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突然!大规模闭店!很多人爱吃…

日期: 2025-10-22 01:07:47|浏览: 3|编号: 159629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85度C又关了一家。”

那个日子清晨,在办公楼的铁笼子里,有个声音轻轻响起,有点发干,没人回应,但每个人心里都明白——它过去是熬夜时的能量补给,也是初次约会时的体面选择,现在只在透明的门上留下出租的告示。

回溯十五年前,南京首家店铺启幕,当时蛋糕区那盏昏黄灯泡,仿佛为青涩岁月镀上朦胧色彩:十二元咖啡附赠一块芝士点心,让学子也能错觉置身台北。如今沿街走访,一家法式吐司店前顾客排起长龙,旁边贝果摊位张贴着"低碳水·零糖分·网红必备"字样,反观85度C的招牌有两根灯管损坏,忽明忽暗显示为"8度C",似在自嘲经营窘境。

母公司公布的财务状况令人触目惊心:仅半年时间就亏损了4600万元,并且预测来年亏损额可能进一步扩大一倍。资金并非像被风吹走那样消失,而是由于顾客持续的负面反馈而逐渐流失。过去被视为优势的“中央工厂生产加长保质期”的经营模式,在竞争对手采用冷冻面团空运至门店再现场烘烤的方式面前,显得力不从心,好比老式汽车追赶高速列车,不仅消耗巨大,而且运行时噪音扰民,排放的尾气也令人不适。

更令人难堪的是所谓“历史遗留问题”。2018年“奶茶国旗”风波后,外卖平台迅速清空,店铺空无一人至深夜,店员将冷却的珍珠丢弃于垃圾桶的声响,次日清晨仍能在社交平台上听见。至今这个隐痛尚未痊愈,只要评论区有人提及“台岛分裂面包”,点赞数立刻超过新品的宣传。

关店消息中隐含着一个常被忽视的情节:在386家店铺里,江苏、上海、福建三家占据了绝大多数,比例高达九成。华东地区的店铺分布密集得如同被铅笔反复涂抹过的答题卡,而中西部地区则几乎看不到它们的身影——这个品牌早已不再是覆盖全国的连锁,而是变成了专注于华东地区的本土烘焙力量。原先主要依靠“咖啡搭配面包”的低价策略取胜,现在却被“茶饮结合烘焙”的跨领域竞争者偷袭了市场:喜茶把瑞士卷变成了社交凭证,奈雪用一杯奶茶的价位把顾客吸引到“烘焙分支”上,至于85度C的“美式”产品,仅仅是达到“不出错但也不值得分享”的基本水准。

部分人将撤退的原因归结为“消费水平提高”,实际情况更像是“消费层次分化”。高端产品系列包含A%和Bake,经济型产品则出现了“烘焙作坊式店铺”——在库房内直接设置货架,麻薯每份售价9块9,现制蛋挞每份仅1块9,在利用价格优势的同时,还将“新鲜”概念作为招牌装饰物展示在店外。85度C处于两难境地:价格不低也不算高,不够有吸引力;想定位轻奢,但品牌影响力不足,难以提升价格;又想拓展大众市场,但物流和加盟体系过于复杂,不够灵活。

公司通告上那句话,其实指“淘汰效率低下的网点,把业务都挪到经营状况较好的华东地区”。盘算得再精明,顾客也不会认可“业务调整”,他们只清楚街角那家整夜点着灯的“夜宵铺子”突然停业了,结果转头就去买对门“虎头局”新出的麻薯老虎卷——必须是热乎的,还要拍张照发到小红书,加个标签#生活小确幸#。

最无情的是,连“留恋过往”都没有喘息的机会。前年停业的郑州国贸分店,旧址改成了宠物甜点铺,提供狗狗生日糕点,售价一百五十八元,依然吸引顾客驻足。橱窗贴着“宠物也是家庭成员”,将人类情感重新定义。85度C曾经给年轻人带来的“微小幸福”,被更精细化的“宠物消费”取代,时代连一声告别都不愿意做。

当然,事情并未完全结束。总部表示年底将“增设连锁网点”,依靠外部资本维持运营,将风险转嫁给独立经营者——这些人最为关注开销,也最渴望吸引顾客。然而,当一条商业街同时聚集了吐司、贝果、麻薯、特色中式糕点、联合品牌的饮品店,谁会愿意选择一个缺乏辨识度、无法引发讨论、不具备“社交价值”的旧牌子呢?

食物终将备妥,饮品亦会到手,只是今后不必拘泥于85度C店了。当招牌熄灭瞬间,都市夜晚依旧喧哗,无人追忆它曾为多少人的深夜工作点亮过,不过众人皆明白:

——“那个温度,再也回不来了。”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