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位于上海淮海中路与陕西南路交汇处的赛百味分店,给人的感觉颇为独特。其店面面积接近一百平方米,坐落于上海人潮涌动的临街旺铺之上。店招旁边,一个硕大的三明治模型格外引人注目,它呈现出牛油果绿的主色调。回想几年前,多数赛百味门店还藏在商场地下层的偏僻角落,不少甚至不设座位供顾客用餐。
赛百味如今已大不相同。2024年,该品牌新增店铺数量超过220家,这一增速打破了其近三十年来所创的纪录。8月8日揭幕的上海巴黎春天淮海路分店,标志着赛百味在中国开设的分店累计达到一千家。“整数在中国人看来具有特殊意义,一千家店象征着一个重要阶段的完成。”赛百味中国CEO朱富强在接受界面新闻专访时说。
赛百味中国第1000家店(图片来源:赛百味)
赛百味在中国的这个里程碑险些没有实现。
这家始于1965年、以“潜艇堡”三明治为特色的快餐集团,早在1995年便涉足中国,仅比麦当劳晚五年,也比肯德基晚八年,然而在门店数量和品牌影响力方面,赛百味一度落后于这两家竞争对手。赛百味在中国的发展步伐迟缓,是因为这家公司始终以特许经营模式开展业务,截至2023年6月,其境内店铺数量仅达500余家,这一规模曾令顾客产生该公司在中国市场可能面临经营困境的印象。
二零二三年五月,上海富瑞食企业发展有限公司,也就是富瑞食,接替了赛百味全球股份有限公司,担当起赛百味餐饮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赛百味品牌管理顾问(上海)的唯一所有者角色。
六月份的时候,赛百味的世界总部公布和富瑞食达成了新的总授权合作,根据这个协议,富瑞食在中国大陆地区被授予独家权利去管理并且拓展全部赛百味店铺。富瑞食保证在二十年间,在中国大陆开设将近四千家赛百味分店,这将使得赛百味在中国大陆的业务体量增加七倍。这个协议也是赛百味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总授权合作。
富瑞食的领导层中,有很多餐饮行业的资深人士。界面新闻报道,朱富强曾是汉堡王中国的最高负责人,他之前在该公司担任过多种职位,包括副总裁、首席拓展官、首席运营官和最高行政长官。在汉堡王之前,他还曾在麦当劳中国任职。
而富瑞食操盘赛百味之后的一个主要动作就是开店。
发展迅速对一家连锁饮食企业来说非常重要,特别是在这个品牌发展较晚的背景下。朱富强这样认为。如果和其他连锁快餐进行比较的话,麦当劳在中国的分店数量已经达到7100家以上,肯德基更是超过万家。
朱富强在接受界面新闻报道时表示,中国计划开设4000家机构仅是基本目标,后续每年将新增300至500家。
但朱富强要开的“赛百味”不一样。
赛百味以往的加盟商数量不多,对品牌的资金支持和管理关注不够充分。在这种情况下,赛百味在一定程度上错过了中国市场上发展最快的那段时间。加盟商们对品牌的塑造、店铺的选址,特别是进入优质商业区这些方面不够重视。朱富强向界面新闻报道了这些情况。现在,赛百味希望能够迎头赶上。
要实现后来者居先,仅仅依靠增加店铺数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扭转消费者对赛百味的既有看法。富瑞食的一项策略是,在一二线城市首先开设一批容易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门店。
朱富强牵头成立了富瑞食的技术小组,首要工作是用信息来帮赛百味筛选铺位地点,他心目中的最佳目标是综合性商业区,那里必须包含购物中心、办公场所和居民区,同时还要有临街店面,并且店面要有足够宽阔的展示空间。
他们还调整了赛百味以往显得过时的外观设计,赛百味中国市场运营负责人王威带领首席设计师Ricky团队,大量运用了橄榄绿、鲜亮黄等色调,同时请设计师对标志性产品潜艇堡进行时尚化艺术处理,使店铺整体呈现更富活力的形象。
赛百味开设的千家分店,地点选在上海核心商业区淮海中路,周边有高端商场环贸iapm和办公大楼,淮海路本身也汇集了众多年轻化商业中心,比如TX淮海等。它在成都开设的直营店,也是采取相同思路,这家店坐落于成都仁恒置地广场,入口处摆放了一个大型艺术作品手提包三明治,以此吸引顾客。而上海今潮8弄的社区店,则被设计成一个运动主题门店。
借助黄金地段的门店能够比较容易地改变顾客对品牌的看法,社交平台上的评论提到:"原以为快要破产的赛百味竟然还开设了如此宏伟的店铺。"
赛百味成都旗舰店
赛百味上海运动主题门店
在核心门店的带动下,赛百味也在逐渐加速中国市场的扩张。
2024年赛百味增设的店铺数量逾220家,刷新了该品牌进入中国领域将近三十年的开店记录。朱富强在回答界面新闻提问时表示,由新团队负责运营的近500家门店里,大约八至九成选址于一二线城市,等核心区域布局完善,才会逐步向其他地方拓展。
但是,赛百味在店铺以外,产品也需要进行调整。健康生活理念已经分化出一个餐饮领域,但若是连锁餐饮仅以“白人饭”的形象出现,就难以实现更广泛的扩张。
赛百味在亚洲也曾遭遇非议,源于其商品与商业方式未能契合当地特色。全球本部未授予各区域合作商应有的自主空间,造成管理层级繁多,冗长的审核与评估流程,令该品牌的商业应对显得格外缓慢——先前,它甚至无法在菜单上增加一种热食。
接手以后,富瑞食团队仅保留了赛百味4到5种世界知名的产品,其余的新品全部根据本地特色进行开发。比如春季推出的牛油果主题系列食品,又比如专门为中国市场设计,在海外市场并未推出的“237能量碗”。而且考虑到多数中国顾客不喜欢生冷的沙拉或三明治,现在在赛百味点餐时,顾客还可以要求店员将三明治进行加热处理。
赛百味推出的能量碗
这种创新比起轻食来说,效率更高些。比如“237能量碗”所用的材料,跟三明治有不少重合,所以在供应环节也能互相配合。它的“237能量碗”售价在30元价位,跟市面上其他牌子的大致相同,但好处在于顾客能够自行组合,这多少显现了它的物有所值。我们制作的每个三明治都有所不同,这是源于顾客的挑选,若将所有配料搭配起来,组合方式或许能超过一千种,朱富强这样解释道。
门店的扩张和菜品更新一定程度上提振了赛百味在中国的业绩。
2023年下半年,即便忽略新店带来的销售增长,赛百味现有店铺的收入同比提升了20%以上;5月份,赛百味中国首席营销官王威透露,该公司去年的销售额同比增加了三成以上;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朱富强时,他表明当前经营状况依然保持稳定发展。
从全局角度考虑,由于美国市场趋于饱和,赛百味把未来的发展期望放在了海外市场,而中国是这些海外市场中最为关键的一个。
目前赛百味世界范围内店铺数量超过三万七千家,其中超过两万家开设在美国地区。中国市场具有非常关键的意义,拥有持续增长的潜力空间。2023年赛百味全球前任负责人约翰宣布,将中国业务委托给富瑞食负责管理。
富瑞食所计划在中国开设4000家分店,这是赛百味在亚太地区最为关键的扩张目标之一。根据赛百味2023年公布的官方资料,该公司已决定在未来五年内将亚太地区的门店数量增加一倍,从大约3500家提升至6000家。
赛百味在中国也建立了供应链体系。朱富强透露,赛百味花费约一年光阴,对中国供应商名单进行了重新筛选。原先500多家加盟店中,许多食材依赖单一供应商,但现在多数转变为2到3家,这种做法既可确保产品水准,又能处理地域分布带来的运输难题,保证配送时效。
而要站稳脚跟,赛百味接下来还有许多事要做。
拓展销售网点确实是赢得市场扩张的关键,不过赛百味必须先完善并升级其先前“基础薄弱”的店铺体系。在门店数量达到一千家之后,赛百味中国仍需持续运用全新形象的店面来塑造品牌形象——这不仅是针对顾客,对商场管理者而言,这些店铺也能改善他们对品牌的印象,进而帮助赛百味争取到更优越的租赁位置。
然而不断增设分店,代表赛百味需要短期内承担更多费用,而高端城区则预示着更严峻的市场竞争环境。朱富强向界面新闻报道,现阶段公司正致力于完善店铺模式和品牌形象,待这些方面达到理想状态,才会着手启动加盟业务。
还有不少连锁餐饮企业面向注重健康饮食的顾客,设计出“低热量”“补充营养”的系列菜品,要在这种背景下,增强顾客的持续光顾意愿,是对赛百味应变思维与开拓精神的一次全面检测。
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赛百味在中国已经回到了主流竞争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