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公司全球总部于六月六日公开表示,已同 Fu-Rui-Shi Co., Ltd. (上海富瑞食企业发展有限公司,简称富瑞食)达成新的总特许经营合作意向,该合作计划由私人投资集团出资实施,投资集团成员涵盖美元PE基金Asia (亚投资本有限公司)等机构。
赛百味表示,这份协议是该公司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特许经营总协议,同时也是整个连锁快餐行业里规模最大的特许经营协议之一。
此项总经营合同本质上意在为中国市场寻觅一位更称职的负责人,从而促进市场范围的增长。依照新的总经营合同,富瑞食将在中国大陆独揽管理及经营所有赛百味门店的职权。未来二十年期间,该公司计划在中国大陆增设将近四千家赛百味门店,使该区域的市场体量增至原先的七倍。
仅凭企业官方登记资料,公众尚不清楚富瑞食此前在饮食服务领域的实际运作履历。根据天眼查平台披露的内容,上海富瑞食于二零二二年十月九日在上海市杨浦区正式登记设立,注册本金为两千五百万美元,其业务范畴涵盖企业事务处理,饮食场所管理,商业咨询,市场推广方案制定等多项服务。
今年五月,富瑞食已经接替B.V.,成为赛百味餐饮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和赛百味品牌管理顾问(上海)有限公司的唯一归属者。此外,赛百味品牌管理顾问(上海)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也调整为朱付强。
朱付强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本土连锁餐饮管理者。根据公开信息,他曾是汉堡王中国的前任首席执行官。在此之前,他先后担任过汉堡王中国的北方区负责人、首席拓展官、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等职位。更早的时候,他还曾在麦当劳中国任职。
这一合同标志着赛百味海外拓展蓝图的关键节点,公司将持续致力于拓展版图,并稳固作为世界领先餐饮企业之一的身份。亚洲市场潜力巨大,前景广阔,有望将赛百味的服务惠及更广泛的顾客群体。赛百味全球负责人John发表评论。
依据调研机构发布的信息,到2021年为止,赛百味遍及全球的店铺数量大约在三万七千家左右,而其中绝大部分都设在美国境内。
不过近些年它的发展碰到了阻碍。行业刊物统计,2016年,赛百味在美国停业了300多处;2017年,赛百味在美国关闭了909处;2018年则在美国收回了超过1100处。现在它在美国的店铺不到2.5万处,是8年来的最低纪录。今年2月,《华尔街日报》也刊文披露了赛百味主动寻找买家的传闻,市场估计它的价值可能超过100亿美元。最新消息透露,预计七上旬就能确定最终得主,不过九十亿的资金数额,较原先有所减少。
从过往的发展情况看,赛百味同样在中国市场遇到不少问题。
这家始于1965年、以长条形三明治为主打产品的快餐品牌,于1995年进军中国内地市场,比麦当劳晚了五年,比肯德基晚了八年,然而无论是从门店数量还是品牌影响力来看,赛百味都远远落后于它们。
赛百味在我国的经营网点共计六百七十三家,麦当劳则开设了五千九百五十家分店,肯德基更是拥有九千六百二十家门店,这三者的规模差距十分悬殊。
赛百味在美国市场,以标榜比一般快餐食品“更优等”的形象,赢得了顾客青睐,然而在中国,它所推广的三明治产品,却未能像麦当劳和肯德基的汉堡、炸鸡那样,成为广受欢迎的日常餐饮项目,而且从它的菜单清单中,也很难发现诸如“巨无霸汉堡”这类本身就已声名远扬的商品。
赛百味在美国的发展速度得益于其授权经营的商业模式,然而进入中国后,这种模式可能会遇到阻碍。
某些知名企业允许其他经营者加入的前提是,首先通过自营店铺树立品牌形象并增强品牌影响力,然后慢慢推广连锁经营来扩大市场范围。然而,赛百味在中国尚未形成清晰的品牌认知时,就已通过合作经营者进入市场。
赛百味引以为傲的入门条件宽松,也为它的运营困境埋下了伏笔。前任赛百味亚洲太平洋地区负责人Eric Foo在2021年的一次访谈中提及,赛百味的单个店铺合作投入在80至90万元之间,这个数额低于麦当劳250至320万元左右的合作成本。与餐饮行业里其他咖啡、茶饮乃至小型酒馆的门店单店投资普遍超过百万元的情况相比,这个数字并不算高。
随之产生的一个难题是,由于各地合作商存在差异,顾客体验到的产品风味乃至服务感受不尽相同。合作商数量越庞大,越能体现出总部管控水平的优劣,而分布遍及全球的赛百味一个显著弊端在于,未能授予各区域合作商应有的自主空间,导致管理层级过于臃肿。以一位中国地区的合作商来说,其需要对接的上级单位有城市方面的代理商,还有中国的总机构,亚洲的总机构,以及美国的总机构等等。
这也表明,赛百味想要开发更机动化,更贴合地方特色的商品和服务,以及制定更适应区域市场的推广计划,变得愈发复杂。
《中国连锁》杂志在2016年的一篇报道里提到了一个事例,当时中国区域的最高代理商穆泽华提议在菜谱里添置热汤,配备给三明治加热的器具,还要依照当地人的口味习惯来宣传更新的风味,例如烤鸭三明治,然而这种宣传非常困难,因为总部方面长时间的审核和检测导致品牌对市场的回应非常缓慢。
百胜集团与麦当劳的本地化策略非常突出,前者在中国已经做到自主上市交易,后者也由本土投资方主导管理。这两家公司无论在店铺数量、品牌推广、商品研发还是数字管理方面,都展现出鲜明的特色,并且深受当地市场欢迎。
看来赛百味在中国寻找到新的总特许经营商,可能是打算借助更接地气的合作者来扭转当前局面。富瑞食在招聘平台发布的信息显示,2023年赛百味在中国的发展进入新篇章,计划重新设定品牌形象和店铺面貌,改进和创新菜品供应,并且提升数字互动体验。
百胜和麦当劳中国业务分拆的融资模式,无疑为其他企业提供了极佳的借鉴,赛百味或许也能利用经济不景气阶段,把握高效连锁行业发展扩张的良机实现规模增长。
赛百味在地点挑选上很有弹性,各种类型的场所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包括大型商场、繁华街道、居民区,还有高校、医疗场所、人流密集的站点、能源补给站以及小型零售店。然而根据店铺在城市中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它并没有真正深入到基层地区。窄门餐眼提供的信息显示,赛百味超过八成的店铺集中在高级别城市,其中北京拥有数量最多的分店,多达152家。这说明它其实还有相当大的发展余地可以深入到更低级别的城市。
但这样的扩张路径几乎成为餐饮巨头的共同选择。
麦当劳公司先前表示,于二零二三年将在国内增设上百家分店,其中三线及以下城市将是拓展重心,麦咖啡品牌也将借此机会向这些区域扩张。百胜企业同时透露,计划在同年增设一千一百至一千三百家网点。这一发展态势,无疑给赛百味带来了严峻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