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兑换凭证打折出售呢”,近期在北京众多月饼兑换点,囤积的“黄牛”开始急于出手,部分甚至以七折优惠招揽买家。北京晨报调查发现,今年月饼兑换凭证提前降价处理,同时也有不少市民特意前往低价抢购,并立即进行兑换。部分“黄牛”抱怨这类凭证收购容易销售困难。
月饼属于特定节日的食品,在中秋节这天,人们品尝月饼,对着月亮邀请朋友,借此表达思念和情感。用一句曾经广为流传的话来说,就是“我吃的不是月饼,是情谊”。某个时期,月饼市场非常兴盛,这并非因为大家特别爱吃月饼,而是因为人情因素在推动吃月饼——很多人购买月饼并非为了自己吃,而是用作礼物赠送他人。
月饼礼券获取容易销售困难,是个值得肯定的转变。从社会层面观察,这种情形有助于良好社会氛围的形成。对于广大民众而言,不受送礼需求的影响,月饼定价会趋于大众化。近年来,月饼整体价格呈现下降态势,高价月饼逐渐减少。——关育兵
早些时候,名贵月饼、高价螃蟹等商品屡次出现,普通民众望而却步,却在部分行政机关备受青睐,既能凭虚造假的办公用品单据,又助长了送礼的不良风气不断蔓延。那个年代月饼代金券紧俏,根本无需降价促销,农历八月十五变成了公款吃喝的借口,因此败坏了社会风气,损害了民众利益。
月饼券的盛行,反映出“月饼经济”的过度膨胀;月饼券的降价,又证明了市场价值的回归。这无声地提醒着生产商和销售商,必须重视商品品质和顾客的期望,需要凭借优质商品来赢得节日市场,也传递出纯洁正当、紧随时代潮流的节日气息。
“月饼代金券”突然流行开来,并在市场上广受欢迎,让月饼不再仅仅是一种食物,反而变成了一种可以买卖的东西,甚至成了官场中人互相馈赠的特殊物品。这不仅是中秋传统习俗的走样,也是消费习惯的扭曲。在这个背景下,今年中秋节“月饼代金券”不再受欢迎,无疑传递出一种令人欣慰的信息。
确实如此,“月饼券”既是铺张浪费的标志,也是公款挥霍的衍生品;尤其是公款挥霍,不仅促成了“月饼券”的出现,还支撑了“黄牛”的生意,更让消费观念演变成了消费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