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印钞机”:一个月如何赚走一年的钱?

日期: 2025-10-11 07:07:24|浏览: 3|编号: 151904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中秋临近,月饼又成市场热点。这种表面普通的时令食品,内里却暗藏暴利产业。众多品牌纷纷挤入,只求在这短暂的一个月内,获取接近全年总量的收益。

这件事需要从最初讲起。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期间,一个月饼的价格高达十元,而当时普通工人的月薪仅二十元,购买一个月饼需要耗费半个月收入,那个时期的月饼非常坚硬,甚至可以当作砖头使用。到了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由于物资供应不足,购买月饼必须凭借票证,许多家庭都是自行制作,用面粉和花生仁来制作五仁月饼,那种味道成为了童年的美好记忆。自改革开放以来,月饼开始真正进入市场流通,采用铁盒包装的月饼成为馈赠时的体面之物,同时水果口味的、冰皮类型的、鲜肉做馅的月饼也相继问世。

如今众多与月饼风马牛不相及的品牌纷纷参与其中,缘由十分明了,获利极为可观。月饼早已超越了食物的本义,更似一张“社交凭证”。人们购买的不是月饼本身,而是其中蕴含的人情往来和节日氛围。这便为品牌创造了丰厚的加价机会。广州酒家、美心这些知名餐饮企业一直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星巴克、喜茶、哈根达斯这些新兴品牌也凭借独特风格强势进入,就连三只松鼠、良品铺子这些零食品牌也纷纷抓住时机参与竞争。

特别的是那个往昔的“月饼券”操作,堪称无本生利的典型。生产商印制面额为100元的月饼凭证,以70元转售给公司客户。公司单位将其用作馈赠礼品,受赠者觉得没有实用价值,又以50元的价格转手给票贩子。最终票贩子以60元的价格再将凭证卖回给生产商。生产商未耗费任何成本,月饼也未曾动用,净赚10元。顾客用几百元购得价值上千元的代金券,认为捡到了极大的便宜,各方都感到十分高兴。这种做法后来受到严格监管,才逐渐停止。

对于新兴品牌而言,推广月饼能够提供极为理想的宣传契机,它们对年轻群体有更深的理解,不仅开发出螺蛳粉、小龙虾这类特立独行的口味,还尝试跨界合作,哈根达斯与《英雄联盟》联手,五芳斋邀请迪士尼参与,将月饼包装转化为年轻人群的社交凭证,产品销量并非关键,核心在于让年轻消费者认为“这个品牌极具时尚感”,借此提升顾客忠诚度,这种宣传投入比电视广告更具经济效益。

归根结底,做月饼这行当,关键在于传承传统,依靠情谊获利,不过切记不能破坏节日的本真感受。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