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年货必备点心“京八件”重上市面,到底哪八样却五花八门乱纷纷

日期: 2025-10-05 07:07:56|浏览: 3|编号: 148098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新岁刚至,家家户户便着手备办节物了。京地民众每逢节庆、探亲访友,节物中总少不了经典糕点“京八件”。不过,“京八件”具体包含哪些品类,您清楚吗?笔者近期在市集上闲逛,了解到答案呈现各式各样……

各家皆不同

前门煤市街是北京游客众多的商业街,街上分布着许多挂着“稻香村”招牌的店铺。

进入那个地方,狭小的场地堆满了各式各样的“老京味儿商品”,墙边的架子上放着大约十来个稻香村“京八件”礼品盒,价钱从二十五元到一百八十八元有所不同。

有些盒子里放有紫薯点心、杏仁点心、栗子点心、绿豆点心;另一些盒子里装着稻香通宝点心、菊花点心、绿豆小点、山楂小饼、黑芝麻盐味小饼、枣香小点;还有的盒子里盛放着山楂小饼、枣泥小饼、南瓜小饼、凤梨小饼等等,包装各不相同,样式也各不一样。

询问为何都称作“京八件”糕点套装,店家职员向小鲜解释,各个品牌所含的点心品类、分量大小、外包装设计,均有不同之处。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作者清楚地发现,所有糕点盒都被明显地包上了“稻香村京八件”的红色包装纸,并且还用纸带捆扎结实了!

紧接着,笔者在位于全聚德和平门店的年货展棚中,同样看到了“京八件”的糕点礼品盒。

里面装着咸味酥点,还有金糕排,此外有豆沙酥排,再有小鸭酥,以及萨琪玛,同时有凤梨酥,并且有虎皮蛋糕,最后是一品酥。

您是不是蒙圈了,到底什么是“京八件”?

笔者带您从根儿上刨一刨……

老北京饽饽

过去,北京居民把糕点称作“饽饽”,售卖糕点的场所被称作“饽饽铺”。

民俗学者金受申经过研究指出,北京传统点心铺的门面设计,带有元代的特点,当地最古老的商号或许就是做主食的店铺。

元世祖占据北京后,当地开始流行蒙古特色点心。明朝永乐皇帝将都城迁至北京,随之引入了南方风味糕点。清朝军队攻入中原,又带来了满族特有的饽饽。此后,北京逐渐发展出种类繁多、风格各异的饽饽店铺。

根据陈鸿年先生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出版的《北平风物》一书中的记述,北平地区的糕点作坊里,最为出名的应属“大八件”这种点心,它在当地享有极高的声誉。

这种点心之所以珍贵,关键在于制作工艺的精良,不论选用面粉、油脂还是糖分,都绝不马虎,绝非粗制滥造……至于“福禄寿喜”等不同题材,各自有专门的模具,有圆形的,也有方形的,有花卉图案的,还有蝙蝠造型的。

同期那位作家梁实秋,持有不同看法,他在作品《雅舍谈吃》里这样说过:

那所谓的八样大点心包括油糕、蓼花、大自来红、自来白等,另外还有几样小点心像是鸡油饼、卷酥、绿豆糕、槽糕等。自来红和自来白是中秋节祭拜时用的月饼,里面掺杂了冰糖,质地很硬,似乎主要给兔儿爷当食物。蓼花吃起来太甜了!绿豆糕吃多了容易卡住喉咙!

可以知道,京城那个时代的“京八件”,包含大八件和小八件两个类别。大八件里面,有象征福禄寿喜的几种饼,另外还有油糕、蓼花、大自来红、自来白这几样;小八件方面,则包括鸡油饼、卷酥、绿豆糕、槽糕等等。

但众口难调,食客对“京八件”的评价褒贬不一。

消失后重现

新中国成立后实施公私合营政策,北京部分传统手工艺从业者不得不改变职业方向,导致制作糕点的店铺,其产品品质出现了明显下滑。

王世襄先生深有体会:北京的中式点心,自六十年代起逐渐走下坡路。起初口感干涩不松脆,接着变得异常坚硬,而且无论东西南北城售卖的都如出一辙,仿佛出自同一人之手。

侯宝林先生有段相声印证这个观点:

车辆将桃酥碾入柏油路面,尝试用木棍撬动,未能成功,木棍反而断裂了。后来一位商店工作人员赶到,竟然借助其售卖的江米条,将桃酥从路面取下。

也就从那时候起,“京八件”一类的点心,逐渐淡出市场……

到2006年,北京市工业促进局正式启动对老北京传统糕点“京八件”与“宫廷御点”的再创造工作。

市场上早已消失的“京八件”重新出现,北京稻香村推出了带福字的饼,带禄字的饼,带寿字的饼,带喜字的饼,还有椒盐酥,鸡油饼,以及枣花酥。

苏州稻香村也推出了一种名为“京八件”的点心,其中包含福、禄、寿、喜四种饼,另外还有四样不同的点心,分别是鲜花玫瑰饼、苏式椒盐饼、枣花酥以及山楂锅盔。

近些年,“京八件”这类传统糕点礼盒变得非常流行,然而市场上缺乏统一规范,各式各样的“京八件”不断涌现。

点心作坊每家都有各自的解释,这就造成了“京八件”定义的模糊不清。不过,依照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每逢过年过节或者走亲访友,人们总会习惯性地带着这类糕点礼盒,以此增添节日的欢乐气氛和吉祥寓意。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