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近还随处可见的粽子,如今已从货架上消失得无影无踪,这种骤然的变化,让许多人感到意外。节日的氛围尚未散去,粽子的身影却已不见踪迹,形成一种强烈的反差。人们不禁好奇,这些曾经热销的粽子,究竟都去了哪里?
四号这天,位于哈尔滨南岗区宣化街的大润发超市里,端午节刚刚结束,所有主流品牌的粽子已经全部撤下了货架,原计划节后抢购打折粽子的顾客恐怕要感到遗憾了。超市一位姓任的工作人员透露,像五芳斋、米旗、李氏这些品牌的粽子,在节日的傍晚时分就已经被妥善打包,准备送回生产单位了
据消息人士透露,哈尔滨多数商店在端午节下午四点到五点时,便批量将剩余的粽子装入包装盒中。这种食品从节日前十二天起就上市了,到节日期间已经推出过“买一送一”的优惠活动,因此剩余的产品数量并不多。一位哈尔滨主要零售机构的负责人表示,根据与生产企业的约定,即便商品未能全部售出,也必须由制造商统一回购。
那么,生产者是否管理了粽子的制造量?哈尔滨老鼎丰食品的分销商杨经理表示,经过多次考察,该公司今年端午节粽子的生产量比去年显著降低,目的是为了防止资源消耗。对于需要退回工厂的少量粽子,加工企业会进行销毁。过去价值两三百元比较贵的礼品粽,今年不再制作,最贵的礼品粽价格在一百多元。
业内专家表示,今年端午节期间,粽子的供需状况基本协调,生产者手头囤积的货品数量有限,多数剩余的粽子被直接作废处理。
权威人士指出,随着生活水准的进步,端午节的深层意义正在发生不易察觉的转换,人们不再单纯将这个节日称作“粽子节”,粽子的定位退化为日常食品,商家根据需求适度制作,购买者依照个人意愿挑选,这样能够有效减少部分不必要的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