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宝石微整容后 售价竟飙升20倍
业界提醒:宝石“优化处理”失去长线升值的收藏价值
广州日报报道 (记者井楠摄影井楠)3·15节期将至,珠宝市场经过多年整治,伪造、染色、货品不符等基础作假手法已基本绝迹,但改良加工、以劣充优、概念混淆等问题仍有零星出现,尤其是红蓝宝石的轻微修饰手法,需要提醒购买者留意。
3月15日,广地珠宝检测中心会在东风东路地质大厦开展一场面向公众的免费珠宝检测活动,同时进行相关知识宣传。广东省珠宝玉石及贵金属检测中心则分别在越秀区英雄广场、海珠区合生广场和荔湾区上下九广场设立服务点,为市民提供免费的珠宝检测和咨询服务。
彩宝:“鸽血红”优化处理后价格相差20倍
消息来自广东省珠宝玉石及贵金属检测中心,他们透露,今年春节期间,许多广州市民购买的红、蓝宝石都属于经过特殊处理过的商品。
什么叫作“优化改善”?就是借助高温高压条件,使宝石的颜色和内部构造发生转变,以此实现美化外观的目的。同人造珠宝、染色宝石相比,优化改善基本上属于物理手段,不属于化学手段,好比整形手术中的微创手术,并非从根本上重塑宝石的属性。现阶段,经过优化改善的宝石,被商家当作天然宝石进行售卖。
有人指出,常规的宝石鉴定证明,并不涉及对“改善工艺”的评估,因而界限不清。
事实上,改善加工过的宝石,和原本的天然宝石之间存在显著不同。改善加工会改变宝石的天然特征,导致其丧失长期增值的收藏意义。但是,这种做法不会损害它的美观价值。在国际拍卖领域中,购买者对于“天然特征”的重视和执着,已经持续很长时间,目前还没有减弱的迹象。
关于这个议题,2017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布了红蓝宝石的鉴定规范,清晰界定了两者品质的层次。
赛菲尔珠宝的王卓表示,依据现行规范评估市场,品相达到“鸽血红”水准的2克拉红宝石,其价值要远超经过优化的2克拉红宝石,前者价格是后者的二十倍以上。
玉石类:
莫把大理石当成玉石
广地珠宝检测中心、广东省珠宝玉石及贵金属检测中心近期检查时发现,标识模糊的情况非常普遍。商家为珠宝饰品制作的标签,常常让人难以分辨、容易对购买者产生误导,并且不符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规定。特别是玉石类产品的标签错误现象最为突出。
用于室内装饰的大理石,为何会被称作“玉石”?据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调查,在批发市场里有很多被标为玉璧、玉如意的装饰品。部分商家声称,这些是用“阿富汗玉”“巴基斯坦玉”“越南翡翠”制成的,地位尊贵,血统纯正。然而,经过珠宝检测中心的仪器检测,这些物品实际上都是大理石类材料,根本不配称为“玉”。
单从视觉上看,“玉”和“大理石”两者在外观上区别明显。玉质地晶莹,具有相当高的透明感,表面也显得十分油润,并且它的坚固程度高,不容易破损,因此适合用来制作装饰品。相比之下,大理石则完全没有这些特性。
此外,广地珠宝检测中心指出:按照国家珠宝规范,多数珠宝不按产地命名,当前市场上以产地命名的所谓珠宝,大多叫法不妥,有以假乱真的可能,购买者务必仔细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