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届FHC中国国际烹饪艺术大赛落幕 东莞21岁小姐姐夺得金奖

日期: 2025-10-16 01:09:08|浏览: 7|编号: 155315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黄梓怡在糖艺项目比赛中获得金奖 本版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做菜同样是一种技艺!11月14日,第二十一届FHC中国烹饪技艺大赛在上海圆满结束,东莞市高训中心糖艺教学室的黄梓怡老师带着她的作品《最后的莫西干人》,在这项比赛中赢得了糖艺竞赛的总成绩第一名,获得了金质奖章。

黄梓怡现年二十一岁,去年毕业于东莞市技师学院,专业是西点制作,她因参加比赛而接触糖艺,从此便专心致志地学习。出乎意料的是,她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在首次参加的国际化比赛中就赢得了金奖。

2018年才接触糖艺制作

2018年学校准备世界技能大赛,那时要选拔几名擅长糖艺的学生去参赛,我就报名了。在此之前,我对糖艺制作一无所知,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我成功从100名学员中胜出,最终获得了参加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糖艺西点项目广东省选拔赛的资格,并且拿到了第二名的好成绩。这个结果让黄梓怡感到不太理想,她认为自己的表现还有提升空间,因此有些失落。黄梓怡表示,如果能够更加出色地发挥,或许就不会这么遗憾了。

毕业季紧随比赛之后到来,黄梓怡根据指导老师潘素二的建议,前往了东莞市高训中心的“素二sugar art拉糖工作室”,那里是潘素二推荐的。

在这个工作室,黄梓怡获得了更多机会钻研糖艺技艺,在未接受培训期间,她独自投入大量时间练习,为参加比赛,她几乎牺牲了所有闲暇时刻。今年的中秋节、国庆节期间,她未曾停歇,家人多次打电话劝她回家,但她认为任务尚未完成,不能随意休息。黄梓怡表示,如今取得第二十一届FHC中国国际烹饪艺术比赛糖艺类别的最高荣誉,内心感到十分满足。

《最后的莫西干人》征服评委

黄梓怡这次参赛的作品名为《最后的莫西干人》,这个名字源自同名音乐《最后的莫西干人》。这件作品的核心内容是表现对欧洲殖民者的反抗,它在1970年获得了世界性的广泛传播,后来被秘鲁视为国家文化遗产,同时也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一次偶然听见这首歌,便被深深吸引,接着我上网查了资料,得知这首歌的来历,又看到莫西干人的样子,感到十分震撼,于是决定动手做一个这样的东西。黄梓怡这样说明。

观赏《最后的莫西干人》时,记者对该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作品的每个部分都制作得极为精致,假如事先没有被告知,几乎无法断定它是一件糖艺创作。

糖艺通过调配砂糖、葡萄糖或饴糖等原料,采用熬煮、拉制、吹塑等技术手段,塑造出既可观赏又可食用的独立食品或食品装饰品,这种加工方式兼具观赏价值、食用功能和艺术表现力。

糖艺成品色彩斑斓,质感晶莹,立体感强,堪称西点界最华贵的陈列品或装点材料。糖艺更是国际大型西点赛事中的固定参赛内容。东莞能取得此成就,表明该市在此项技艺的培训层次已获得业界的高度评价。

黄梓怡作品:《最后的莫西干人》

希望能有机会出国参赛

黄梓怡说明,《最后的莫西干人》从构思到完成历时四个月。参赛时组装环节耗费五小时,作品的头饰和支架必须预先准备。黄梓怡指出,通常一件作品从初步设想到最终成品需时一个月,制作糖艺极其需要恒心。

黄梓怡备赛期间,每天早上八点开始训练,持续到晚上十点,偶尔会延长到凌晨一点多,感到疲惫时便趴在桌子上短暂休息,这就是她的典型作息。

高训中心的人员表示,黄梓怡在训练期间,习惯把每次的缺点记录在纸上,以便下次修正,她会对自身技能欠缺的部分加强训练。

糖艺创作需要反复练习造型、倒置糖体、拉扯糖丝。黄梓怡表示,糖艺创作时,熬制完成的糖冷却至八十度到九十度最为适宜进行拉丝操作。练习期间,她的手时常被灼伤,手上出现水泡是极为普遍的现象。

黄梓怡表示,未来希望能有机会出国参赛,拿到更好的成绩。

《最后的莫西干人》局部雕花

/ 知多D /

FHC中国国际烹饪艺术大赛属于一项国际性活动,其宗旨在于培育新锐厨师,推动中国西餐的进步。2015年,该赛事被世界厨师联合会(WACS)确认为在中国境内举办的唯一具有洲际认证的烹饪竞技。近年来,随着参赛选手与参赛国家数量的持续攀升,这一赛事在亚洲及全球范围内已形成显著规模和广泛影响。(记者 张欣仪)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