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女大学生自曝做高端保姆崩溃经历:我终于明白了什么才是这世界最大的公平

日期: 2025-09-13 22:09:17|浏览: 2|编号: 131784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那个女孩在帖子中,具体叙述了她在深圳做高级家政服务两个月的实际状况。

2011年,女孩大专毕业,开始了深漂。

她尝试过很多职业。

先后做过公司里的工作人员,小作坊的联络担当,还有文字设计,网页维护之类的工作,总共经历超过十种不同岗位。

她总是听说有朋友或同学在某个领域发展得很好,随后自己也去尝试进入那个行业。

但每一次,她都在短暂的尝试后,发现那些工作“不适合”自己。

最后,好像什么都会了点,却又什么也没做成。

曾经有一次,她十分向往李子柒的日常,立刻赶往乡下老家,打算当一名描绘田园风光的博主。

回去之后才察觉,那些看似简单的烹饪视频,实际上需要准备很多食材和器具,花费相当大的代价,而且赚取回报的时间也很漫长。

又一次,她浅尝辄止,干脆放弃。

女孩不得不再度回到深圳找机会。

她去年从网络平台上得知,有位女性声称在某个富裕家庭担任私人教师,每月能赚取两万五千元收入。

女孩瞬间想到之前看过不少高材生做保姆年薪几十万的新闻。

立马有了“思路”:

这个我也能干。

她当即去各种面试,入职了一家家政公司。

刚上岗,就接到了一单活:

给雇主5岁的小儿子当“英文老师”。

听上去很时髦,但实际去了才明白,她所从事的不仅仅是教授课程,还包括照看幼童、负责学校与辅导班的往返接送,参与孩子的游戏活动,并且需要照顾饮食。

雇主家只有80平米,跟她想象中差距不小。

工资,也只有每月7000,中介还要抽1000。

干多久,中介抽多久。

正式开干,她更失望。

用餐时,总是由雇主家先结束,她才最后一个进食,不管剩下什么就吃什么,不论剩余多少就吃多少。

夜晚,她要和老板的儿子合住一间狭小的房间,里面仅有一张可折叠的床,那是她专属的睡眠空间。

最让她破防的是伺候雇主小儿子吃饭:

始终伴随在五岁孩童身旁,在雇主监视下,逐口逐口,十分谦卑,端菜敬食。

女孩再也无法忍受,没几天就离职走人。

第二单,如她所愿是个大房子,200平。

那位雇员到了四十岁才诞下子嗣,内心激动不已,于是他和伴侣一齐决定不再继续工作,并且把双方的父母接来同住。

4个大人围着个孩子,请保姆专门打扫卫生、做饭。

结果这家更麻烦。

因为家里有宝宝,雇主要求房子绝对干净。

女孩去阳台拿抹布,要换“阳台拖鞋”;

到客厅,换“客厅拖鞋”;

进厨房、浴室,也都得换专门拖鞋。

清洗爬行垫,得用白色毛巾;

擦主卧地面,用蓝色毛巾;

客厅、玄关也要分开,丝毫不得马虎。

白天做饭、打扫200平的卫生。

晚间为婴儿准备沐浴用水,捧着温度很高的水盆,从烹饪区域换上“客厅用软底鞋”,步入起居室,随后又换上“卧室用软底鞋”,踏入寝室,接着再换上“浴室用软底鞋”......

一切忙完,女孩汗流浃背。

结果雇主说宝宝睡了,怕水流声太吵,不许她洗澡。

女孩一夜未眠。

第二天天一亮,她就告辞了。

第三单,条件更好。

这栋豪宅住户稀少,仅住着女主人及其女儿,另配有佣人,佣人拥有独立居所,这样的家庭是备受追捧的雇主人选。

但女孩照样没干下去。

原因,是觉得雇主的性格太强势。

催促她做早餐、做家务的命令,让她感到紧张。

女主人教育女儿的大声斥责,也会让她感到气氛压抑。

于是,她又一次匆匆离去。

女孩在帖子最后无奈地写道:

“以前觉得再怎么不行,做保姆总可以吧。

可现在连退路都没有了。

我再也不会踏入这个行业了,就算揭不开锅了也不去。”

02.

看起来,这个故事挺让人唏嘘。

仿佛揭开了某个神秘行业的面纱,颇有种猎奇的味道。

可仔细揣摩你会发现,这个女孩的遭遇,其实太正常了。

她为什么屡屡受挫?

每份工作,总是低估了它的辛苦程度、实际问题,这是一方面。

她获取资讯的渠道,相当贫乏且狭窄,一旦得知某个领域能获利,便立刻投身其中,几乎不做考量。

看到有人名校毕业,做高端家政收入不菲,便去追赶“浪潮”。

却从没想过,这个世界是存在“信息不对称”的。

你自认为获得的某个赚钱渠道的内部消息,实际上只是经过新闻媒体和短视频平台加工、扩散后,变得不再新鲜的信息,属于滞后好几轮的内容。

以为是一片蓝海,其实行业早已饱和。

女孩秦言言在自述里也坦白:

在短短两个月的时期内,她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几乎无事可做,这是由于保姆这一行业竞争异常激烈所致。

每天都有众多求职者前来应聘,然而就业岗位数量有限,导致用人单位提出的要求不断升级,门槛持续提高。

要40岁以下,要会开车,会英语,能辅导小朋友。

竞争激烈,好说话的雇主难求。

于是,要么只能有单就上,雇主的要求再苛刻也得忍着。

要么,只好走人。

实际上,这恰恰也是我们大部分人的困境。

那几年,土木领域正值鼎盛时期,高校中的土木专业非常抢手,社会上广泛流传着“三年便能晋升总工程师,五年即可担任项目负责人”的说法。

于是,无数人纷纷报考,摩拳擦掌。

可如今,我们国家的基建到了成熟阶段,土木人供大于求。

许多土木专业的学子完成了学业,却只能被派往各个偏远的建筑工地默默工作,收入水平难以提高,获得晋升的机会也十分渺茫。

最后,只能“提桶跑路”。

正如知乎上那个问题:

“月薪一万在办公室上班和卖炸鸡一个月赚三万,你会选哪个?”

不少人看到高薪,想都不想就对后者心动。

但一条9千多赞的回答,狠狠揭开了真相:

就算做炸鸡确实可以每月赚到三万元,这种好事,旁人有什么理由不收费地告知你呢?

一旦你掌握了这个便捷的途径,别人又怎会对此一无所知,并且不会与你争夺呢?

新加入的人员持续增加,企业需要不断加大投入,以增强市场竞争力,市场总量有限,如何确保自身能够获得更多份额?

这逻辑说起来很简单,却总是被我们忽略。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管窥效应”。

当你的眼睛只通过一个通道观察事物时,你只能看见那狭窄的一线,无法目睹通道外头的景象变化。

某种现象流行起来,我们便凭借片面的认知,将自己严密封闭,以为这就是全部真实。

所见越是匮乏,越是固执。

可还是那句话:

你无法获取超出你认知范围的钱财,你损失的每一分钱,都必然源于你的认知存在不足。

03.

数月之前,润米咨询公司的发起人刘润,于【进化的力量】的论坛上,分享了一段经历。

他认识一个姑娘,叫宋婷婷,19岁,刚刚上大二。

大一下学期,她成立了一家外贸电商公司,半年收入,500万。

怎么做到的?

二零二零年开春,寰球遭遇瘟疫,华夏众多外销遭搁,几乎众口一调,谓出口将衰。

但宋婷婷想得不一样。

她注意到,受疫情影响,人们不再外出、不去商场,全球的需求确实略有降低。

也是由于疫情,职员们在家办公,制造企业停工,全球的供应量减少得更加显著。

这就意味着,还有很多需求,是供给跟不上的。

她又研究了一些数据。

菲律宾驻华的贸易投资机构公布,2020年4月,该国货物出口较上年同期减少,降幅达到41.3%。

但是某国际支付平台披露的统计信息,在相同时段,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水平指标,急剧增长了77.9个百分点。

而且,我们因为疫情控制得当,正在快速复工复产。

这中间的“剪刀差”,就变成了外贸电商的机会。

宋婷婷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向海外商家展示产品,开展跨国界的网络直播活动。

从一场直播1万多人在线观看,现场就能收到300个意向咨询。

目前,每月收到超过五千条咨询,其中不少客户无需了解详情,便直接完成购买。

一个19岁的女孩,第一次创业,就大获成功。

这听起来简直是“天选之女”的幸运故事。

宋婷婷看似幸运,实则源于其对世界透彻的理解和精准的判断,更得益于其对未来想法的周密部署。

会翱翔的人稀少,并非由于我们没有追逐那个时机,而是根本不清楚时机在何处。

别人早就开始梳理羽毛,锻炼臂膀,风起之时,随时展翅。

可当人家已经飞高飞远,你才匆匆赶来,那阵风,早就已经停了。

就像《教父》中所言。

洞察事物核心只需瞬间的人,与一辈子都辨不明一件要事的人,其人生轨迹必然迥异。

这就是人与人之间最大的鸿沟:

不是天赋,不是运气,而是对世界的认知。

永远等待着别人告知的“捷径”,那只是后知后觉的陷阱。

04.

作家@雾满拦江讲过一句话:

见识浅薄者,必定被内心束缚,环顾四周,只察觉到些无用的物件,竭力追寻,却丝毫无法扭转自身的处境。

很真实,也很扎心。

我们终究是常人,日常所获消息不多,经历的事务也有限。

那就没有改命的机会了吗?

未必。

两点建议,与大家共勉。

1、先坚持做好高复利的事

很多人不是没有机会,只是在还没有等到拐点的时候,就放弃了。

不要因为旁人的成就,干扰自身的节奏,每条人生轨迹,都由个体主宰。

普通人缺少资源,难以判断趋势,只能依靠知识、经验、技能的积累,同时保持坚定的耐心,终究会有机会。

我曾在工作岗位上刻苦钻研五年,掌握了一项精湛的专业技艺,因此被杭州市评定为高级人才。

曾经记录过消灭蚊虫的经历,持续钻研了十三年,最终成为大润发超市里公认的“蚊虫克星”,并因此受到网络关注。

人首先需要成长,然后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这其实就是复利效应。

力求每项细微事务都精益求精,钻研业务能力,研读各行业专家的陈述,拓展知识视野。

在时间的加持下,你的积累,必会收获惊喜。

2、别让学校成为你教育的终点

很多人毕了业,基本就停止了学习。

可正如樊登所说:

通过阅读,可以与往昔的人物对话,跨越时空,与来自不同时期、不同地方、不同国家的人进行心灵上的沟通。

蜷缩在有限知识构筑的信息茧房里,如何拥抱时代的千变万化。

唯有充盈了大脑,才能对未来有清晰的判断,不会盲目踩坑。

我们作为普通人,不要总是想着通过走捷径来致富,应该踏踏实实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能决定你过什么样的生活的,从来不是运气。

而是眼界、认知、经历所构成的实力。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