元文化形态的整合与互动,已成为数字娱乐领域特别是内容板块的进步方向,一个倡导资源共享、合作共赢、整体繁荣的跨领域发展格局已逐步建立,《2018年中国泛娱乐产业白皮书》对此有相关阐述。
如今呈现多样化、系统化的格局,数字文化领域里融合其他元素的模式正在替换过去单纯依靠IP的策略,借助科技力量,通过数字技术来拓展IP的深度,这会成为确保IP能够持续进步、促进产业品牌向更高层次发展、让文化更上层楼的关键因素。
甘坑客家小镇的火车站里,V谷乐园宣告启用,面积达两千平米,众多儿童驻足观看。这是国内首批独立的VR主题乐园,与那些附属于大型商业中心的VR体验点不同,它更注重叙事性和整体沉浸式感受。乐园以小凉帽的原创故事为骨干,将数字创作巧妙融入环境布置之中。大人小孩儿,能够在一个单独的房屋里尽情玩虚拟世界,能够一起享受家庭间的玩乐时光,能够掌握科学常识之类的。
V谷乐园里,主要是多种数字技术的全面应用,包括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和MR(混合现实),并非单纯强调VR(虚拟技术)。华侨城集团最初在世界之窗投入巨资建造飞行影院,为了实现快速下坠的体验,影院内铺设了轨道,观众必须乘坐专门的载具进入。现在,一个类似的飞行影院,所需空间更少,造价降低到两百万,但带给人的沉浸感受更加出色,需要完成的任务只有设置悬挂式座椅,并且让屏幕上的故事情节能够适时变换。
3、人工智能,让小镇兼具服务
打破同质化现象,并非简单模仿旧模式,而是立足当前并展望未来,为乡镇增添生机,构建自我更新的环境体系。首先,要实现乡镇的智能化升级,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居民。在中国,许多乡镇位于偏远地区,交通条件较差,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导致医疗、购物等基本生活需求往往需要前往城市或中心地带才能满足。胡梅林认为,过去乡镇缺乏完善的服务,而人工智能技术正好可以弥补这一不足。
将手放置在设备感应部位上,稍等片刻,即可获得精确的全身健康评估结果,该报告会即时生成,通过关注指定公众号即可发送至个人手机。这款以蓝白为主色调、高度达一米的设备被称作花兮智能健康检测设备,由华侨城文化集团开发,是甘坑小镇名副其实的“健康顾问”。借助其便捷的检测功能,可以了解居民及访客的健康状况是否良好,同时提供针对性的调理建议。
距离不远,人工智能平台小镇通也出现在镇上。游客和居民能够借助这个平台,在小镇完成各种场景化、智慧化消费,包括购票、预订、餐饮、支付以及发票处理等。将来,小镇购买的商品能够通过快递寄回家中,电子绘本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免费借阅。胡梅林谈到,凭借设备设施与网络技术,借助华侨城产业联盟的集中调配作用,往后会促成许多小镇的紧密关联,确实达成“万物相互连通”的目标。
华侨城集团不仅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更期望小镇能够独立发展经济。甘坑小镇已经建立起自我更新的体系。艺术展览馆,是小镇文化商业区域的关键构成部分。与其他景点的展览馆不同,甘坑小镇的创作者们开创了“创作工坊”的新模式。
艺术家在自己工作室设立饮食场所,由创作者亲自料理,访客、同行、意向收藏家在此相聚,聚餐时创作者或分享构思历程,或大家交流生活见闻,用餐过后意向收藏家转变为实际购买者,艺术气息也借此扩散开来。
今年7月15日,深圳甘坑客家小镇借助“IP Town”创新举措,成功获批2017中国文化旅游融合先导区(基地)试点,进而升级为国家级文旅特色小镇。不过,特色小镇已成为当前最火爆的发展领域,未来怎样才能在众多特色小镇中脱颖而出,形成自身独特性?关键要看华侨城接下来如何对小镇进行规划和建设。未来很长,甘坑客家小镇的发展之路仍在前方。
归来的年轻人、中年人、创业者,家乡张开怀抱迎接你们,亲人期盼你们归来,你们归来之后,乡村才充满生机!
请留意微信公众号(唯美乡村),那里有最新实用资讯。该平台致力于农业、乡村建设、旅游观光、农闲产业、田园规划及特色社区等领域的研究与推广。
从项目构思到后续管理,需要筛选课题,把握动向,开拓领域,关注成效;这边汇集了许多课题,这边聚集了许多专才,这边呈现了众多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