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阿里又一次负面缠身,被推上风口浪尖。
更要命的是,这一次出问题的是阿里健康!
阿里健康被质疑
近日,阿里健康旗下的医鹿遭到许多消费者质疑。
医鹿由阿里健康于2020年9月推出,是一款医疗健康服务应用软件,用户借助此平台能够取得疫苗、体检、核酸检测以及护理等医疗项目,该应用构成了阿里健康线上医疗服务体系的核心渠道。
近期疫情再度流行,涉及疫情的医疗保健服务愈发关键。
7月19日,有网民在网上反映,在杭州市某街道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了新冠疫苗,负责接种的医护人员建议其下载安装医鹿软件,该网民对此表示不解,认为医鹿软件是在通过新冠疫苗注射这一行为来推广自己的应用。
除此之外,医鹿还被人质疑为了吸引用户注册而虚假宣传。
7月30日,医鹿在嘉兴海宁地区举行了接种名额的争夺,有三十万人参与,最终只有三百个位置被抢到。
不过,一些人在医鹿软件上申请疫苗时反映,该平台登记步骤相当繁琐,常常刚填好资料疫苗就售罄了,或者提交后系统显示无法处理。
一方面,该机构积极引导民众登记接种信息,另一方面,实际疫苗供应却严重不足,这种矛盾现象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质疑。
如果说前面两个尚存争议,那么后面这个则确实出现了状况。
另外,医鹿在药品处方上也陷入了舆论风波之中。
先前,有长沙一位顾客帮其父亲向阿里健康大药房买药,付款完成后,既没提交任何线下医院开具的处方单或病历等证明,又勾选了“半身不遂”的病症,结果阿里健康大药房就线上诊断出“本身不遂”,并开出10盒人参再造丸的电子处方。
这位顾客的家人用了四盒这种药后,双腿开始肿胀,顾客想要退货并要求赔偿,但对方却表示必须提交三级甲等医院的证明材料。
这位顾客觉得,阿里健康药店在卖药时,随意判断其父亲得了“半身不遂”,违背了《处方管理办法》第二项、第六项的要求,属于没有根据的诊断,违法开了药方,因此向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展开调查并处罚。
阿里健康的联络人员表示,在网售处方药品的环节中,店铺售药方需要凭借线下的实体医院开具的诊断证明、病历资料、检测记录等文件,才能够安排配送。
药品类型分为处方药与普通药,两者有所区别,普通药无需医师批准即可购买,而处方药必须经由医生开具处方才能获得,否则出现的问题责任难以界定。
然而在实际执行层面,阿里健康药房并未完全依照该要求,而是采取放任态度,以促进药品销售为考量,有意识地漠视了顾客的正当利益。
这才导致了近日消费者集体声讨医鹿和阿里健康的行为。
阿里健康为何深陷漩涡
8月2日,香港恒生指数攀升了1.06%,然而阿里健康却直接低走,盘中最大下滑幅度超过6%,最终收盘时下跌了1.32!
阿里健康为何会陷入公众视线焦点,首先需要明确,阿里健康究竟是什么性质的机构?
二零一四年,阿里巴巴同马云个人所主导的云锋基金共同出资,以约壹亿叁仟贰佰柒拾柒万港元代价,购入中信21世纪肆拾肆亿贰仟叁佰万元股份,占其股权比例达伍拾肆点壹贰%,其后该公司更名成为阿里健康。
现在,阿里巴巴通过增持,已经拥有了阿里健康六十三点七四百分之一的股份,是这家公司的最大股东。
中信21世纪原先以医药产品电子质量监控见长,专门负责医药产品的电子身份标识管理。
因药品安全存在隐患,政府当时推行规定,所有药品必须附带电子识别码,以便于追踪和追究责任,在药品电子识别码领域,中信21世纪扮演着行业领导者角色。
2008年9月7日,国家药监局发布通告,委派中信21世纪科技有限公司在北京建立培训场所,实施电子监管码的相关培训,此举无异于将电子监管码的全面运作委托给中信21世纪,但这家公司并非国有企业,而是一家私营企业。
做个标识很简单,但数据很关键,要是中信21世纪控制了所有药厂药品信息,可能会变成医药界独大的公司,风险非常严重!
马云之所以在2014年投入巨资,收购了中信21世纪,是因为他洞察到这家公司掌握的药品数据所蕴含的巨大价值。
但是,这遭到了其他药企的强烈反对。
二零一六年,湖南养天和大药房对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提起诉讼,控告其强行推行电子监管码政策;紧接着,老百姓、一心堂、益丰药房、大参林、漱玉平民等十九家连锁药店联合发表声明,主张彻底废除电子监管码制度。
最后,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公布通知,终止了电子身份标识相关制度,此事宣告结束。
而暂停政策实施以来,中信21世纪,即阿里健康,完全丧失了药品信息的独家掌控力,被迫调整方向,另寻新的营收增长途径。
而阿里健康的业务点,最终都放在了药品销售上。
2021年度,阿里健康整体营收达到155亿元,其医药自主经营板块贡献了132亿元收入,药品销售占据公司总营收的85%,这反映出该企业对药品销售业务的高度依赖。
严重依赖药品销售的结果,便是阿里健康的获客成本居高不下。
到2021年3月,天猫医药平台的年活跃用户数量已经突破2.8亿,较上一年增加了9000万。
然而,阿里健康用户数量的增加却仰赖于巨额投入,在宣传开支方面,开销从去年同期的七亿元增加到了十二亿元,大幅度增长了六十九个百分点!
用资金吸引顾客贩卖药品,这种做法和教育培训领域投入资本招揽学员搞培训极为相似。
在管控相对宽松的阶段,这种模式会造成阿里健康轻视服务品质、药品品质等,将大量资源集中用于广告推广和市场营销,这就产生了开头医鹿借助新冠疫苗来宣传平台的情况,极大侵害了顾客的利益。
阿里健康在黑猫投诉平台,2021年7月30日为止,收到的用户投诉数量达到846条,这些投诉涉及产品品质、配送环节、服务态度等多个方面,医鹿也遭到举报,存在发布不实信息进行骚扰、网络问诊时医生不回应、医生资料不真实等问题
相反,对于这846条投诉,阿里健康已回复的数量为0!
阿里健康,完全无视顾客的反映,持续售卖自家药品,这种做法怎能不令顾客感到愤怒!
阿里健康的风险
医疗领域发展势头迅猛,其整体产业规模预计将增至十二万五千亿元,网络医疗服务模式则被视为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的先进范例。
那么,阿里目前在这个市场中的影响力有多大呢?
依据2020年花旗银行的研究,阿里健康在中国线上医疗及药品零售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其市场占比高达65%,几乎达到垄断水准。
然而,仅从商业角度分析,阿里健康过去凭借电子监管码的独家地位获利颇丰,现在则主要依靠投入巨额资金进行市场推广和药品销售来获取利润,这种经营方式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潜藏着显著的不稳定因素。
药品在医药领域,一旦过度投入宣传推广,就可能滑向虚假宣传、误导购买者的境地,从而侵害购买者的正当利益。
自2021年伊始,阿里健康的股票价格便不断下滑,至今其市值已降至约1600亿港币,较巅峰时期的4000亿市值缩减了六成,损失了2400亿港币。
如果阿里健康不能切实维护用户健康权益,反而造成诸多负面影响,那么它终将被用户放弃,被市场所淘汰。
作者 | 邓汇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