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的话看到最后,天眼妹给你!
中秋佳节将至,天眼妹注意到,众多商场现已堆满月饼,许多人或许会疑惑,为何月饼售卖时间如此短暂,却仍有众多商家竞相角逐这一领域。
实际上,售卖月饼的利润率相当可观,有些月饼商贩甚至透露,制作月饼的公司仅需一个周期便可获取足够支撑全年的收益。
天眼妹啥时候能连续挣得一个月的钱抵得上一年,那样的话是不是就能享受“干一天歇十一天”的轻松日子了。
月饼生意竟如此暴利?
天眼妹通过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得知,今年中秋节期间,市面上常见的月饼种类包括五仁、蛋黄、豆沙、鲜花、新式火腿、酥皮以及冰皮等,这些品种和口味依然是市场销售的主体。
此外,为了更好地满足民众需求,商家制作的各式月饼装点箱匣也持续呈现多元化,但这在不知不觉中推高了月饼的价位,最终承担费用的终究是购买者。
这背后其实有缘由,毕竟人情社会,每逢佳节都会互赠礼物,中秋也不例外,为了维系亲友、客户等人际关系,送月饼是常有的事,因此比起月饼的味道,精美的外包装同样重要。
一种成本仅六元钱的月饼,其市场定价却能达到五十至八十元,背后究竟有何玄机?
根据新浪财经消息,月饼制作和售卖环节里,包装费用在整体价格中占比很高。月饼品质优劣,并不能决定礼盒最终标价,而包装盒的级别高低,才是决定礼盒价格的关键所在。
像对待“高档消费品”那样,名贵月饼的定价主要源于人们主观的感受,中秋的月饼,同正月十五的汤圆,以及端午节的粽子,都属于“特殊场合”的象征,寄托着特定的情感。
赠送月饼如今已非仅是赠送月饼那么简单,它更是一种身份的象征,知名品牌的月饼,价格高昂,包装精美,既能让送礼者显得有身份,也能让收礼者感到有面子。
这种带有特殊氛围的消费,其利润率普遍较高,价格接受度低而品牌价值高,让月饼的涨价幅度有了可能。
根据广州酒家和元祖股份两家公开上市公司的资料分析得知,去年,广州酒家售卖的月饼类商品,其毛利润率达到了62.27个百分点,而元祖股份销售的月饼礼盒,毛利润率则高达65.85个百分点。
不过这些年,天眼妹注意到,虽然月饼的装点越来越漂亮,但人们对其味道的批评还是少不了。
此外,我们在挑选礼物时,常常不清楚接收者的喜好,有的人偏爱稻香村,有的人则更中意杏花楼,考虑到月饼容易变质,一些企业便创造了一种名为“月饼券”的替代方案。
“空手套白狼”模式屡试不爽?
这个不起眼的月饼票,其潜在的商业价值或许会超出多数人的预料。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一个词叫做月饼券“证券化”?
证券化是金融行业的一个术语,通俗地讲,就是借助证券化手段,将资产转化为能够自由流通的证券形态。
而月饼券的证券化,就是指无需实体月饼,仅凭月饼券流转一圈,所有人都能从中获利的一种交易方式
还有这样的好事?那具体是如何做到的?
听说,月饼公司发行面额为100元的月饼凭证,转手以70元单价卖给分销商,分销商接着以85元单价转卖给顾客丙,顾客丙把它当作礼品送给顾客丁,顾客丁又以45元单价卖给囤积商,最终,月饼公司再以55元单价从囤积商手中回购。
一个反常的情况发生了,当整个利益链条形成闭环,糕点生产商每售出一张礼券就能赚取十五元纯利,分销商同样能赚到十五元,购买者丙付出了情谊,购买者丁则得到了四十五元,囤积居奇的中间商也得了十元。
有传闻称部分知名品牌的月饼制作企业,仅凭发行月饼兑换券,每年就能获取丰厚利润。
然而仔细推敲,制作月饼不仅需要消耗制作资源,还要涉及供应网络、仓储管理、劳动力安排、货物配送、品质保障等诸多方面,并且这些方面无一不需要付出代价。
售卖月饼凭证更加便捷省心,即便一张发放的月饼凭证最终未能完成实际使用,仅经由“分销商-使用-囤积者”的传递过程,月饼制造公司最少也能得到百分之十五的利润。
现在市场上甚至还出现了很多专门倒卖“月饼券”的黄牛。
或许有人会疑惑,月饼卡使用期限这么短,要是中间商处理不了,会不会积压在手中,其实,只要认真观察前文所述的整个流程就能明白,生产方最终会设置一个回收机制。
正如员工背后有老板,黄牛背后也有更大的黄牛。
那些大号票贩子如同“隐形主事者”,会以相同价格买入普通票贩子滞销的月饼凭证,并且这些大号票贩子通常与发行月饼凭证的糕点公司签订了回购条款
新闻称,那头老黄牛统一以四成价格买入滞销的月饼凭证,同时厂商则按五成回收,由于数量庞大,这差价带来的利润相当可观。
月饼厂商在月饼券的流转环节里,既负责发行也负责回收,既是这个环节的开端也是它的收尾。
确实存在少数人真的拿着月饼兑换券去领取月饼的情况,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清楚,部分公司确实在搞这种毫无本钱获利的把戏。
其实不只是月饼,伴随着中秋,我们还迎来了吃蟹的季节。
天眼查的统计资料表明,按照企业注册信息来统计,当前我国那些主营业务包含“蟹”字的企业,其运营状况分为正在经营、持续存在、搬迁进入和搬迁离开这几种类型,这类“蟹公司”的总数已经达到了28000家以上。从地理分布的角度分析,江苏省的“蟹公司”数量最为庞大,超过了9000家,它们在全国所有同类企业中所占的比例为3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