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广受欢迎的烘焙品牌85度C,现在正经历一场艰难的调整。国内众多分店面临关闭,这是其进入中国后遭遇的最大规模冲击。南京新街口的店铺已经无声撤离,江北的分店也在9月25日挂出了停业通知,这种不利局面已经逐渐显现。
2007年,上海首家门店开业时,顾客排队的景象极为壮观,场面十分热闹。店里的“凯撒大帝”面包非常受欢迎,每年销售量超过一亿个,成为备受瞩目的商品。然而,谁也未曾想到,曾经带来丰厚利润的“现金牛”如今却成了业绩的负担。2021年,公司尚能盈利,但到了2023年下半年,情况急速恶化,去年更是亏损了将近9300万元人民币,这个结果令人感到意外。公司解释称,当前市场角逐异常激烈,购买力一直疲软,只能选择关闭部分门店来控制损失,同时调整资源分配。
这真的是唯一的选择吗?环顾四周,85度C的窘境并非特例。克莉丝汀面临倒闭处置,面包新语网点锐减, 悄然撤退,整个老式烘焙领域仿佛正遭遇史无前例的严冬。前面有猛兽后面有豺狼,新中式烘焙领域里泸溪河、鲍师傅依靠即时烘烤和文化符号迅速发展;星巴克、瑞幸等咖啡行业巨擘运用“咖啡搭配烘焙”的策略积极扩张;就连喜茶、奈雪的茶这些茶饮领域的知名企业也跨界参与竞争。85度C曾经凭借“咖啡与烘焙”的经营方式声名鹊起,但如今早已默默无闻,不再具备任何竞争力。高昂的店铺费用和员工开支,更是如同两座沉重的大山般压在经营者肩上。
仔细观察其店铺分布,可以察觉到一些异常情况。江苏省有134家分店,上海和福建省也超过百家,然而安徽省、北京市、天津市等地区却非常稀少,这种分布极不均匀,已经预示着潜在的风险。有行业专家预测,85度C公司将来或许会舍弃华北、西南等经营不力的区域,把主要资源集中到华东、华南的核心市场。这一策略,是主动放弃部分业务以保全主力,还是在艰难支撑?
从根本上说,85度C大概错失了最理想的时机,它于2007到2011年的行业鼎盛期登陆大陆,手握极好的条件,却没能发挥出最大潜力,它没有建立足够突出的品牌认知,也没能形成足够稳固的顾客基础,当热潮消退,才明白谁没有足够实力,如今的市场环境,早已不是单靠“高档原料、亲民价格”就能吸引消费者的年代了。这一番急剧的紧缩,实则是过后才有的醒悟,只是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市场不怜悯悲伤,只看重真正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