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翻”进西式蛋糕 Z世代用“糖”做“美人”

日期: 2025-10-04 04:04:45|浏览: 2|编号: 147272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敦煌仕女,肌肤胜雪,身披赤色罗裳,臂绕青碧绶带,在莲叶间轻盈旋转,伫立于绘有敦煌壁画的基座之上……此物非为陶塑,亦非塑料摆件,实为可享口中味的糖霜甜点。

在广州某烘焙学院中,年轻一代的翻糖师苏鼎凯与中新社的媒体人探讨了其翻糖作品《敦煌飞仙》,阐述了西洋点心在中国市场里慢慢融入本土特色的历程。

翻糖蛋糕源自西方,曾是英王室在婚礼庆典上选用的一种装饰性甜点。苏鼎凯说明,这种蛋糕以糖霜作为核心成分,取代了普通奶油,通过糖粉和糖浆混合果胶,制成糖片,再与巧克力蛋糕体结合,由技艺精湛的翻糖师精心雕琢,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图案。

苏鼎凯介绍他制作的翻糖蛋糕。 陈楚红 摄

在广州市场调查了众多糕点铺,发现翻糖蛋糕的样式繁多,包含有仿制高级皮包的,也有模仿各种鲜花的,并且还有许多带有中国元素的图案设计。苏鼎凯指出,与传统蛋糕相比,由于有糖皮作为保护层,翻糖蛋糕能够保存较长时间,这也为翻糖艺术家们创造了更广阔的构思天地。

苏鼎凯于2013年在苏州开始学习翻糖制作技艺,最初接触的是英国式、美国式以及日本式的造型手法,他谈到:“这些年,国内市场的翻糖蛋糕领域,明显呈现出一种国潮流行的趋势,采用新中式设计理念的点心,在年轻群体中备受青睐。”

苏鼎凯创作了翻糖蛋糕《敦煌飞仙》,作品中的三个糖人形态逼真,从发丝到指尖都制作得极为精致。他解释说,为了使糖人能够稳固站立,糖皮必须压得很薄,同时严格把控每部分的重量。一些重要的承重点,需要用细如发丝的铁丝包裹保鲜膜后,隐藏在糖皮之中,以此支撑整个塑像。

做翻糖蛋糕,如果具备绘画技巧,或者理解建筑构造,熟悉传统工艺中的某些刺绣、雕刻方法,效果会更好,这是苏鼎凯的观点,翻糖材料灵活多变,能够仿制出很多物件,他印象最深的是他们学校团队去年用二十比一的比例制作的江南水乡无锡荡口古镇模型。

苏鼎凯把刺绣融入到了翻糖蛋糕的制作。 苏鼎凯 供图

这个微缩古镇甜度很高,我们团队用了50公斤翻糖,25公斤拉糖,花了半个月时间才做好。苏鼎凯说明,这个作品里包含了10多座主要建筑,还有几座小桥,全部都是用可以吃的材料做成的,是一个可以吃掉的“古镇”。

小桥映着流水,亭台掩映着楼阁,每一块砖瓦,每一株花草都制作得十分细致,当东方韵味融入西式糕点,一幅江南水乡的画卷便呈现在品尝者眼前。苏鼎凯表示,由于是按比例缩小,古镇里米粒般的门锁、茶具,需要借助镊子才能塑造,虽然是翻糖材料制作的古镇,只要妥善保存,这件作品能够保存十多年。

苏鼎凯在广州从事翻糖教学工作已超过六年,指导过的学员数量超过一千人,他依然在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艺水平,他的学习目标是他在苏州学习翻糖时遇到的导师周毅,周毅在业内享有中国"糖王"的美誉,有媒体报道称,周毅制作的中国风格翻糖蛋糕在世界规模最大的蛋糕赛事中赢得了多个金奖,他将蛋糕制作成了精美的艺术品。

这种点心虽然源自西方,却融入了中式面塑的工艺,并且持续探索新型翻糖配方,我们同样能够制作出水准极高的翻糖蛋糕作品。苏鼎凯谈到,当前很多国内顾客关注健康,会限制糖分摄取,他们所在的教育机构也在开发新的翻糖原料,来顺应市场持续的演变。

苏鼎凯的烘焙学校中,记者注意到,许多出生于九五后和零零后的年轻人正在学习制作翻糖蛋糕。苏鼎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步,同时学生们也从中受益匪浅。他期望将来能够把更多中国传统的手工艺融入他的甜点制作中。(完)

(中国新闻网)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