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法规要求,金融机构已经停止在消费信贷利率上相互竞争,转而根据高端客户的个性化要求,提供更多样化的金融方案。最近,不少银行对个人消费贷款业务进行了改进,增设了额度调整和还款期限延长的选项,以此满足借款人的不同需要。
01多家银行消费贷“提额”
去年竞争异常激烈的消费贷款利率,在相关规定的约束下逐渐平息,现在各家金融机构正根据借款人的实际情况,在提高授信额度、延长借款期限以及提供多样还款选择等方面进行改进,以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
多家银行推出大额消费贷产品。工商银行提供一种房屋抵押组合贷款产品,既可用于日常开销,也能满足经营需求,针对消费用途的客户,单笔授信额度上限为200万元;建设银行的“快贷”产品,最高可借30万元,年化利率(单利)从3.0%开始计算;光大银行设有“白领E贷”,最高额度达到150万元,年化利率(单利)起步为3.5%;北京银行推出“消费京e贷”,最高额度为100万元,支持全天候线上申请提款。
北京银行最近推出了名为“消费京e贷”的信贷产品,单笔贷款的上限是一百万元。(信息来源于北京银行的手机应用程序)
银行除增加贷款最高额度外,还放长了还款时间,例如中国农业银行的“网捷贷”最长可借60个月,该行的“房抵e贷”产品最久可还120个月,哈尔滨银行的“房抵消费贷”产品最长期限为7年。湖南银行提供的“湘银房抵贷”是针对信用记录优异的个人客户设计的,以不动产作为担保的信贷服务,商业用途的信贷期限最长达十年,个人消费用途的信贷期限也有五年宽限期。
部分银行在还款方法上提供“先付利息再还本金”的选项,中国民生银行的“民易贷”产品允许随时借款随时归还,部分用户可选择“先付利息后分期还款”的方式。专家指出,这种还款模式能减轻客户早期的还款负担。对金融机构而言,采用“先付利息再还本金”的方式,虽然初期资金回笼进度较慢,不过从长远角度出发,这种方式有助于招徕更多储户,提升客户忠诚度,最终为银行创造更加可靠的利息收益。
然而,必须留意,高额借款商品并非唾手可得,许多方案须要评估个人经济状况、职业背景等要素,而以房产作抵押的贷款则务必提供所有权文件。
今年三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文件,倡导金融机构主动推动消费增长,增加金融商品种类,优化服务流程,创造有利消费的氛围。银行机构能够依据借款人的偿付水平及风险等级,采取不同的信贷策略。信用记录优异且存在高额支出要求的借款人,个人信用消费资金划拨的额度上限能暂时性从三十万元增至五十万元,个人网络信用消费资金划拨的额度上限能暂时性从二十万元增至三十万元。
苏商银行特邀研究员武泽伟向媒体人透露,在政府倡导扩大内需的背景下,金融机构调高信贷额度上限,同时放长信贷周期,并且设计多样的还贷方案,有助于满足大额购买的需求。这种行为既是对政府促进消费号召的回应,从根本上看也是针对高端客户群体进行的特色化竞争。
02专家提示注意潜在风险
银行纷纷改进消费贷款服务,是市场进步和业务更新的表现,既让客户有了更多挑选和方便,也对银行自身成长及经济提升带来正面影响。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向媒体说明,不能不关注其中隐藏的问题,必须依靠银行机构、管理单位和客户群体的合力,来达成消费信贷领域的良好、平稳运行。
袁帅谈到,从整体经济和金融秩序的角度观察,银行改进个人贷款产品有某些正面作用。个人开销是推动经济前进的关键因素,个人贷款的进步能够激发个人消费意愿,带动经济流转。大额度的个人贷款能够为个人提供更充足的资金帮助,带动个人消费的层次提升。
银行为了应对市场竞争和业务转型的双重压力,主动调整经营策略。银行发行额度高、期限长的个人信用贷款产品,目的是招揽更多借款人,增加业务量。银行提供更有竞争力的贷款方案,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多元需求,特别是那些资金需求量大且希望减轻还贷负担的借款人。袁帅觉得,当前经济格局变化和数字金融进步,使得老式的放贷取款方式遇到难题,金融机构必须发掘新的发展机会。个人信贷领域前景广阔,改进个人贷款服务能帮助机构调整经营范围,增加非资金收益的比重,从而提升经营效益。
业内专家指出,消费信贷领域倘若出现无节制的发展,或许会伴随某些潜在问题。巨额的消费信贷有可能造成居民负债总额急剧增长,从而提升金融系统的风险敞口。倘若经济状况发生波动,借款人的偿付能力减弱,便极有可能产生信用危机。银行方面必须强化风险管控,对借款人的申请进行审慎评估,保证信贷资金流向正当的消费领域。同时,还要合理确定贷款额度和期限,避免过度授信。
消费者根据袁帅的看法,若不能妥善安排资金支出和还贷安排,就可能造成债务不断增长,从而损害个人信用档案。较长时间的借款,使得消费者必须承担更高的利息负担,整体还贷开销会相应增大。并且,“先付利息再还本金”的还贷模式,在后期需要集中归还一笔数额可观的本金。倘若届时消费者资金不足,就有可能遭遇违约状况。个人应当提升对风险的认知,审慎支出,妥善安排借款与偿付安排,防止任意举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