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阵痛的石药集团:集采重压下抗肿瘤药收入大跌,布局创新药能否开启“第二增长”曲线?

日期: 2025-10-14 08:05:06|浏览: 3|编号: 154075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证券之星 刘凤茹

石药集团(01093.HK)2025年中期业绩受到集采政策持续影响而出现显著变化。公司上半年总营收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8.5%,具体数额为132.73亿元。净利润也跟着下降了15.6%,最终达到25.48亿元。尤其是公司重点的成药业务,其收入大幅降低了24.4%,对整体业绩造成了明显的不良影响。

证券之星发现,肿瘤治疗行业的营收大幅缩水六成,知名药品多美素和津优力因为被纳入集中采购计划,价格急剧下降,暴露出常规制药公司在医保制度改革下面临的利润结构困境。业绩受传统业务拖累的石药集团,正快速推进向创新药物的转型,期望在行业调整的困难时期找到新的增长点。这家在产品更新换代中挣扎的石药集团,究竟何时能够扭转经营颓势,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成药业务骤降六成

石药集团的收益主要涵盖制药产品、原料药产品、健康食品以及其他几类业务。制药产品是所有收入中最主要的部分。

最新财务报表表明,今年前六个月成药板块的总销售额为102.48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了24.4个百分点,是公司所有业务板块中唯一出现收入减少的领域,并且构成了压制石药集团整体经营表现的关键阻力。

根据治疗范畴,成药业务涉及神经、肿瘤、感染、心血管、呼吸、消化等主要领域,以及一些次要范围。在主要范围内,除个别领域外,其余六大治疗板块的销售收入均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

神经系统是所有领域中收入最高的一个,今年上半年创造了37.55亿元的收入,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28.3%。该领域的主要产品有恩必普、舒安灵、明复乐等。其中,只有明复乐上半年的销售收入实现了同比大幅增长,而恩必普和舒安灵则分别受到医保谈判降价以及注射液被纳入第十批国家集采目录的影响,导致销售收入出现下滑。

财报显示,抗感染板块上半年营收锐减28.2%,达到16.57亿元;心血管领域同期收入下滑29.3%,为8.68亿元;呼吸系统业务营收也下降了23.9%,收于5.75亿元;消化系统板块上半年收入减少了18.3%,为5.28亿元。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抗肿瘤领域,该业务板块上半年收入降幅最为显著,高达60.8%,最终实现营收10.51亿元。

石药集团在抗肿瘤业务方面,推出过津优力、多恩益、克艾力、多恩达、恩舒幸、多美素等多种药品。

经了解,津优力系中国首款自主研制的长效提升白细胞药物,旨在预防并治疗化疗者因中性粒细胞数量下降所致的感染及发热症状,属于治疗类生物制品中的1类创新药。多美素乃石药集团独立研发的肿瘤领域脂质体类抗肿瘤新药。

石药集团透露,2025年上半年,肿瘤治疗产品的销售额与去年同期相比显著下滑,核心因素是多美素被纳入第十批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名单,致使产品售价大幅下调。此外,京津冀地区“3+N”药品集中采购计划的范围扩大,也造成津优力的销售收入急剧减少。

证券之星留意到,石药集团在原料产品、功能食品及其他业务方面今年上半年有显著进展:原料产品业务实现销售20.75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1.9%。由于海外市场需要大幅提升,维生素C产品实现营收11.96亿元,同比提升21.6%;功能食品及其他业务获得销售款9.51亿元,比去年增长8%,这主要是因为咖啡因产品销量上涨。

材料商品、机能性食品等领域的收益有所增长,然而这种增长无法抵消成药业务所出现的明显衰退。由于成药收入在整体中所占的比重降低了,石药集团今年前六个月的利润率比去年减少了六个百分点,最终降至65.6%。

对外授权抵消部分收入下滑

当传统业务增长失速,石药集团将目光锁定在创新药上。

根据财务报告,到今年上半年,石药集团已经研发了二百多种正在研制的创新药物和制剂,这些药物和制剂里,大分子药物有一百多项,小分子药物有六十多项,新型制剂有五十多项;同时,该集团还开展了一百六十多项临床试验,在这之中,接近六十项是三期临床试验。

今年上半年,石药集团有三种新药获得批准并开始销售,分别是善泽平,它用于帮助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美洛泰,它用于治疗成人中度到重度的疼痛问题,以及恩益坦,它新增了治疗中度到重度持续性过敏性哮喘的用途。此外,还有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等五款药品的上市申请已经得到了受理。

证券之星发现,通过研发投入能够看出石药集团对创新药物开发的关注程度。今年上半年,石药研发开支比去年增长了5.5%,达到26.83亿元,占成药业务营收的26.2%。统计表明,2019年至2024年期间,石药集团的研发支出分别为20亿元、28.9亿元、34.3亿元、39.9亿元、48.3亿元、51.9亿元。石药集团估计,到2028年岁末,将会有五十余种新药或者新增适应症提交审批并上市。

业内普遍认为,近些年,中国的创新药物得益于政策扶持、人才聚集和资本助力等多方面条件,实现了长足发展。然而,与普通药品能迅速产生经济效益不同,创新药物需要经历漫长的研发周期和严格的审批流程。此外,在推向市场进行商业化的阶段,这类药物还可能面临医保谈判、医院接纳程度以及定价策略等方面的不确定性,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其商业前景与预期存在偏差。

值得注意的一个情况是,石药集团在创新药物领域探索了授权给其他公司的模式。今年上半年,该公司通过授权获得的收入达到10.75亿元,这些收入主要来源于几种创新药的授权首付款和阶段性付款,具体包括ADC药物和伊立替康脂质体等。这笔授权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药品销售总额下降带来的负面影响。(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刘凤茹)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