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O2O竟无一盈利?天天果园融资7000万美元,京东领投!

日期: 2025-10-05 13:04:32|浏览: 1|编号: 148258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新鲜水果电商平台天天果园于5月25日宣告成功募集到7000万美元的C期资金,其中京东作为主要投资方领投,海纳亚洲创投基金(SIG)以及锴明投资等投资机构参与跟投。

天天果园于2013年和2014年先后完成了A轮与B轮的融资,成功吸引了SIG和数千万美元的投资。SIG在此轮融资中继续参与投资。据悉,这笔资金将主要用于天天果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团队扩充、全国市场开拓以及上游供应链的完善工作。

京东将和天天果园在果蔬生鲜行业进行紧密协作,天天果园今后会变成京东果蔬门类核心的盟友单位。京东会为天天果园给予配送系统协助,让天天果园能够把业务覆盖到全国各地。

另外,京东和天天果园会在水果生鲜电商方面加强合作,拓展业务范围,共同开拓规模达万亿的生鲜市场。

当前承担着沉重负担的生鲜电商平台在仓储和配送环节开销巨大,众多生鲜O2O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不惜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进行恶性竞争,大多数电商都在亏本换取关注度,当盈利变得普遍困难,生鲜O2O的发展道路将面临重重阻碍,让我们来听听行业专家和创业者的观点。

上周,前华为荣耀总裁刘江峰透露,他创办的生鲜电商平台Dmall,即便没有品牌标识,也成功吸引了IDG等投资方注资1亿美元,作为其天使轮融资。与此同时,京东公司宣布对水果电商平台天天果园进行战略投资,金额达千万美元。根据刘江峰的规划,Dmall计划在五年内实现收支平衡。然而,一个令人深思的情况是,Dmall的前辈们在当前阶段,尚未有一家实现盈利。

负重前行的水果电商:仓储和物流特烧钱

水果市场的巨大潜力吸引众多人士投身其中,然而实际经营起来,尤其是开展网络销售,就会发现并非易事。

近些年,巨额投入成为水果生鲜电商的显著特征。天天果园的市场总监陈嘉杰向北京晨报的记者透露,水果电商的投入主要集中在对基础设施的建设上,特别是仓库和配送体系,“如果不这样投入是不行的”。陈嘉杰表示,从市场占有率的角度来看,水果电商目前还处于一片尚未被开发的领域,但从进入市场的难度来说,水果电商已经变成了竞争异常激烈的战场,因为几乎所有的生鲜电商平台都属于重资产运营模式,所有参与者都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经营生鲜网络销售的企业家们面临一个共同难题,他们很容易使经营模式变得复杂,例如原本将最后一公里的派送服务交给专业物流公司处理,结果发现费用不但没有减少,配送速度反而变慢了,最终不得不自行负责,由此可见,投入大量资本进行管理并非仅由个人想法决定。新农商学院的发起人辛巴强调,由于生鲜行业的特殊性质,当前从事生鲜电商的企业大多同时负责供应端和销售端,基本上都构建了覆盖整个产业的经营体系。

贴着成本线开打价格战:电商们基本都在赔钱赚吆喝

更令人痛心的是,为了争夺市场占有率,新鲜水果在线销售的价格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陈嘉杰向北京晨报的记者透露,价格竞争是紧贴着成本在进行,这场价格竞争进一步压缩了盈利的余地。

一位负责生鲜网络销售的领导做了个盘算,拿荔枝来举例说明,买进时每斤五块钱,在网上卖每斤六块钱,表面上看赚了百分之二十,可超过百分之二十的货物在采购环节就损失了,再加上员工开销和送货费用,真正赚到的钱几乎没有。一单货送到手只要不到四十块钱,但快递费就要二十块钱。再加上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价格战,做生鲜水果的网店几乎都在亏本,只是为了吸引顾客。

2012年被视为生鲜水果网络销售的开端,本来生活、沱沱工社、顺丰优选等众多垂直生鲜电商平台迅速涌现,其中优质水果是最吸引人的亮点。近些年里,不断有新的竞争者进入市场,同时也有不少老牌企业宣告失败。业内专家分析,那些倒闭或面临困境的生鲜水果网络销售公司,大多是因为经营不善和内部管理混乱所致。仓库和运输的开销是必需的,没有它不行,如今价格竞争异常激烈,导致部分生鲜网络销售公司资金周转困难,投资方看不到其独特优势,也不会再提供支持。一位行业专家对北京晨报的记者说。

盈利成为普遍性难题:最大的水果电商都没能盈利

高额资金投入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再加上生鲜电商固有的弊端,导致盈利成为水果电商行业普遍面临的困境。辛巴指出,生鲜电商存在“四个两”的显著特征,具体表现为损耗率大、运输费用高;商品整理复杂、仓储物流困难;产品增值空间有限、用户忠诚度不高。

天天果园在2014年的经营状况表明,全年销售总额超过了五亿元,较2013年实现了150%的显著增长,公司还预测2015年的销售额有望实现翻倍以上的进一步增长,其中仅2015年1月份的单月销售额就已达到亿元级别。尽管公司创始人最初是以经营水果为起点,并且现在已经成为国内市场份额领先、销售业绩最高的生鲜水果网络销售平台,但天天果园依然必须面对盈利方面的挑战。陈嘉杰向北京晨报的记者透露,天天果园现阶段未能实现盈利,并且,追求短期内的盈利并不是公司的首要目的。

实际上,国内的水果网络销售平台中,没有一家宣称已经完全实现盈利,持续亏损的企业仍然在行业内占多数地位。行业专家表示,当前行业的利润空间大约维持在20%左右,扣除劳动力成本、产品包装以及配送开销后,真正的利润比例低于10%,并且前期需要投入的资金量非常庞大。

水果生鲜电商领域竞争异常激烈,不过由于对市场发展潜力充满期待以及抢占先机的考虑,依然有大型企业持续投身其中。此前京东公司宣布对天天果园进行投资,天天果园方面向北京晨报人员透露,京东的物流能力是其核心优势,此次投资能够整合京东物流与天天果园的仓储资源,从而迅速将销售网络拓展至全国范围。京东公司完成投资后,天天果园品牌将继续自主管理,其官方网站的销售活动不会受到影响,依然独立开展。

专家说:一定要先让消费者尝到甜头

调整民众购物方式,必须先让他们获得实际好处。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向北京晨报表达此观点,生鲜水果网上销售的巨额投入现象很常见,类似于打车应用曾经的巨额投入,都是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从业者说:大家在共同教育市场

在陈嘉杰看来,现在的所有生鲜水果电商都在赔钱教育市场。如今实体商店也能主动提供商品,网络销售的关键在于赢得顾客的信赖,陈嘉杰这样认为,普通超市的售卖方式总是把即将过期的商品摆放在显眼位置,而新鲜食品网店和水果专卖店则引发了传统水果销售方式的变革,在他看来,线上水果销售与线下水果店并非激烈竞争,大家都在一起引导市场走向,顾客不再局限于苹果香蕉和梨,我们都是市场进步的受益者

一大波创业者入局水果电商

褚橙、柳桃、潘苹果走红之后,众多创业者纷纷进入水果电商领域。这些人创业的初衷,主要是认为掌握了高品质的鲜果资源,或者在网上积累了一定的人气。然而,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创业者们逐渐意识到其中存在诸多问题。一位业内人士对此表示。鲁振旺就是这些创业者中的典型代表。

鲁振旺原先从事互联网研究工作,担任过万擎咨询的负责人,现在却四处奔波推广桃子和荔枝。他认为,当前电子商务行业,只有生鲜产品市场潜力巨大,能够实现超过百分之一百的增长。鲁振旺打算运用自己的电商管理经验,好好经营这个新兴的领域。他曾经是微博上拥有超过二十万关注者的知名博主。

发展速度迅猛,不过其中也面临挑战,例如行业缺乏规范,因为各类水果的风味差异显著,难以制定通用的评估体系,另外,在产品来源追踪和初级市场的品质管理方面,也必须持续提升。鲁振旺这样表示。

此外,创业者还需面对一个关键议题,即关注度。对于规模较小的经营者而言,怎样吸引关注是关乎存亡的重大挑战。鲁振旺向北京晨报的采访人员表示,他负责的生鲜电商平台当前每日大约有700次页面访问,依据6%的转化比例来估算,即便不考虑人工支出也难以收支相抵,更不用说实现盈利了。

水果网络销售行业里,除了开创者,最关键的角色,主要是阿里巴巴、京东这些大型网络平台,还有像1号店、本来生活网、沱沱工社、我买网这些专业化的电商平台,这些才是最重要的参与者,2013年,当时担任美国驻华代表的骆家辉亲自为天猫宣传美国进口的樱桃,这次活动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水果促销为天猫和阿里带来的不只是即时好处,近期韩国当局宣布在天猫设立韩国专区,韩国的农业生产者随后能直接将水果放到天猫平台进行销售,这与当年销售美国车厘子的模式相似。

网络购物购买水果应该会成为后来者的常用消费方式,发展前景相当乐观。把进口水果的购买者当作是消费能力强的优质客户群体来对待。此外,生鲜产品容易反复购买的特性,也契合电商平台着力推进手机应用和线上到线下结合的商业模式。

由腾讯科技、北京晨报报道综合整理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