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记忆│御赐招牌闯关东,百年老店变身城市会客厅

日期: 2025-09-11 18:04:25|浏览: 6|编号: 130205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哈尔滨道外区靖宇大街和南三道街的交叉点上,有一座三层楼,其外观装饰着松鹿图案的浮雕,整日里弥漫着烘烤奶油和面粉散发的香甜气息。在这栋建筑的墨绿色门额上方,“老鼎丰”三个金字在日光照射下闪耀着柔和的光芒。

此处,存放着1911年浙江绍兴人王阿大、许欣庭去往东北时携带的“乾隆御赐”招牌,如今,它既是本地居民争相购买老字号点心、外地访客热衷拍照留念的热门景点,也是一座充满活力的标志性建筑。一场关于如何让中华老字号焕发新生的商业探索,正在这座具有中华巴洛克风格的建筑中展开。

老鼎丰靖宇街店位于的392号建筑,就是一部凝固的哈尔滨商业发展史。这栋始建于1915年的Ⅲ类保护建筑,是如今保存最为完好的“中华巴洛克”建筑典范。西式拱形门窗与科林斯式柱子构成了建筑主体,墙面上装饰着葡萄藤、石榴图案等中国传统的吉祥纹饰,其中松鹿图案的浮雕特别寓意着福禄绵长,反映了闯关东时期的中国商人对于事业昌盛生活美满的殷切期盼。

这种融合了西方元素与东方精神的美学风格,体现了20世纪初民族工商业者的处世哲学,在道里区被俄国控制期间兴建西式楼宇时,当地商人在建筑形式里融入了本民族的文化特色,既顺应了商业发展的时代潮流,也维护了民族的文化归属感。

老鼎丰的来历比这处建筑要早很多年。据说乾隆皇帝第二次到江南巡游时途经浙江绍兴,尝到一家酱园售卖的糕点十分可口,便御笔亲题“老鼎丰”三个字授予店家,寓意碗里常有美味。1911年,绍兴籍的王某和许某,带着这块金字招牌来到哈尔滨,创办了“老鼎丰南味货栈”,开始自行生产并销售南方风味的糕点和干货。1923年,老鼎丰迁入滨江傅家店正阳三道街当时最热闹的地方,即今道外区靖宇大街392号那座房子,此后一直生长,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老鼎丰能够取得辉煌成就,关键在于始终如一地保持精湛的手工技艺,制作蛋糕时必须用工具搅打蛋液使其充分膨胀,制作槽子糕时必须采用特定的桃形模具并涂抹香油,制作糕点皮时必须遵循“糖面为骨馅料为肉油作汁”的家族规矩。这种专注精神打动了哈尔滨的食客,三十年代发展最鼎盛的时候,老鼎丰每天能够制作出成千上万斤各式各样的点心,当天就能全部卖完,在过年过节的时候礼券一天能够卖出数千块银元,老百姓都把购买老鼎丰装着糕点的红色盒子作为礼物感到非常自豪。

即使在日伪管辖期间,物资匮乏的极端阶段,老鼎丰依然坚持空置店铺静候天亮,东北被占和生意难做致使王阿大与许欣庭先后离开哈尔滨,老鼎丰剩下的机器和房产于1939年卖掉了。1945年8月抗战收场后,哈尔滨的工商业渐渐活跃,“老鼎丰”重新开张,恰逢中秋佳节将至,老鼎丰制作了三万多斤月饼,放到货架上立刻卖光了。

哈尔滨居民把老鼎丰看作是伴随人生各个阶段的味觉标志,包括中秋的川酥点心、冬天的冰品、春天的炸食、夏天的凉糕和绿豆糕。这种紧密的联系,使它在1956年公私合作化、更名事件中都没有被忘记,最终在1978年被授予首批“中华老字号”称号。

2024年夏季,老鼎丰靖宇街总店实施了整体改造,地面楼层维持了老式玻璃点心陈列架,各式传统点心弥漫着复古的香甜气息,新增设了饮品区域,供应果汁、咖啡以及披萨,方便顾客短暂休息并补充体力,二楼重点打造了“冰爽空间”,每张桌子的顾客均可获赠老鼎丰特色冰糕,许多旅客在此地留下影像记录。

陈女士来自广东,她和孩子正在享用老鼎丰的冰糕,这是导游建议的店家,孩子吃了冰糕后还想尝试其他糕点,计划买一些带给同事和朋友品尝。河北的李先生正在整理准备寄回老家的一批老鼎丰食品,里面装着红肠、点心和油茶面,他们来到中华巴洛克景区是因为那边人流量大,顺便也进来品尝一下,红肠和冰棍味道十分可口,用餐的地方空间很大,很适合暂时休息一下。

哈尔滨老鼎丰食品工业公司市场营销负责人朱晓宇谈到,老鼎丰在靖宇大街的分店经营理念关键在于文化旅行结合与品牌的新颖化。作为中华巴洛克文化历史街区的重点店铺,这个门店肩负着两个主要任务,一是继承百年老店的精湛手艺,二是借助场所改造来提升历史街区的商业生气。这组巴洛克式建筑展现了哈尔滨作为商埠的过往,老鼎丰把店铺当作一种可以感受的城市文化展示,借助重现旧日风貌来加深当地人的文化归属感。

老鼎丰靖宇街店进行了全面翻新,这其实是对传统零售模式的创新。它不再局限于单纯售卖糕点,而是致力于营造一个综合场所,既有食品供应,也有冷饮服务,还兼具文化宣传功能,这样的布局明显增加了顾客的逗留时长。这种兼具品尝乐趣、游览价值和摄影吸引力的地方,既满足了本地居民对传统风味的情感寄托,又迎合了外来者对文化探索的好奇心态,促使老店从单纯的售卖点心场所转变为充满人情味的公共交流空间。

事实证明这一转变取得了显著成效。朱晓宇透露,靖宇街店平日每天接待游客2500到3000人,周末则增至3500到4000人,较2023年改造前增加了30%。在冰雪季节,单日客流量曾超过1万人。游客构成中,外地访客约占六成,本地居民再次光顾的比例为四成五,18至35岁的年轻群体比例已从2023年的三成五上升至五成二。

它赋予了老字号与城市之间全新的联系,这种融合了地点、商品和传统的结合,让老鼎丰不再仅仅是个售卖处,而是变成了城市文明的一个生动展示窗口。老鼎丰同中华巴洛克景区的合作,其优势在于双方文化意义的相互影响,景区借助老字号的故事丰富了文化底蕴,老鼎丰则利用景区的人潮扩大了自身知名度,二者共同构成了“文化象征与购物热点”的融合现象。

朱晓宇表示,今后老鼎丰靖宇街店的策略调整将着重于两个方向,一是加强顾客感受,二是拓展经营范围,会设立一个专门的糕点展览馆,运用真实物品陈列和虚拟现实技术来重现过去百年的“前店后厂”模式,以此介绍糕点行业的传承历史,二是和当地景点合作开展“老字号文化节”,借助特色集市和品牌活动来凸显文化特色,希望借此能吸引更多年轻一代消费者。这种布局方式促使老鼎丰靖宇街店逐步完成从“传统食品售卖点”向“老字号综合食品体验空间”的转变,它的成长轨迹既为老字号振兴提供了参考范例,也开创了历史街区再生的新思路。这表明,老字号焕发新生力,不能局限于表层包装和宣传手段的更新,而要注重深层文化底蕴的发掘,以及场所功能与价值的创新运用。当深厚的传统技艺与时代发展相得益彰,那些历史悠久的企业不仅能够吸引顾客,更能化作城市中不可或缺的文化象征和情感连接。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