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块能吃到什么?
”——圣安娜饼屋把这个问题变成了香港人最近的社交暗号。
打开门后,看见玻璃展柜中的奶油蛋糕依然摆放着,而收银台处却堆满了冒着热气的便当盒,白米饭堆成了小山丘,咖喱牛腩和蒜蓉菜心各占一半位置,紫菜豆腐汤被挤在旁边,像个悄悄藏起来的小礼物。
上班族拎走就走,学生哥掏出八达通“嘟”一声,连找零都省了。
谁也未曾料到,这家始于1967年菠萝包的饼铺,如今以“两样饭”维持经营。
大班制作的面包西饼、炖奶佬等美食,朋友圈里结业通知接连发布,圣安娜却暗中把店铺厨房转变为集中厨房,凌晨三点启动分装流程,到了早上七点,首批汤品已经煮得滚沸。
租金贵?
那就把翻台率拉满;人力贵?
那就让一条流水线搞定两百份午餐。
简单粗暴,却有效得离谱。
别小看这盒饭,它把“穷鬼套餐”四个字洗出了体面。
机场店照样排队,西装客和背包客肩并肩,谁也别笑谁。
有女生拍照打卡:“38块在置地广场吃长脚蟹?
发梦!
后来发现湾仔确实有店家把蟹腿拆开,做成两种不同的米饭,再搭配红酒酱汁,售价是68元,结果还是很快就卖光了。
大型商场也毫不示弱,法式红酒煨牛尾、松露炒鸡蛋接连登场,价格涨至三位数,网络平台上依旧有人评论说“物有所值”。
价格战打到飞起,最狠的30块三餸饭直接贴脸输出。
圣安娜没有选择跳楼,而是尝试了“韩式辣酱鸡”和“日式玉子烧”的融合做法,另外赠送的汤品由西洋菜猪骨改成了泡菜豆腐,这种搭配很受年轻人欢迎。
后台数据说,单店月营业额30万,比卖蛋糕时翻了快一倍。
当局也参与其中助燃。2025年“地方饮食业振兴方案”发放补助、降低租赁费用,传统店铺只要愿意调整菜品就能获得资金。
圣安娜接着把网上订餐平台与八达通系统对接起来,外卖小哥直接送到住宅区入口,老人家不必上楼就能享用热腾腾的饭菜。
邻近澳门和深圳的餐饮经营者集体前来学习经验,冷藏车辆直接驶往珠海,平价盒饭掀起全新浪潮。
有人担心“两餸饭”会卷死小店?
现实是连素食店都活了。
全新低盐低脂配方推出那天,专业运动指导在社群里分享网址:食材包含碳水、蛋白质、青菜,比亲手烹饪更省事。
物流体系逐步完善,核心加工厂切割设备持续运转,冷藏运输车辆温控精准达半度,全为维持那碗汤的温度不降。
说到底,香港人不是没钱,只是不想再把钱花在“仪式感税”上。
蛋糕可以不吃,饭不能不吃。
圣安娜将面包的香气替换成了米饭的气息,把“偶尔享受”调整成了“每日有食”。
下次经过此地,不要只被橱窗里的草莓蛋糕吸引,要打开旁边的保温箱,那盒热气腾腾的两菜一饭,才是这座城市最地道的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