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深夜时分观赏这部影片,散场时望见乌云密布的夜幕,或许会忍不住落泪。不过,我是在人声鼎沸、屏幕昏暗的万和影院看了正午场的场次,观看结尾时感到一阵头晕。即便如此,我还是给出了五星评价。
这部作品整体表现相当出色,情节推进平稳有序,7.1的铺垫使得整部影片都笼罩在一场大战即将爆发的紧张气氛中,对原著的尊重程度很高,按照常规评价标准应该获得四星,但我最终给出了五星,这是为了向自己的青春岁月表达敬意,相信所有给出五星评价的人都有类似的心情,十年间,这部作品陪伴着我们度过了整个青春时光,如今它圆满结束,就像我们逝去的年华一样,这部收官之作难免让人感到一丝悲伤。
回想幼年时期学习英语的经历,楼下有一家小小的书店,每次放学后都喜欢去那里逛逛,印象中,那些书的封面像是儿童画的涂鸦,翻开书页,油墨的绿色书页层层堆叠,充满好奇的我试着翻阅,却完全看不明白,从那时起,那堆书就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之后英语课上有位姐姐拿着一本书在读,我忍不住借了回来,天黑后就翻看起来,印象里那是头一回如此专注如此着迷,头一回,那个脸上带着闪电状疤痕住在储物间里的小家伙,比比多味豆,蟾蜍,九又四分之三站台,霍格沃兹的深红色火车,尖尖的塔楼和城堡,奇特的夫人,分院帽这些奇妙的名字浮现在我脑海中,年幼的我不断构思,对角巷的覆盆子冰糕,奥利凡德的手工魔杖(真想拥有一根),蒸汽腾腾的火车,翅膀一闪就飞走的金色飞贼•••
第二天清晨,我还没离开被窝,就突然醒了过来,接着看下去,因为很快就要上课交还了,一边控制着兴奋,一边舍不得往后翻,这么多年,最让我难以忘怀的一个场景是最后,各个学院进行宝石积分的排名,格兰芬的数量多于斯莱特林,整个大厅都用银色和绿色的蛇形图案装饰着,结果邓布利多为了奖励哈利三人的勇敢,给每个人加了百分,紧接着他一挥手,大厅的装饰立刻变成了橙红色的狮子图案,看到这一幕时,眼泪不自觉地流了下来,好像有关魔法石的冒险是我经历的,坐在大厅里,心情激动也是我,这是我唯一一次在阅读哈利系列时落泪。内心十分激动,思绪起伏难平。合上书本,既留恋又急切地盼望继续阅读。如今我时常回想,当年四年级的我,真的能在无人指导的情况下,完全看懂整本书吗?•••毫无疑问,这个故事,确实非常精彩!
跑题太远,现在重新谈谈剧情内容。可以说,罗琳自从再婚并且生育子女之后,作品水准就开始有所下滑,尤其在第六部和第七部中体现得比较明显。但是仔细想想,一个人能够凭空创造出如此宏伟的一个世界,并且通过这个充满魔法的世界带给我们那么多欢乐和感动,她所取得的成就已经非常了不起。如同托尔金笔下的中土世界战火纷飞,黑客帝国展现的虚实相生令我震撼不已,还有纳尼亚箱后那片冰天雪地,以及几位前辈构筑的九州奇幻疆域,这些作品风格迥异,却都令人深深敬佩那些挣脱现实束缚而大胆想象的天才们,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潜藏着造物主的渴望,你们帮我们这些平凡人实现了这个夙愿,尽管不够完美,却已弥足珍贵。)电影结尾的激战,因特效运用和视觉呈现,确实比书本带来的感受强烈许多。教授们为守护校园不惜牺牲,纷纷向天空施展咒语的场景,着实让我内心有所触动。后来一直试图找出斯内普咽气的关键时刻,演职人员演绎得相当到位,特别是回溯记忆的环节,斯内普目睹挚爱的莉莉离世时那难以掩饰的悲痛神态,确实令人动容,唯独欠缺的是原著中斯内普离世时望着哈利时那含糊不清的,让无数人潸然泪下的“看着我”的场面:look…at…me。电影里那段斯内普的台词过于冗长,反而削弱了情感冲击力。
最终,你的武器击败了阿瓦达索命,取得了不易的战果,这个结果让我感到有些不可思议,因为两者之间的实力差距实在太大了,不过当电影呈现这一幕时,我好像明白了,哈利并非天生强大,他一直依赖的是声望,机缘以及一些小聪明,但正如邓布利多所言,他拥有爱。这件物品堪称至锋利的工具,连伏地魔也难以领会其真谛,确实,哈利始终秉持着纯良的本性,许多际遇都是命中注定,或是身不由己,并非他主动选择,命运的指针将他引向了这条征途,他便始终坚守着守护所爱的一切,其实他比任何人都更渴望过着平凡而幸福的时光,握住魔杖,他能施展的仅是克制对方的法术,方法极为简便,造成的创伤微乎其微,然而却成功击败了最凶狠最阴险的致命诅咒。就是这样。
就像书末章最后一句
十九年了,一切太平
也像有人说的
十年,青春终结,爱无止境。
PS最后牢骚几句,那批人过了十九年形象实在太逗乐了,哈利的儿子,那个小家伙不见得有哈利幼年时的可爱劲儿,却长得出奇地帅气,但愿往后别变丑,等过十年大银幕上就会多一位让人过目难忘的俊朗偶像了,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