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唯一富过17代的家族,坐拥上海近千户房屋,子孙大都上哈佛

日期: 2025-10-11 09:10:59|浏览: 3|编号: 151949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中国众多历史悠久的家族,大多难以摆脱财富传承三代的限制,唯有苏州贝氏家族例外,它成功打破了这一规律。该家族自明朝发端,历经数百年,至今已繁衍十七代,家业持续兴旺,在上海拥有近千处房产,其子孙大多毕业于哈佛大学。

起源药业,奠基苏州

贝氏家族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嘉靖时期。那个年代,贝兰堂从浙江兰溪搬到了苏州,以行医售药作为最初的事业起点。苏州在当时是江南地区的繁华都市,药材的市场需求非常旺盛,贝兰堂敏锐地把握了这一时机,创办了药铺,专门从事中草药的经营活动。起初,药铺的规模并不大,但通过稳步经营,逐渐积累了第一桶金。

到了第六代贝潜谷和第七代贝慕庭时期,家族的药材铺已经发展成为江浙地区颇具名气的商行。这家商行不仅经营药品,还从事药材的培育和制作,构成了从种植到销售的完整流程。在乾隆统治期间,贝慕庭位列苏州四大富豪之一,家族的生意达到了鼎盛阶段,药材交易业务拓展到了邻近的许多城镇。

清朝中期以后,贝家在医药领域持续发展,同时拓展了其他业务。第八位贝模和第九位贝廷荦掌管家族期间,购置了多处农田,确保了稳定的资金流入。第十位贝墉是个热衷收藏的人,他拥有大量书籍,尽管在太平天国动乱中有所损失,但凭借家族雄厚的实力,很快便得以弥补。

贝省三的十一代子孙与贝康侯的十二代后裔期间,贝康侯在左宗棠的办事机构中供职,主管钱粮收支,离职之后捐出五百顷田地创立留余义庄,用来接济本家族的族人。这个义庄不仅帮助生活困难的族人,还兴办学校,为子孙后代奠定学识根基。贝康侯购置了近一百座房屋,修缮了贝家的宗祠,以此增强家族的向心力。

十三代贝理泰掌权之际,家族产业已从单一医药扩展至更多行业。他创立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设定了简便的入账条件,仅需一元即可存款,以此招徕寻常百姓。该行发展迅猛,其网点迅速遍布全国各地。贝理泰亦积极投身慈善事业,捐资建设道路,例如苏州阊门通往虎丘的新式马路,促进了地方经济的繁荣。

家族资产在此时期发生转变,医药产业依然作为支柱,金融领域则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贝润生这一脉,原本家境平平,他在十六岁时前往上海瑞康颜料铺担任学徒,依靠自身努力晋升为负责人,最终成为颜料行业的领军人物。贝润生捐出田地一千五百亩用于设立承训义庄,以此继承家族的慈善理念。

转型金融,房产兴盛

清朝末年和民国初期,贝氏家族把握住了历史发展的机遇,将经营重心从医药行业转向了金融与房地产领域。贝家第十三代掌门人贝润生来到上海安家落户,开始大量收购土地和房产。他动用将近一万两白银购置了狮子林,又投入八十万两白银对园林进行改建和扩建,使园区面积达到一千多亩。园内建筑风格独特,结合了东方传统和西方特色,例如建造了用水泥制成的亭台水榭,还打造了装饰有西洋绘画的游船。

狮子林不为私人所有,而是族人共同使用,设有祠堂和学堂。贝润生在上海拥有将近千处房产,总占地面积超过十六万平方米,其中包括南阳路170号的贝公馆,该建筑有三层,占地两千四百多平方米。这些房产大多为多层住宅,出租给商铺和居民,能够带来持续稳定的租金收益。

贝理泰创建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担当起家族财富管理的重任。该银行注重面向普通民众提供服务,其经营范畴涵盖资金存储、借贷往来以及异地汇款,由此迅速聚集了雄厚的资金实力。贝哉安则参与创立了上海银行和中国旅行社,以此扩大了家族的社会影响力。贝祖诒是家族的第十四代传人,他早年毕业于东吴大学唐山工学院,1914年加入中国银行北京总部,之后历任广州分行、香港分行、上海分行负责人,并担任过中国银行总部的副行政主管。

1946年他出任中央银行行长,着手实施金融革新,促使市场恢复秩序。贝祖诒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出席了布雷顿森林峰会,助力全球货币框架的形成。其家族构建了遍及海内外的资本脉络,实现了资产配置的多样化。

房产投资是核心方法,贝润生将不动产当作增值工具,上海土地极其昂贵,他购置市中心地段,房产散布于租界和城区,贝家后代持续拓展,在贝祖诒主持期间,房产收益用于家族学习和经营。

狮子林因贝润生整治而闻名,位列苏州四大名园,园内设有叠石群,分作三叠二十一穴,并有九条回廊。贝家产业不仅获利,还用于慈善,例如兴办幼教机构与设立义庄。贝润生注重以德传家,并非仅传家产,而是公业由族众共享。这种理念,使房产成为家族永续的根基,至民国时,上海贝氏房产近千处,维系了十七代的延续。

教育传承,世代辉煌

贝氏家族的财产能够长久维持,关键在于重视教育。自第一代贝兰堂开始,家族就非常看重子孙的学习。义庄里设立了私塾,为族人提供免费的教学,孩子们从小就能学习经书和计算。到了清朝末期,贝康侯和贝润生出资建立了苏州最早的新式幼儿园,促进了现代教育的发展。家族成员的婚姻选择都偏向于有文化底蕴的家庭,比如贝聿铭的母亲庄氏,她出身于曾任清国子监祭酒的家族,并且擅长书法和音乐。贝祖诒娶了蒋士云,她是蒋履福的女儿,有着名门闺秀的背景。

十四代贝祖诒十分看重后代培养,贝聿铭年幼时进入上海圣约翰大学附属中学学习,1935年前往美国求学,最初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取建筑学学士学位,1946年在哈佛大学获得建筑学硕士学位。贝聿铭主持设计了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和苏州博物馆的新馆,作品中融合了东方与西方的特色,其设计风格受到狮子林园林的启发。

十五代贝聿铭后代中,三个儿子在哈佛大学完成学业,从事建筑行业:老大贝廷中专攻城市规划,老二贝建中研究建筑学,老三贝礼中也从事建筑领域。女儿则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贝建中现担任贝氏建筑事务所的联合董事长,积极促进中美两国的建筑交流合作。

家族后辈子孙继承家风,不少进入哈佛深造,主修建筑或金融学科。家族依靠房产收益支持学业,保障获得优质教育。贝聿铭的孙女在哈佛学习,之后从事相关领域工作。家族教育不仅注重书本知识,也强调动手能力,子孙在假期参与家族经营,锻炼管理经验。

贝氏家规注重品德与才能并重,期望后辈志存高远,认为留财给子孙不如传德更为重要。这种传统,使家族远离奢侈之风,始终致力于培育人才。如今,家族后代散居世界各地,在各行各业中有所建树,尤其集中在金融和建筑领域,这充分说明教育才是家族财富的关键所在。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