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旅游业迅猛兴起,促使城市里旅游与商业的融合,既有助于维护城市文化个性,也能推动城市经济发展,为此旅游商业街区便成为这种融合的典型形式,它同时也是呈现城市风采与文化的有效途径。旅游商业街的设计方案,不仅要符合商业运作的基本条件,还要融合旅游与商业的功能,思考的层面不止于空间和建筑,更包含地点选择、环境营造、地方特色、空间气质以及心理层面等多个维度。
什么是旅游商业街
这条商业街由两侧建筑和道路共同围成带状空间,将传统人文景观与现代商业气息完美融合,对本地居民和外地访客都充满魅力,是人们聚集的热点区域。这里既是本地人休闲购物的好去处,也是游客了解当地文化、品尝特色小吃和选购旅游纪念品的理想场所。
旅游商业街的特色
旅游商业街的特色架构
1、展现地域文化。
旅行者到访景区时,期待能观赏到不同于自己家乡的文化风貌。所以,旅游商业区的景观营造需要着重体现当地的文化个性,同时,旅游街区应当借助建筑形态、空间布局以及整体规划等手段,将目的地最核心的文化内涵充分传达出来。
成都宽窄巷子
成都宽窄巷子是清朝晚期文化同巴蜀文化交融形成的商业街,巷子里的建筑特色十分鲜明,粉墙呈八字形,屋顶覆盖着红色屋檐和青色瓦片,每扇大门两侧通常保留着石墩,上面放置着石狮和石鼓,这些石墩雕刻有金瓜、寿字等装饰图案,房屋的屋脊部分还能看到一些保存下来的泥塑兽头,这些都是巴蜀文化的典型代表,对于游客来说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能够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2、浓厚的地方特色。
旅游商业街的打造都着重于向参观者展示本地区最鲜明的文化符号和地方特色。此外还努力汇集本地独有的商品,所以它具备旅游服务完善,旅游商品种类丰富,分工明确,旅游专业化水平高,环境宜人,旅游服务周到的特点。
前门大街
北京前门大街保存着老北京深厚的地域风情,这条商业街延续了传统的老北京文化内涵,融合了明清建筑常见的牌坊、街道等特色景观,展现出浓郁的老北京韵味,使参观者能够体会到淳朴的民间风貌。
3、与游憩、商业相结合。
这条旅游商业街的根本作用是提升旅游目的地的经济收益,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所以它融合了观光、放松、购物、娱乐等多种功能,为游客提供既能欣赏风景,又能游玩体验,还能享受乐趣的高品质感受,从而实现整体环境的优化效果。
杭州清河坊
杭州清河坊商业街上的明清建筑、高高翘起的屋檐、精巧的镂空图案、穿着传统服饰的工作人员等,这些景象的功能布局、色彩搭配、整体风格,都与周边的休闲娱乐场所和商业氛围和谐统一,从而更加彰显了杭州作为历史名城的独特魅力。
旅游商业街的分类
从观光角度来讲,商业街大致可分为城区商业街和景区商业街,城区商业街依据用途、特色及依托资源差异,又可细分为都市现代商业街、文化游览商业街、潮流休闲商业街及其他城区特色商业街
景区内的商业街,依据其地理位置的差异,可以划分为几种类型,包括古城、古镇以及古村落之中的商业街,还有在景区出入口附近分布的商业街,此外,诸如主题公园内部存在的商业街,也属于这一分类。
1、城市商街分类及特征。
2、景区型商业街的分类及特征。
景区类商业街区近些年进步显著,形态多样。古城、古镇及古村落类的商业街区,依据其作用,能够分为游览性质的、聚集疏散与休憩性质的、综合功能的,以及城市或市郊古镇性质的。
景区门口的商铺带主要借助邻近的游览区和作为通道的优越位置逐渐形成,一方面能够满足游客购买物品、放松身心和参与活动的需要,另一方面还可以实现人和车辆分开通行,减轻景区周边的交通负担。
旅游商业街的选址
1、城市区域与服务对象。
在旅游商业街的设计规划中,选址必须结合所在城市区域来综合考量,该区域的社会环境、交通条件以及货物配送都会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旅游商业街的未来发展。
选址时需考虑商业街的主要服务人群,除了游客,是否还有其他主要顾客群体,部分商业街在规划时被定位为城市文化核心区域,这就要求在确定地址时兼顾本地居民这一潜在消费群体。
2、位置与氛围。
城市里的文化景点要是面积不大,通常跟旅游购物街挨着,或者把景点放到购物街里面,比如上海豫园和城隍庙购物街的布局。
上海豫园城隍庙
当商业街区被优美的自然环境所环绕,其选址就必须兼顾对自然景致的守护与开发。在确定位置时,既要遵循科学原理,也要注重美学考量,确保与景区风貌相得益彰,与城市整体环境和谐统一,并且要贴合公众的日常活动习惯。
3、范围。
另外,还需要开展商业圈分析以及具体位置考察。商业圈对旅游商业街的作用,比城市里普通商业街的作用存在更多变数。相比之下,地理位置对旅游商业街的影响更为显著,特别是对于远离核心区域的旅游商业街,其位置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经营是成功还是失败。
旅游商业街的功能空间布局
旅游商业街的功能空间布局构成元素可以抽象为“点”和“线”:
那些街道上的开阔地带、通道口、建筑物旁的阴影区域等都是可以让人暂时停留的地方,这些点状空间适合人们歇息和稍作停留,能够减轻逛街带来的疲惫感,同时也能够举办盛大的文化娱乐活动,是游览性商业街序列中的精彩节点。
线条代表街道规整的排列布局,线型空间需要界面衔接不断,要有显著的封闭效果,并且图形与背景区分清晰。
另外,部分旅游商业街区通过节点与路径的交织,构成了片状的旅游商业带。
1、入口空间的营造。
来至游览地的人,对于陌生的地域风貌感到十分激动,盼望之情最为强烈,所以打造一个内容充实的入口地带就变得特别关键。要提升入口地带的视觉震撼效果和文化熏陶作用,通常可以采用以下措施:
张飞祠入口平面
参考中式园林的营造思路,运用先抑后扬的布局方式,比如成都锦里文博旅游区的入口转了九十度,通过一段狭窄的路段和后面宽广的马路形成强烈反差,又如张飞庙就借助入口地势的高低,特意设计成弯弯曲曲的路线,加深空间层次感,强化主体建筑的视觉焦点作用在高度有变化的风景游览区,还能借助地形的落差,提升游客的感受力度。
一些规模宏大的旅游商业街区,能够借鉴中国古典建筑里按次序布置空间的技巧,把入口部位向两边拓展,采用若干座楼阁或门楼依次排开的方式,从而营造出庄重的氛围,提升场所的威严感。部分拥有优越自然条件的文娱场所,能够运用其中蕴含历史价值的牌楼、老树、凉亭等构造作为入口处的视觉中心,以此起到提纲挈领的效果。
2、空间组合。
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揭示,信息量丰富的刺激更容易引起人的注意。人类天生喜欢追求多样性和复杂性。然而,当刺激过于复杂,超出人的理解范围时,就会导致认知上的困扰。综合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人们倾向于选择那些复杂程度适中的环境刺激。
空间组合的丰富性有两个突出的好处,从商业环境角度讲,环境行为学倡导的多样化空间建设是旅游商业街区招徕顾客,提升经营效益的关键环节。从心理层面考虑,空间布局的多样性对商业运营同样具有正面作用,它能够减轻单调的直线购物带来的心理疲惫感,让消费者的购物过程转变为一种舒适愉悦的享受。
空间组合的设计要点
可以从商业街区的文化底蕴出发,探究与之关联的城市其他历史地段的布局特点,将这些特点创造性地融入商业街区的建设中,以此体现城市的传统脉络和地方特色。
借助文化景区里具有象征意义的建筑,将其融入旅游商业街,作为整条街区的中心,搭配适宜的开放区域和景致。
3、街道布局的人性化设计。
人际互动层面的成就取决于能否顺应个体的心理期待,旅游商业街区是人群聚集的地点,良好的环境能够促进经济效益并增强顾客的体验感。旅游商业街的人性化构思旨在探索人与空间深度交流的契合点。在此情形下,顾客的融入让商业场所充满生机,同时人们也能借助环境的感染力收获购物乐趣和艺术享受。合理的空间布局,充分的安全保障等细节,都彰显了旅游商业街规划的人文关怀。
商业街的空间规划
1、街道的尺度和比例。
旅游商业街的设计方案里,对尺寸和比例的探讨包含多个层面:街道的整体距离,道路的宽度,两侧建筑的高度协调,公共空间和关键点的布局,以及路人观看建筑物的角度。
街道的长度与要求
我国旅游商业街的长度因所在城市规模、气候状况以及周边建筑形态而有所不同,通常这类街道的长度大多介于300米和600米之间,过短则商业氛围不够浓厚,过长则容易让购物者感到疲惫,同时首尾两端的商家也难以维持正常经营。
人对街道宽度的要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总之,商业街的尺度和比例应当以人的体验为设计的基准,街道空间充满活力的关键在于人们多样化的行为,而那些能够吸引人们活动的空间和建筑,必然是充满关怀的、符合人性的。
2、街道的半室外空间设计。
在旅游商业街,人们的购物活动常常涉及室内外场所的快速转换,这种空间上的转换十分频繁。
商业街的半开放式场所可以参考古代园林里的回廊设计。这种空间形式恰好契合了人们既想要安逸居住环境又渴望贴近自然的需求。它能够同时满足人们对舒适生活和自然接触的双重向往。
锦里文化商业街中的过街天桥
在旅游商业街里建造半封闭场所,要依据各地气候差异,设计不同构造。
半室内化空间分析
另有一些方案里,把多种半室外构造方式整合或融合,地方特色针对某个手法加以演进和革新,由此打造出别具一格的景致。
3、街道的过渡空间设计。
逛街的人动线往往随意性很大,流动性强,经常在室内外场所之间转换位置。所以规划旅游商业街时,必须妥善安排室内外空间的衔接过渡。
处理好室内外空间之间的过度的优势
商业街区的闲置空间规划是减轻旅行者疲惫感的有效方法,文化区域的商业街在假期高峰时段需要容纳众多旅行者,很容易使他们在拥挤喧闹的环境中感到烦躁。在这种情形下,商业街的规划可以通过种植植物、设置装饰物、建立屏障等方式,将部分店铺前的区域与主街区分开,为路人提供休憩和逗留的场所。这种小范围休憩场所,对于街道总长超出300米的商业街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岭南印象园
岭南印象园里某个店铺的入口位置比旁边的建筑稍微靠后一些,通过搭配植物和景观的布置,营造出一个小巧的休憩品茗的半封闭区域。这样做既为街道增添了特色,又提升了店铺门面的吸引力,是让街道环境更加多元化的有效方法。
商业街景观设计
1、街道的景观节点。
这条商业街是专门为旅游设立的,它的布局呈现条带状,但是这种形状如果太长,就会让人觉得乏味和没劲,所以必须要有开阔的地方来提升周围气氛。考虑到这条街的用途,也需要留出一些地方来举办文化活动,让大家有机会交流互动。
古镇旅游商业街中的开敞空间
旅游商业街里的开放场地未必仅表现为广场的模样,院落、流水、房屋的阴影角落、草木植被都能充当景观的中心点,这些还可以相互结合,各式各样的环境气息彼此交融,各式各样的活动内容相互映衬,商业街由此转化成一个正在上演的城市剧场。
以水体为主的旅游商业街中的开敞空间
旅游商业街若邻近自然环境优越,其街道景观规划需充分借助周边水域与植被,打造人工景观与自然风貌相得益彰的景致。建设期间,适宜选用本地特有的建材,借此强化街道的地域文化底蕴。
每个景观节点的构思能够借鉴当地街道建筑的结构特点,将其转化为景观构成要素,并融入新的设计思路。
2、街道的装饰设计。
装饰能够增添建筑物的物质内涵,并使其更具美感,它反映了街道整体氛围的细节特征,在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主题街道时,精致的或者传统的装饰元素,可以视为建筑外表的华丽装饰。
这条商业街的装饰理念涵盖范围比单栋建筑要大得多,街道两侧的绿化布置、小型艺术装置、指示标识以及特色雕塑等都属于广义的装饰元素,这些装饰一方面有助于塑造商业街的地域特色氛围,另一方面又能借助色彩、气味等感官刺激手段,显著提升街道的辨识度。
设计时需依据街道的特定风格,发掘该风格在公众脑海中形成的画面,进行提纯和简化,再将其施用于建筑物或街道的其他构成部分。整条街道的装饰元素不宜过于复杂,要在确立风格的基础上实现独特性。
商业街的轮廓线
白昼时光,旅游商业街的轮廓主要由建筑形态界定线性空间边界构成,入夜之后,则转为整条街巷灯光的协作配合形成轮廓形态。
观察整个建筑物的角度要小于27度,如图所示,超过这个角度就难以看清建筑物的全部,过高大的建筑会让路人感到压抑,还会使街道的形态被单个建筑物所遮蔽。
人的视角小于27°
长沙黄兴路步行街入口处的标志性八角亭
商业街的形态往往能代表其所在区域,通常会设置或保留一个突出的建筑,以此改变街道整体的线条感。比如长沙市黄兴路步行街入口处,通过设立八角亭,增强了街道的视觉层次,为入口区域提供了焦点,同时也提升了整条街的历史气息。
商业街的正面往往并非游客首先接触到的景象,如今常被称作“第二面”,因为其上增添了广告和灯光装饰。这种设计直接向游客传递着信息,若运用得当,能显著增强商业街的整体氛围,并凸显其地方特色。
夜间旅游商业街
夜间商业街区主要借助照明来激发顾客的购买欲望,街区的轮廓线也从建筑实体转变为连续的灯带,灯光的排布方式与街道规划理念相似,都遵循着整体协调、重点突出的准则,在广场、入口或是具有商业历史意义的建筑处,需要运用恰当的照明手法加以突出,从而增强这些地点对整条街道的带动效应。
夜间旅游商业街
夜间,旅游商业街的玻璃门面比日间更具吸引力,它们是游客视野中最亮的部分,充当着近距离的观赏对象,因此,精心的门面布置能让夜间购物和消遣更加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